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刻”时光、“锻造”锋芒、“敲打”出岁月最好的模样: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錾刻”时光、“锻造”锋芒、“敲打”出岁月最好的模样: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丨雪域遗珍⑥
人民币21352.8元。
这一笔收入让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镇拉孜村村民普达瓦兴奋又新奇。2023年,这个锻刀家族收到了其家族史上第一笔数字藏品销售收入分成。
藏刀?
数字藏品?!
什么情况?
▲这款数字藏刀销售所得,扣除相应运营成本后,将用于反哺日喀则当地“拉孜藏刀锻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图片来源:网信日喀则)
普达瓦是拉孜藏刀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家族第六代藏刀制作技艺传承人。以第五代传人多杰仓(1922-1995)亲手打造的一把拉孜藏刀为原型,对西藏传统工艺实体作品进行数字转化,并与网络游戏场景相结合,西藏日喀则史上第一款数字藏品诞生了!
▲“拉孜藏刀锻制技艺”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普达瓦手持父亲多杰仓打造的拉孜藏刀。(图片来源:上海援藏公众号)
▲数字版拉孜藏刀还原了原型的精致细节,刀刃末端镶嵌红、黄、绿三色宝石,刀柄、刀鞘再现白铜镶黄铜质感,通体錾刻龙虎等瑞兽纹饰和吉祥八宝图案。(图片来源:上海援藏公众号)
3000件数字版“拉孜藏刀”在三个平台上限量发售,销售速度最快的平台仅用时0.5秒即售罄。
这一次的跨界融合,跨越了时代。
青藏高原的“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是铜匠利用砧子和铁锤直接塑造形体的一种工艺,其传统产品与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藏刀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等功能,它是藏族工艺品的代表性作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技艺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代以后至吐蕃王朝兴起之前,青藏高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金属时代,金属器具及造型物的出现是其重要标志。例如,1971年在贡觉县城北石墓出土的青铜三棱镞叶型铁簇、铜刀等;1986年在昌都贡觉香贝石棺墓葬中出土的二件铜刀,一件柄部及尾部为红铜,端部为青铜,从中间焊接而成;1990年曲贡墓室出土的带柄铜镜;1991年阿里日土发现的石丘墓则出土有铁刀等,均为当时金属器物的典型。这些充分证明了金属锻造工艺早期就在青藏高原达到了较高水平。
▲带柄铜镜,1990年西藏拉萨市曲贡村石室墓II区203号墓出土,约公元前6、7世纪。(图片来源:李永宪教授提供)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到拉萨,带去了书籍、植物种子、工匠、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觉沃佛)等,其中也不乏优秀的金工匠人。《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唐蕃和亲之后,唐太宗征高句丽返回长安,松赞干布还曾献上金鹅。从此200多年间,两地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
▲青海西宁日月山,唐蕃古道。
此后,从元代宫廷的西天梵相、明代的永宣造像、丹萨替造像到清宫藏传佛教造像、雪堆白造像等金铜佛像样式,见证了汉藏佛教艺术美学融合的过程,金属锻造工艺历经千年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元代铜铸释迦牟尼像,高21厘米,宽15.8厘米,典型的“西天梵相”,是汉藏佛教艺术美学融合。(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千锤百炼成作品,千磨万击修匠心
在当代,以金、银、铜、铁等金属为主,辅以木料、动物皮毛等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制作成各种器具的金属锻造技艺在西藏自治区及各涉藏州县都有传承。过去,该技艺是在寺院或家族内部教授,祖辈都认为是独家技艺不可外传,致使金属锻造技艺一度面临手工艺人流失的危机。
2008年,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藏族锻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自治区及各涉藏州县的藏族金属锻制技艺陆续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招学徒,使该技艺在传承中焕发了新生。
▲西藏拉萨雪堆白技工学校学生罗芒江才正在学习金属锻造技艺。李林 摄(图片来源:中新网)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在技法上除了一般的铸、雕、提、包、镀、嵌等外,还常采用敲击法。其中两个关键步骤是“錾刻”和“敲打”。先用铅笔在铜板上勾勒图案,再按照铅笔线条錾刻出来。“敲打”要求工匠在器具成型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适当力度不停敲打,一天要敲打一万多次,甚至更多。百炼成钢,千锤成器,器具、造像上每一处敲打的痕迹,都是工匠们岁月的积淀和初心的坚守。
▲工匠正在錾刻藏族传统首饰“火镰”的图案。
佛像锻造技艺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很多工序现代技术难以替代,尤其是利用锤子、砧子塑造形体,需要匠人对佛像制作的整体工艺流程完全掌握后,才能够完成大型佛像的统筹规划。
▲锻铜佛像工匠正在对佛像的头饰进行焊接处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承人列旦桑布(右一)在给徒弟讲解佛像锻造技术。(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这些制作技艺是中国民间匠人在文化的熏陶与长期劳动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工匠们追求完美和极致,享受着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造就了世人尊敬的工匠精神。
守正创新:既要传承,也要致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嘎玛乡坐落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东北部扎曲河上游河畔,被称为“匠人之乡”,也是藏族金属锻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地,其佛像锻造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1454–1506)时期。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顿珠罗布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嘎玛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和就业培训基地,目前已经有多批学徒从传习所结业,有的已经自立门户,成为独当一面的手艺人。
