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冲上“榜一”,“陈桂林”凭什么?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主人公“陈桂林”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打算投案自首,却发现自己在三大通缉犯中仅排第三,由此激发了他“干票大的,江湖留名”的“冲榜一”之旅……截至发稿,这部犯罪动作电影票房已超6亿元人民币,成为3月电影档期中话题热度的“榜一”。
这部影片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探讨,比如源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自新》等典故的片名,对应“贪、嗔、痴”等佛家理念的寓意,主人公“掷筊问卜”的情节……种种与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相呼应的叙事细节,让这部台湾电影引起大陆观众的共鸣,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对此,《中国新闻》报采访影视行业工作者、文化学者,解读《周处除三害》中的文化“彩蛋”是如何打动观众的。
陈桂林、鲁智深与东方美学
3月通常是国内电影市场相对平淡的档期。今年3月1日,《周处除三害》与好莱坞科幻片《沙丘2》同日上映,后者吸引了大部分影迷的视线,其中包括制片人、编导,台北城市影像(CITY IMAGES)创办人,同时也是电影爱好者的赵丽娜。
从大陆返回台湾的前两天,她抽空去看《沙丘2》,走进电影院便听到两个年轻人正讨论《周处除三害》:“没想到台湾人拍电影拍得蛮好的。”彼时这部电影已上映数日,口碑开始发酵。听到朋友、网友和路人好评不断,赵丽娜被勾起了好奇心。
观影后,对于“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她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电影,我想到的是《水浒传》里鲁智深坐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自认‘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放下了快意恩仇的一切。《周处除三害》的最后,镜头给了主角陈桂林一个脸部特写,让我想到鲁智深从‘贪嗔痴’中得以解脱的时刻——这种境界的提升,正是东方传统美学的体现。”
赵丽娜认为,从东方美学的角度探讨《周处除三害》,比单纯从情节叙事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更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国内很多犯罪类型片采用‘惩恶扬善’的叙事结构,而《周处除三害》有‘惩恶’,没有很显性地呈现‘扬善’。但观众不会觉得这个(惩恶却不扬善的)逻辑很荒谬,因为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里就有‘以暴制暴’的故事,这种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情绪,通过中国传统美学传承至今,成为现代人也很熟悉的一种情绪。所以,观众不会纠结于‘陈桂林怎么会这样’。这个人物在‘贪嗔痴’中一步步走到最后,他的快意恩仇,和他客观上的‘行侠仗义’,符合人们对江湖逻辑的想象,因此人物行为也自然而然地被两岸观众所接受。”
《周处除三害》凭借较高的完成度、可圈可点的表演以及暴力美学的艺术手法,为观众提供了充沛的娱乐价值,同时通过美学层面的人物“进阶”完成了“抚慰人心”的作用。赵丽娜说,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该片无疑是合格的。而且,其在类型上的创新也值得借鉴。
“1970年代,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将香港电影的武打特色与台湾电影的文艺风格结合起来,并融入了‘留白’等东方美学元素,形成经典武侠电影风格,影响了很多导演。《周处除三害》也体现了香港类型片、台湾文艺片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从创作角度来说,这种创新折射出港台电影类型上的日趋丰满;从市场角度来看,其在大陆的票房成功,反映出观众对多元类型选择的需求。”
近年来,赵丽娜先后拍摄制作了《我在台湾遇见你》《我在江南遇见你》两部反映两岸文化连结的纪录片,目前已开始筹备拍摄下一季。在她看来,两岸影视行业从业者应加强交流,从专业层面多做沟通和探讨,共同推动两岸的影视行业发展。
“今日方知我是我。”赵丽娜说,“我们拍当代城市纪录片的时候,在展现‘传统’的同时做一些‘当代’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从“关帝像前掷筊杯”看两岸民间文化同气连枝
在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台湾的演员和故事背景、香港的编剧和导演、两岸流传的民间故事熔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还是“关公显圣”的传说,都是两岸民众熟悉的文化元素。
电影中,主人公陈桂林在自首前犹豫不决,他在关帝圣君像前“九掷筊杯”,结果都显示“同意”。于是他遵循关帝旨意,踏入了警察局的大门。
