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化身大课堂 “年轻态”文创激活文物新韵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首都博物馆(下称首博)地下一层纸艺空间内,一张长木桌上,堆积了许多印有“金中都”“营城建都”“古都韵味”等字样的文创零部件。手指灵动间,北京印刷学院研二学生曹佳琳和陈晓丽挑选着零部件,融入榫卯结构,一件“铜坐龙”文创作品诞生了。
这些文创作品的原型是首博“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中的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9件金代“铜坐龙”之一,出土于北京金中都大安殿遗址。相较于趴着的龙,这条蹲坐的“龙”比较少见,是金代龙的“标准像”:龙首猪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
博物馆文物连结着古今。如何发挥博物馆社会文化宣传教育作用,推动馆藏文物影响力溢出物理意义上的围墙“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博结合社会资源和高校力量,努力打造人们买得起、用得上、带得走、乐分享的博物馆特色文创。”首博文创办主任刘平表示,2023年5月起,首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开展了“慧眼识文物 文脉心中传——首都高校力量参与文物研究”项目,大学生们踊跃参与文物研究、科普转化、创意设计等。
以“铜坐龙”为原型的系列文创产品在该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文创产品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巫建说,文创产品的创作,离不开文物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在首博提供的多件文物中,重点选择了承载了“龙”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文物——“铜坐龙”。同时,这件文物也注释了“古都之源”的考古意义。
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巫建带领团队把握首博文创的审美意象,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内涵寓意,以贴近大众生活为基本方向,努力设计出既充满历史文化内涵又饱含生活美学意趣的文创产品,致力于让文博创意产品融入人们的生活。
系列产品以“幸福守护神”“历史见证官”“京城焕新宠”为设计定位,运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鲁班锁的工艺,分别设计了由3块、6块、31块文化元素构成“铜坐龙”装配的潮玩和亲子启智产品,设计研发出“好看”(电镀炫彩潮玩)、“好玩”(榫卯益智产品)、“好用”(龙行大运吉庆)三大系列近百款文创产品。
如何让集龙、麒麟、狮、犬的形象和特点于一身的“铜坐龙”文创产品好看又有趣?“我们此次主打萌软可爱的造型设计,并在内部曲面上用文字创意来展示历史文化内容,丰富了整体内涵。”陈晓丽说,从文物到文创的设计之路,需要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细节特征进行提取和转化,使其体现在设计成品中,实现对文物的“还原”。
她举例称,在第一版设计方案中,“铜坐龙”嘴里放置的是铜球。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文献并向首博专家请教后,她们最终确认铜座龙嘴里是像球一样卷起的舌头,及时修改了设计方案。
为增加文创产品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负责结构设计的曹佳琳提出融入榫卯结构,以及采用鲁班锁概念进行装配拆解的想法,最终推出分别为3块、6块、31块榫卯零部件的文创套装,难度依次递进。
“系列产品讲述了古都北京演进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故事,又为年轻人提供了感受博物馆文物魅力的载体。”巫建称,希望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上“立起来”“活起来”,更希望这些作品能成为传统文化焕新的“爆品”。
近年来,北京逐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在刘平看来,首博文创不只是纪念品、装饰品,更是带有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用创意设计产品。她说,首博加强文物价值挖掘、产品生活化应用以及DIY动手创作,倾向于让大家自己创作、动手参与,了解馆藏文物的深刻内涵。目前首博已开发600多款文创产品,覆盖20多个品类。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巫建谈到,博物馆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项目参与和亲身实践,阐释文物藏品、解读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更多大学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
巫建表示,此次同首博合作,师生团队真真切切实践了从文物到文创设计方案再到文创商品市场销售的完整过程。目前,正努力探索在新城市、新生活的场景中引入历史文脉,建构新视觉、新场景、新表达,完成传统文化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视觉重构和文化焕新。
在文创设计与制作中,曹佳琳和同学们将所学专业与文物知识相串联,感受到更加完整而宏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她希望继续以年轻人的创意表达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人在博物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之余,能把“馆藏”带到世界的千家万户,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0月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
- 中方反对安理会审议朝鲜人权局势
- 浙江文化观察:如何打造大运河“超级IP”?
- 泰国首辆在本地生产的量产纯电动车下线
- 浙江横店将推出文旅新玩法 来清明上河图做个画中人
- 安徽阜阳:车辆“大夫”上半年“安检”铁路货车340余万辆
- 柴达木枸杞进入采摘季
- 城市温暖特写:为“城市美容师”推开“医”扇窗
- 电视剧《日光之城》带动拉萨“文旅热”
- 浙江做媒科技成果转化 17项科技成果拍卖1769万元
- 危地马拉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70千米
- 整治诬告陷害!这里为1806名党员干部正名
- 有偿“转评赞”传播虚假信息 “网络水军”被判赔偿100万元
- 天津海事局多举措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见实见效
- “中国南海渔都” 发布开渔令 千余艘渔船争“鲜”出海
- 哈铁国庆假期预计发送旅客380万人次
- 2024年亚洲宠物展人气火热 老年宠物健康受关注
- 高血压可能加速骨骼老化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中国故事共创会|在“户外运动天堂” 洋网红挑战“飞檐走壁”
- 热门推荐
-
- 长沙强化校地科技人才合作 共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 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开幕
- “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广西合浦举办月饼文化周活动
-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宽 发生这些变化→
- 网台联动剧《留学生公寓》开拍 讲述东盟学子留学中国故事
- 西宁市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 无需开颅植入电极 超声波技术实现无创“读脑”
- 调查显示70年间约20万人曾遭虐待,新西兰总理道歉
- 就业促进周启航 中国银行助燃青年就业路
- (新春走基层)非遗使者“小龙女” 让铜梁龙“舞”向世界
- 降雨致广西钦州内涝 消防救援人员转移多名被困民众
- 台风蓝色预警继续发布 “潭美”将移入南海东部海面
- 海关总署出台“新15条”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人艺戏剧博物馆历时半年改造 观众能拟《雷雨》声
- 深圳家电汽车市场购销两旺
- 《马兰花开》已在澳门首次上演 《大地之光》月底将走进澳门
- 最新消息:日外相上川阳子称已向岸田告知欲参选自民党总裁
- 青海湖北岸文明新实践:贴心服务让民众“老有所乐困有所依”
- 新浪新闻探索大会圆满落幕 产学专家共探AI驱动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 广西芒果产业搭车新茶饮助果香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