▲嘎玛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内,初入门的小学徒正在学习最基础的技艺。
“近十年来,国家先后投入105.5万元用于扎西吉彩非遗项目保护及传承人发放补助。”拉巴琼达说。
拉巴琼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西藏日喀则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加工厂处于倒闭的边缘,拉巴琼达当起了这个厂的厂长。拉巴琼达鼓励老工匠“一对一”培训新工人,实现工匠专业化、职业化,还引导工匠研究市场需求,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创新发展和广大民众需求结合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活力。
▲日喀则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加工厂打制的包银木碗。贡桑拉姆 摄(图片来源:中新网)
越来越多像拉巴琼达这样的手工艺人勇于打破壁垒,大胆拓宽传承范围,坚持面向时代、面向市场,把金属锻造产品转化为时尚产品,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传播。
山南地区贡嘎县托嘎村达娃传统民族铜器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达娃,通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藏博会”,把托嘎的铜器销往国际市场。
▲2023年第五届“藏博会”主题概念片《心约西藏》截图,诠释了该届“藏博会”“畅游幸福新西藏 携手开创新征程”的主题。(图片来源:中新网)
四川甘孜德格县的布泽仁是藏族金属锻造技艺钦乐利玛铜(青铜)铸工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1992年的他,秉承“守得住传统,玩得起时尚”的理念,将利玛铜铸工艺的作品线从传统造像延伸到以各地民俗传统和民间故事为文化基础的系列文创作品,实现了把古老的青铜产品转化为时尚产品。
▲“钦乐”品牌设计师以熊猫为题材,设计利玛铜工艺作品。(图片来源:钦乐Khyenle抖音视频截图)
拉萨达孜工业园区内,白纳锻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罗布占堆担任法人的西藏罗占民族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订单纷至,加工车间“叮叮当当”忙得热火朝天。罗布占堆说,2024年,公司将继续扩大厂房设备、增加品类,产品将往文旅融合方向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水平传统手工艺人队伍将更加壮大,传统工艺品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也会更加扩大,民族工艺将更加广泛地走进大众生活,带动千家万户就业,让非遗传承这条路开满致富的花。
(文中图片未标注来源者系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刘冬梅,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西绕巴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李依霖
制作 | 郭欣欣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古城“重现”,是这样干出来的
- 为家乡文旅产业代言 “全国各地来上分”刷屏网络
- 一些海上大气为何大幅变暖?研究称或与航运燃料硫含量降低有关
- 印尼雅万高铁全线无砟轨道板施工完成
- 华致酒行荣膺酒类零售连锁行业特别贡献奖
- 孩子的野外生存教育,不同国家是如何做的?
- 真相 |美国黑人孕产妇之悲:死亡率是白人的3倍
- 山西:2025年大型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 清明祭扫兴起“数字风” 专家业者吁注意法律边界
- 遨游太空五星红旗在“神州北极”漠河冉冉升起
- 陪诊火了,新职业亟须更“职业”
- 外国友人打卡秋季“黄河大集” 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内蒙古呼伦贝尔启幕2024-2025冰雪旅游季
- (新春走基层)2024年春节假期,三亚为什么火?
-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 古村落如何留住“形”守住“魂”?
- 浙江深山粉丝何以“出山”铺就致富路?
- 乍得首都一大型军用弹药库发生致命火灾 总统发声!
- 中国国内首台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投产发电
- 9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5%
- 哈尔滨机场春运运送旅客319.3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老中青都圈粉,“新中式”有哪些流行密码?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化工城”吉林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 南通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 江苏地铁城市数量增至6城
- 《自然》最新评论文章:室内空气污染及健康影响需要全球行动应对
- 四川重庆陕西等地有较强降雨 华南江南等地有高温天气
- 《马克思论哲学与社会发展》出版上新
- 头发变白或因干细胞“卡住”了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2023年以来出入境人员破百万人次
- 外商在江苏:到中国投资不是可选项 而是必选项
- 周杰伦演唱会,人均百元“阳台票”卖火了
- “无穹—中国·航天沉浸艺术展”正式开展
- 守一方平安 护一城“烟火”
- 突破瓶颈实现粮食产量目标
- 迎中秋国庆 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 中新健康丨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专家呼吁坚持规范化治疗
- “地球奇旅”中国首展落地北京 开启跨越自然万物的感官沉浸之旅
- 对于日本政府这一主张,韩国多方提出强烈抗议
- 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推进一系列重点工作
- 两岸山东乡亲中秋联谊会举行 共叙两岸乡情
- 美国务卿布林肯突访北约总部 背后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