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具原则的服饰,为什么“形秦神楚” | 服饰变迁话“三交”①
开栏的话:
开栏的话: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在服饰文化上有生动体现。服饰的变迁,生动地体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为引导读者和网友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彰显中华文明“礼仪之大,服章之美”,体会中华各民族交融之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民族报、“道中华”平台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开设“服饰变迁话‘三交’”专栏,敬请关注。
我国古代有两大服装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上衣下裳制,通俗来讲就是上、下身分开的服装制式;而深衣制则是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服制,这类服装类似于今天的连衣裙或者长外套。
《礼记·深衣篇》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深衣作为史上最具原则的服饰,不仅在制作上要合乎规矩,有一套独有的剪裁缝纫方式;在穿着时也要对应礼制,衣着要规整,象征为人正直,腰间有配带,象征着权衡。
深衣在秦汉时期发展普及,之后短暂式微,在宋明儒学复兴时又再次受到关注。作为最具古意、最合礼制的服饰,汉代深衣是如何承袭前朝,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曲裾或直裾,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
深衣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产生源于古人对于“礼”的追求。《礼记·深衣篇》云:“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意思是,深衣的长度要刚刚好,既不能短到露出脚背,又不能长到拖地。续衽钩边,衣襟右掩,腰部收紧,呈现上下广、中间狭的形状。腋下缝袖的高低以可使胳膊运动自如为标准;袖子反折过来要刚好到手肘的长度;腰间的大带不能太下盖住股骨,也不能太上盖住肋骨,要在肋骨下、股骨上的无骨处。这样的深衣既可以让穿着者行动方便,从外表上看又十分端庄、高雅。
深衣是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衣服,这种上下相连是指上下分开剪裁,再缝合到一起,腰部有缝合线。汉初服饰风格承袭楚风,衣身紧窄,下摆呈喇叭状,衣领部分通常较低。汉代人喜欢重叠穿衣,每一层衣服的领子都会露在领口处,层层叠叠,名为“三重衣”。
因为缺乏实物资料,现在学界对于汉代深衣的具体形制还存在一定争议。已故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孙机在《深衣与楚服》一文中提出,“着深衣者有男子,也有妇女,但不论国别如何,性别如何,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拥掩的曲裾”。可见,“曲裾”是汉代深衣的一类服式。“裾”,通俗来讲就是指衣服边,“曲裾”就是衣边弯曲缠绕的深衣。
另外,汉代还有一类直裾深衣,衣襟裾为方直。直裾深衣出现于西汉,东汉时十分流行,也称为“襜褕”。相较于曲裾深衣,襜褕更为宽博,具体式样亦有所区别。
“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傧相,可以治军旅”,深衣既可当作文服,也可作为武服,通过质料、花纹、色彩的不同作场合和身份的区分。由此看来,深衣是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的服饰。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蒋玉秋带领的团队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冠人俑”及彩绘木俑为参考,复原了曲裾深衣;又以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红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为原型,完成了直裾深衣的复原实践。装束复原团队复原了西汉初期仕女的曲裾装束,看上去清隽高雅,具有西汉早期的审美特点。
除了质地厚实的绵袍型深衣,汉代还有一类十分轻薄的深衣——禅衣。禅衣用蚕丝制作,也有曲裾和直裾两种形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仅49克,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工艺最精细、质量最轻薄的衣服。很多学者都尝试复原素纱禅衣,不过并没有成功,据说是因为现在的蚕丝比汉代蚕丝要粗,所以丝绸会更重。
深衣的发展与传承
汉代是我国早期的大一统王朝,在服饰上“形秦神楚”,作为其典型代表的深衣,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儒文化与道文化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更替,受到礼法约束的深衣渐渐不再成为人们的“心头好”。
汉代之后,随着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融合,一方面紧窄的胡服进入中原地区,另一方面“玄学”之风使得“袍衫”开始流行,深衣便更少出现。直到唐代出现的襕衫,可以说是深衣的一个延续。《新唐书·车服志》:“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唐代宰相马周认为魏晋的宽衫不合礼,于是借深衣之制对服衫进行改造,以此来“仿本崇古”。
到了宋明时期,由于儒学复兴,作为“礼制”象征的深衣也得以复兴,受到儒生、士大夫的广泛追捧。不过,由于当时人们对汉代深衣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记载上,因此宋代的深衣既有承袭前朝遗制,更有新的变化。
元明清时期,不同学者对“续衽钩边”的解读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各家不同的“深衣”制式。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深衣,不仅对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深远影响,甚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隋唐时期,儒学东渡日本,宋明时期传至朝鲜半岛,日本、朝鲜半岛的儒生以朱熹《家礼》为参考制成深衣,使中国的深衣文化得到再发展。目前,日本依然保留着许多儒者穿深衣的肖像画;朝鲜半岛儒学泰斗李滉着深衣的肖像一直被使用在韩元纸币上。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尺素金声|突破1200亿件,“小包裹”如何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 甘肃明代军堡永泰古城探丝路旅游“新景观”
- “冥币纸钱禁令”争议再起 移风易俗不应“一刀切”
- 中新健康丨上海肺结核疫情稳步下降 今年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
- 韩国土部确认失事客机遭遇鸟击:清理发动机泥土过程中发现羽毛
- 元气森林:一家年轻企业的20年之约
- 东方舞舞者李艳文:以舞为媒促中外文化交流
-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 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 这么热的“三伏天”,究竟从何而来
- 就在本月!年度最佳流星雨即将亮相
- 从刘教练到董老师 大家都爱在直播间上课
-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 央行: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
- 两部门: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 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 给乡村新业态蓄势添能
- 公安部:2023年持枪爆炸犯罪同比下降20%
- 坚定发展信心 外企稳步推进中国市场布局
- (经济观察)中国宁夏葡萄酒何以“香飘世界”?
- 江西省赣州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 国家级非遗木洞山歌剧《爷爷的山歌》焕新升级后迎首演
- 热门推荐
-
- 年味就是“甜蜜蜜”:浙江龙港炒米热销 传统习俗焕活力
- 吴尊友母校安医大设立吴尊友奖学金 3天已筹近45万元
- 美国SpaceX“星舰”第四次试飞 目前已发射升空
- 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 决定解散众议院
- (新春走基层)甘肃成县:传“乡味” 守“年味”
- 农旅融合 江西南昌深耕葡萄产业催生“甜蜜经济”
- 中消协中秋国庆舆情报告点名景区管理等问题
- 亚丁湾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雨雪冰冻天气致途经湖南部分列车停运或晚点
- 滴滴联合永辉超市送暖心福利,落地便民打车站牌、室内候车休息区
- 三峡船闸船舶通过量突破100万艘次
- 全球首制700标箱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在江苏扬州出坞
- 报告:光谷新注册活跃中小企业新兴赛道占比超六成
- 巴勒斯坦奥运代表队抵达巴黎 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 宁夏银川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扰民噪音最高可罚20万元
- 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让欧盟左右为难(环球热点)
- 援柬中国中医医疗队首次应官方邀请赴外省为社区居民义诊
- 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将亮相福建晋江 参赛人数创新高
- 三部门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行李和寄递物品有关税收政策
- 湖北出土稀有纪年漆耳杯 填补地区纪年漆器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