博物馆化身大课堂 “年轻态”文创激活文物新韵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首都博物馆(下称首博)地下一层纸艺空间内,一张长木桌上,堆积了许多印有“金中都”“营城建都”“古都韵味”等字样的文创零部件。手指灵动间,北京印刷学院研二学生曹佳琳和陈晓丽挑选着零部件,融入榫卯结构,一件“铜坐龙”文创作品诞生了。
这些文创作品的原型是首博“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中的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9件金代“铜坐龙”之一,出土于北京金中都大安殿遗址。相较于趴着的龙,这条蹲坐的“龙”比较少见,是金代龙的“标准像”:龙首猪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
博物馆文物连结着古今。如何发挥博物馆社会文化宣传教育作用,推动馆藏文物影响力溢出物理意义上的围墙“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博结合社会资源和高校力量,努力打造人们买得起、用得上、带得走、乐分享的博物馆特色文创。”首博文创办主任刘平表示,2023年5月起,首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开展了“慧眼识文物 文脉心中传——首都高校力量参与文物研究”项目,大学生们踊跃参与文物研究、科普转化、创意设计等。
以“铜坐龙”为原型的系列文创产品在该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文创产品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巫建说,文创产品的创作,离不开文物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在首博提供的多件文物中,重点选择了承载了“龙”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文物——“铜坐龙”。同时,这件文物也注释了“古都之源”的考古意义。
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巫建带领团队把握首博文创的审美意象,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内涵寓意,以贴近大众生活为基本方向,努力设计出既充满历史文化内涵又饱含生活美学意趣的文创产品,致力于让文博创意产品融入人们的生活。
系列产品以“幸福守护神”“历史见证官”“京城焕新宠”为设计定位,运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鲁班锁的工艺,分别设计了由3块、6块、31块文化元素构成“铜坐龙”装配的潮玩和亲子启智产品,设计研发出“好看”(电镀炫彩潮玩)、“好玩”(榫卯益智产品)、“好用”(龙行大运吉庆)三大系列近百款文创产品。
如何让集龙、麒麟、狮、犬的形象和特点于一身的“铜坐龙”文创产品好看又有趣?“我们此次主打萌软可爱的造型设计,并在内部曲面上用文字创意来展示历史文化内容,丰富了整体内涵。”陈晓丽说,从文物到文创的设计之路,需要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细节特征进行提取和转化,使其体现在设计成品中,实现对文物的“还原”。
她举例称,在第一版设计方案中,“铜坐龙”嘴里放置的是铜球。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文献并向首博专家请教后,她们最终确认铜座龙嘴里是像球一样卷起的舌头,及时修改了设计方案。
为增加文创产品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负责结构设计的曹佳琳提出融入榫卯结构,以及采用鲁班锁概念进行装配拆解的想法,最终推出分别为3块、6块、31块榫卯零部件的文创套装,难度依次递进。
“系列产品讲述了古都北京演进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故事,又为年轻人提供了感受博物馆文物魅力的载体。”巫建称,希望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上“立起来”“活起来”,更希望这些作品能成为传统文化焕新的“爆品”。
近年来,北京逐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在刘平看来,首博文创不只是纪念品、装饰品,更是带有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用创意设计产品。她说,首博加强文物价值挖掘、产品生活化应用以及DIY动手创作,倾向于让大家自己创作、动手参与,了解馆藏文物的深刻内涵。目前首博已开发600多款文创产品,覆盖20多个品类。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巫建谈到,博物馆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项目参与和亲身实践,阐释文物藏品、解读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更多大学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
巫建表示,此次同首博合作,师生团队真真切切实践了从文物到文创设计方案再到文创商品市场销售的完整过程。目前,正努力探索在新城市、新生活的场景中引入历史文脉,建构新视觉、新场景、新表达,完成传统文化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视觉重构和文化焕新。
在文创设计与制作中,曹佳琳和同学们将所学专业与文物知识相串联,感受到更加完整而宏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她希望继续以年轻人的创意表达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人在博物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之余,能把“馆藏”带到世界的千家万户,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支持科技创新 金融如何提供“长钱”?
- 中国东方艺术季将在四川德阳上演
- 四川:预计川东多条河流将发生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洪水
- (身边的变化)福建宁德:厚植生态底色 实现绿色发展
- 工程皮肤细菌能有效治疗“痘痘”
- 最大“黑客帝国”非美莫属
- 马来西亚一景区渡轮突起火烧毁
-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 保险服务者的哲学,都藏在这些点滴里
- 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2.2% 行业持续良好运行态势
- “长春智慧破产系统”上线 推进破产审判数字化
- 甘肃凉州:让非遗民俗文化“活起来”
- 甘肃嘉峪关“矿山师徒”:千米井下“脚印”续“带帮传”
- 政企多方发力,推金融资源流向科创领域
- (新春见闻)粤剧“春班”下乡“闹”新春
- 解码数智新时代|每秒揽收4187件,“快递提速”背后有什么高招?
- 中外专家联手提高中国基层角膜病诊疗水平
- 扎克伯格在格斗训练中膝盖受伤 已接受手术
-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首站)安徽分赛启动
- 以“艺术之眼”看见“科学之美” 上海浦东举办艺术与科技展
- 热门推荐
-
- 在“浙”里,看光影“生金”的故事
- 鲁迅收藏黄河流域石刻拓片郑州展出
- 中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唐纳德·萨瑟兰去世 曾出演电影《大腕》
- 中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力争2030前碳达峰2060碳中和
- 2024中国(江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 东北四省区整合红色资源 携手推出多条旅游线路
- 强震过后,土耳其这个春天寒意阵阵
- 广州启动2024年“鸟节”“爱鸟周”宣传活动
- 甘肃临夏千年“村味”探出海 “食”美有味更有为
- 保护和传承沪语文化 沪语大模型“小沪”在沪首发
- 丁墨:马来西亚读者和中国网络文学几乎是“同频”的
- 加拿大今年4月就业数增长 失业率和就业率环比均持平
- 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推介会在沈阳市举行
- 电影《爱情的代驾》终极预告海报双发
- 孩子总尿频 元凶竟是“钙”
- 厄瓜多尔中部山体滑坡致至少6人死亡
- 沪指实现“两连涨” 半导体板块走强
- 中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实现“零碳”排放
- 第二届“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