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作品经验何在——以好剧本打造好剧
《漫长的季节》已经播出一年多,《繁花》也已播出将近半年,但这两部口碑和收视俱佳的作品,至今仍被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好作品的原点,是编剧和剧本。日前,在中国视协编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现象级作品春季分享会上,这两部剧的编剧、总制片人等分享了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令业内人士备受启发。
这两部剧都是长期打磨、精益求精的结果。中国视协编剧专委会副会长、《繁花》编剧秦雯谈到,她从2017年第一次见到该剧导演王家卫起,将小说原作改编成剧本的工作进行了多年,完成了数个版本的剧本。而王家卫在筹备过程中累积的资料数量之大和质量之高,令她十分惊讶。比如故事发生地“黄河路”的街景、剧中小道具一张邮票的详细情况以及一个配角的前世今生,都被做成一本本小册子,分享给摄制组各个部门。2021年开机拍摄后的3年里,秦雯一直留驻剧组,随时修改剧本,被称为“沉浸式编剧”。在她印象中,摄制组现场很安静,所有人时刻待命,没有人看手机。摄制组分两个组拍摄,王家卫一个人穿梭两个组导戏,很少睡觉。
“如果想做口碑剧,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漫长的季节》总制片人张娜说。她最初和编剧于小千产生创作一部悬疑剧的想法,是在2017年,中间历经波折,到2021年确定由辛爽执导。辛爽花了11个月,和于小千等编剧精心打磨剧本。辛爽要求给12集的剧120天的拍摄期,未果,他就先用自己的片酬补上7天。在张娜看来,辛爽不但有才华,“而且勤奋、认真、敬业。很少有电视剧导演一年只拍一部剧,但辛爽花3年拍了这一部剧”。
这两部作品也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令观众耳目一新。王家卫是成功的电影导演,他给电视剧《繁花》打上鲜明的电影烙印,比如以人物为线索的讲故事方式以及跳跃、拼接、闪回等手法在剧中大量运用。《漫长的季节》被辛爽定位为生活悬疑剧,悬疑线和生活线交织,开篇以强烈的生活感、幽默感引入,娓娓道来,后面逐步升级,进行节奏变化和创作方法的调整。“这部剧顺着故事节奏和人物情绪进行场景转换,并不完全采用传统电视剧的线性思维,创新了讲述方式。”于小千说。
《漫长的季节》和《繁花》在题材、类型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要坚持做好内容,不要低估观众,担心他们看不懂或者不识货。”张娜说,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观众告诉她,《漫长的季节》在海外华人中口碑非常好。
作为这两部剧的制播单位,腾讯视频总裁孙宏志介绍,平台获得的数据表明,短视频崛起、平台推出倍速观剧等措施之后,观众对作品信息密度的要求更高,审美也在提升,不少用户只看最头部的剧,尤其是在手机端看剧的用户,不愿意花10分钟以上看质量平平的剧。“编剧要给观众明确的看点,一部剧的开头应该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编剧不能封闭在自我世界中写作,要做社会观察和实地调研,更广泛地接触不同人群。”他说。
剧本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必要条件。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漫长的季节》《繁花》都是现实题材,期望业界进一步关注现实题材创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温暖现实主义之作让观众看到希望和梦想就在前方。(文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三体》《繁花》《人世间》等入围第34届“飞天奖”
- 北京奉上春节“文旅大餐” 4000余场次文化活动闹新春
- 俄官员: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不变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陕浙民进会员共办书画作品邀请展:翰墨溢彩 秦婺相辉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香菇飘香富临县 产业振兴乐农家
- 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有强降雨 “格美”将登陆台湾岛
- 台湾多个县市遭遇强降雨 台北有路树倒伏
- 山西寿阳举办智能化煤炭产业发展大会
- 福建霞浦: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助力乡村“蝶变”
- 海南琼海发生一起溺水事故
- 直播年销售1.8亿元 这里的小盆景“长出”大生意
- 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转型后中国金融机构更有竞争力
- 山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 推进碳汇林建设
- “第一科幻IP”影视化口碑有褒有贬
- 中国举办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 紧贴实际需求培育人才
-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庆典晩会在东京举办
- 新疆阿拉尔市特色种植“百花齐放” 助力产业发展民众增收
- 一个山区小县的创新逆袭路
-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7月20至24日在青海西宁举办
- 员工待遇岂能画饼充饥
- 热门推荐
-
- 美联储主席:远未达到缓解通胀的目标 将持续加息
- 兰铁局有序恢复开行24对列车 预售监测护航旅客出行
- 中国驻泗水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 国家统计局:4月市场需求继续扩大 企业发展预期向好
- 山西阳泉:“救灾车辆被多收通行费”当事双方发声
- (乡村行·看振兴)红薯熟了 日子甜了
- 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健康产业交流会在瑞士举办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法:中法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不少共识
- 2024年元旦档票房创中国影史新纪录
- 广东天气持续寒冷 温泉旅游“升温”
- 黑利“家门口”阻击失败 特朗普赢得南卡共和党初选
- “中国发展论坛·2023”在海口举行 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
- 2022年“中国旅游日”江苏推出300余项惠民举措
- 江西面向上市公司等资本招商 赋能重点产业发展
- “注入”时尚新元素 手工唐装旗袍走俏海内外
- 央行:将开展2024年第十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 贵州:厚植生态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 【跨国企业在中国】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我们希望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伙伴
- 端午购票日历来了,假期首日火车票5月25日正式开售
- 边走边看 | “天作之合”!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