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喜欢你:西南各民族为何对诸葛亮情有独钟?
诸葛亮是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历史人物。一直以来,围绕其历史事迹,在民间社会形成了诸多传说。这些传说故事跨越地域和文化边界,广泛流传,甚至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诸葛亮尤为推崇,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涉及到民族起源、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衍生出的文化景观遍布各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下,三路进兵,五月渡泸,十二月班师回朝,史称“诸葛亮南征”。诸葛亮南征的目的是平定地方叛乱,却在客观上却促成了西南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虽然诸葛亮当时并未率军进入西南腹地,但在西南各民族中却流传着大量的诸葛亮传说。
诸葛亮与西南民族起源传说
很多西南少数民族在讲述自身民族起源传说时,往往通过诗性叙事的方式,将民族历史谱系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
在傈僳族的传说中,为了南征胜利,诸葛亮安排工匠制作威武的泥人,将其置于阵前站岗放哨,以吓退敌军。这些泥人经过日晒雨淋,竟然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们会说话,也会走路。诸葛亮一看,喜不自禁,于是封他们为泥塑一族。这泥塑一族,不穿诸葛亮发的衣,情愿穿自己织的布衣;不吃诸葛亮发的粮,情愿上山打猎采野菜吃。他们吃苦耐劳,骁勇善战,与汉兵称呼弟兄,亲热又和气。后来,诸葛亮班师凯旋,这些泥塑人主动留下戍守边疆。
在基诺族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跟随诸葛亮南征的战士,因途中睡觉掉队被落下,醒来想要追赶,却发现诸葛亮的军队已经过了江,于是留在了基诺山。还有一种说法,诸葛亮派人把箭射到基诺山之后,遣人去找箭,找箭的人却在山上睡着了,之后便留在基诺山上生活,成为了基诺族的祖先。
西南节日文化中的诸葛亮传说
在西南少数民族节日传说中,也有大量与诸葛亮相关的内容。
彝族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诸葛亮帮助百姓打败了大鬼主后,听说当地人都吃不上米饭,便派士兵往这里运稻谷。然而,运稻谷的人马在森林中遭遇瘴气,死了不少士兵。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到森林中去迎接。火把赶跑了瘴气,也赶跑了森林里的毒蛇猛兽。就这样,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燃火把,跳舞庆祝,这就是火把节的来历之一。
傣族的泼水节,传说也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南征来到傣族聚居地后,帮助傣族人民除贪官、建家园,还留下“想长命,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的锦囊妙计。傣族人民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好房子,并且按照诸葛亮的叮嘱经常冲凉沐浴,之后就发展成了泼水节。每年到了泼水节晚上,傣家儿女还会燃起“孔明灯”。
诸葛亮至今仍然活在西南各民族人民心中
西南各民族的诸葛亮传说,既有来自中原地区诸葛亮传说的内容,又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进行了再创作,体现出传说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进一步丰富了诸葛亮传说的文化内容。因而,诸葛亮传说不仅作为口头叙事在民间传颂,也衍生出很多与诸葛亮相关的文化景观。
布依族有“孔明潭”和“孟获坉”。传说诸葛亮因“九山为龙搅心肝”生出怪病。砍倒九龙藤,喝了黑狗汤才得以病愈,最终擒得孟获。当地人便把诸葛亮逢难的潭叫做“孔明潭”,诸葛亮抓住孟获的坉就叫“孟获坉”。
诸葛亮还融入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信仰体系之中。
白族有本主信仰传统,本主多是有功于国、造福于民的人物,受到当地人民的崇敬和喜爱。传说诸葛亮南征追拿孟获时,在塘子铺安营扎寨,孟获求助于藤国国王,却还是被诸葛亮用计生擒,最终归顺。诸葛亮班师回蜀前,得知塘子铺百姓没有姓氏,赐给当地百姓刘、杨、郭、李、路五姓。诸葛亮离世那天,塘子铺百姓到山头将诸葛亮接回村子做本主,年年都举行祭祀活动。
围绕着诸葛亮崇拜,西南地区许多地方修建了庙宇。直到今天,西南民族地区仍保留着很多关于诸葛亮崇拜的文化景观。在白族的本主庙里,供奉着诸葛亮的神像;有些苗族家里供奉诸葛亮像,逢年过节进行祭祀。
诸葛亮成为文化传播的化身
在西南地区的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大多以文化传播使者的形象出现,将中原文化带到边疆地区,有力推动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关于诸葛亮传说的主题,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诸葛亮传授西南各民族生产生活技能。比如,诸葛亮不忍心见苗族人光脚上山,便教他们编草鞋;诸葛亮帮助羌族开荒务农;诸葛亮送给白族蔓菁籽种,种出了诸葛菜;诸葛亮赠予基诺族祖先茶籽,让他们以种茶为生等等。