对于这一情节,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原海外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客座教授朱正明表示,千百年来,从官方祭祀到民间崇拜,关公逐渐被塑造成了“忠义仁勇诚信”的化身。民间将他尊称为关公、关帝、关老爷,素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说法。在台湾,很多老百姓都信关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很多台湾居民也会到关帝庙参拜一番。
关公是忠诚正义、诚信勇敢等品质的象征。在《周处除三害》及很多港台黑帮题材电影中,都有“三教九流”拜关公的场景。电影里,陈桂林被关公的旨意所鼓舞,走上了“惩恶”的道路。现实中,关公精神也自带教化作用。朱正明表示,在台湾,有关协会曾组织关公文化的专家学者走进监狱,动员囚犯学习关公文化,以写故事、画像等方式来纪念关公。
随着关公文化广泛传播,一大批关公文化遗迹遗址保留至今。“山西运城解州是关公的家乡,也是关帝祖祠的所在地;湖北当阳的关陵葬着关公正身,附近的玉泉寺被视作关公信仰的发源地;河南洛阳的关林葬着关公的头颅,与以上两处并称海内外三大关庙。”朱正明说,“这三处位于大陆的关庙,是关公文化的‘根’之所在。”
朱正明形容,如果说关公文化的“根”在大陆,那么繁茂的“枝叶”就在台湾。如今,岛内700多家关帝殿堂香火鼎盛。每逢关帝诞辰与金秋时节,台湾各地的关帝庙会举行纪念关公的庆典仪式。在此期间,台湾的关公文化社团还会赶赴福建东山岛等地,参加大陆关公文化节,祈福海峡两岸繁荣昌盛。
如今,关公文化已成为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为弘扬关公文化,朱正明曾8次赶赴台湾。在台湾宜兰举行的一场“世界关公文化摄影展”上,朱正明的摄影作品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次展览持续5天,先后有100多家关帝庙组织数千名群众前往参观。“我是代表大陆办的展览,观众都是台湾居民,大家亲切交流,完全就是一家人的感觉。”朱正明说。(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作者 任德辉 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庆假期福建口岸将迎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
- 本想关弹窗却下载了无用App 社交App适老化现状调查
- 日本临时国会将开幕 年度补充预算案及政治改革受关注
- 江南山镇里的中秋:传统与时尚“邂逅” 中外游客共享良辰美景
- 江门海关查获一批大麻制品
- 楼继伟谈耐心资本:政府创投基金市场化转型是重点
- 平台数据显示“五一”首日中国国际机票预订量创新高
- 天津:西岸文化消费季“五一”期间推出百余场商旅文体活动
- 浙江共富观察:“以菜换餐” 如何温情服务乡村老人?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为跨境游注入新活力
- 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京津冀“同事同标”
- 浙江文旅观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何以入围全国十强初评?
- 家政学专业高学历人才只为做“高级保姆”?多方回应→
- 一系列房地产最新政策落实 中国房地产市场改善可期
- 强震致2000多人遇难 摩洛哥宣布全国哀悼三天
- 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52.7%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中国市场创新竞争激烈,外资不布局就失去机会
- 外媒: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被紧急送医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走进江西 聚焦虚拟现实产业等
- “石榴花开美京城” 第三届56民族团结跑成功举办
- 热门推荐
-
- 粵产舞蹈作品《平湖秋月》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
- 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青海省1月至7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44亿元
- 生活困难可以免费吃 这家面馆打折背后有个暖心故事
- 昆明红叶合唱团在马来西亚森美兰演出
- 北京已有六家“类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 8月将迎两次“超级月亮”罕见天象!下一次要到2037年
- 兴凯湖进入明水捕捞期 渔民第一网“开湖鱼”出水
- 34部电视短片作品集中展播 讲述中国精彩故事
- “三张新名片”促转型 山西乡宁赴京招商引智推介签约超80亿元
- “中德邂逅”书法展在柏林开幕
- 逍遥丸让人“乐逍遥”?专家:可改善情绪但须遵医嘱
- 铁路公安积极应对春运客流高峰 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送水助春耕
- 浙江经济观察:创新街区吸引力何在?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南陵:乡村振兴有“蘑”力
- 浙江民营企业:展现“自己人”的责任与担当
- 增幅超20%!长三角今年已完成海铁联运100.6万标准箱
- 首届谢灵运诗歌(双年)奖揭晓 雷平阳、龚学敏等5人获奖
- 通勤打车这些细节你做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