诸葛亮发明器具造福西南各民族。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着“汉臣赐鼓”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将铜鼓来源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比如,苗族传说诸葛亮骑马巡山时,听到悬岩滴水传来清亮的响声,便派士兵仿照将军岩滴水的样子做成木桶,再用牛皮蒙住鼓面,造出将军鼓并赠予苗家嘎老;在水族传说中,原来的铜鼓沙哑笨重,经过诸葛亮改造后的铜鼓声音洪亮、传得更远,成为了水族人民的宝贝。
此外,在这些传说中,除了诸葛亮帮助西南各民族的内容,还有西南各民族帮助诸葛亮的故事。传说诸葛亮率兵进入西南之后,迷失方向,误入敌阵,跌下深谷,被德昂族姑娘救下。诸葛亮在离开的时候,将自己的帽子留给了姑娘,后来,姑娘站着的地方长出了与诸葛亮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
这些精彩有趣、生动形象的民间传说,让诸葛亮的形象更为饱满,也使他成为了西南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英雄人物,促进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借助于诸葛亮的传说,西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激发出强大的现实行动力。传说诸葛亮与佤族订立盟约,要求佤族守护边疆。1934年,英国殖民者派出军队抢占云南沧源银矿。为反抗侵略,佤族各部落首领剽牛立盟,以效忠“阿祖阿公”诸葛亮的名义,成立佤族联军,与英军激战,迫使他们退出云南边疆。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地修建了班洪抗英纪念碑。
诸葛亮的传说,超出了以往我们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对他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历史人物的魅力,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结出的丰硕果实。
(作者简介:熊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刘文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承接新材料产业转移 签约项目总金额272亿元
- 北京关区首份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乡村行·看振兴)从“东南飞”到“凤归巢” 乡贤助力江西彭泽乡村振兴
- 培养大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专家吁家校多元视角、避免盲目追求一致性
- 尹锡悦弹劾案14日举行首次正式辩论 总统警卫处长等被立案调查
- 长江干线航道全线提升维护水深
- 博爱特校涉性侵案校长被追加强奸罪
- 走进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带来哪些实惠
- 焦点访谈丨今年我国外贸开门红“红”在哪里?
- 用“控火术”博流量?一个不慎就变“纵火术”
- 川大华西医院组建专家组紧急驰援西藏日喀则
- 中国·南京—德国·慕尼黑产业合作交流会举行
- 福建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
- 张朝阳、周鸿祎“十年之约”: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变化?
- 如何赓续中国诗歌传统?专家:融汇贯通中走进生活
- 一群90后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 宁夏玉米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创造多项高产新纪录
- 传承弘扬湖湘文化 《湖南省地方志工作办法》正式施行
- 热门推荐
-
- 广西云南等地有强降雨 台风“卡努”影响东海东部海域
- 安徽广德发生2.6级地震 无人员受伤
- 一穿高领衣服就头晕?小心“衣领综合征”
-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最长隧道掘进突破两万米
- 本轮寒潮天气有何特点?寒潮与冷空气有何区别?分析→
- 能源转型加速,“中国发生的事将真正影响世界”
- 安妮·埃尔诺:为了拯救而写作
- 报告: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科研出版第四大合作伙伴
- 2024年花城红色故事大赛总决赛在广州举行
- 图解:除了核污染水,日本还有“无处安放”的核垃圾
- (新春走基层)无人机表演市场火热 “黑科技”催生新年俗
- 预售制个人拼团,团长卷款跑路买家维权无门
- 破解青年就业难题尚有短板要补 专家这样建议
- 直击黄山洪灾后救援:乡村道路有序疏通
- “菜篮子”甘肃:高原夏菜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 “男子被流浪猫绊倒投喂者赔24万元”案再审宣判:公司承担80%,投喂者20%
- 医保码上线5周年:用户超12亿,接入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更新调整作品332幅
- 种地要先交钱?内蒙古开鲁县:镇党委副书记被免职
- (新春走基层)广西柳州459名务工者搭乘“点对点”专列免费赴粤返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