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新课题:续茶之难,难在哪儿?
春节后上演《茶馆》是北京人艺的老传统。值纪念老舍125周年诞辰之际,正月十三,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再登舞台,龙年首演后,《茶馆》演出总场次达到735场,火爆的票房再次印证着“经典”常新的活力。
老裕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已经“开”了60多年。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在秉承前辈艺术家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让这部经典话剧既能保持传统,又有新的味道,已经成为北京人艺新的课题。
生活里,茶水越续越淡,但是舞台上,《茶馆》里的“茶”却要越续越浓,北京人艺的“续茶”之路,走得难,却也坚定。
时间之难
如何展示未曾经历的
《茶馆》以老裕泰茶馆为背景,用三幕演出跨越近半个世纪,以诸多小人物的命运悲欢,讲述了时代变革。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以小见大”,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展现了旧中国的没落和百姓的境遇,其中既有旧中国的历史与时局,也有老北京的风土与民情。
这原本就是对戏剧艺术家们的一次挑战。经过六十多年的打磨,这种挑战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变得更难。此次复排的艺术指导,剧中秦二爷饰演者杨立新说,1958年,这出戏创排时的艺术家们都经历过民国时代,对旧社会的生活有亲身感触,而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遥远了,演员们不可能像老艺术家们那样具有直接的源于生活的认识。
“演员是感性的,越是自己经历过的,越好体会,越好进行表演创作。如果只是看文字凭借想象,表演还是会有距离感。但是现在观众对演员创作要求很高,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演员,我们的表演如何能够与观众的历史回忆和想象产生共鸣,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戏越精彩越难演。我们的目标就是带着大家持续打磨,扎实地生活在舞台上。”杨立新说。
创新之难
在前人的基础上,是否敢于否定自己
中国剧协主席,饰演常四爷的濮存昕这样形容一年一度的《茶馆》,“经典作品常演常新,观众也是新的,每一次像爬山一样,往顶峰爬,再回到原点,我们都是从世俗生活中走到后台,每一场都要从自己的生活尽快进入戏剧的生活,进入作品。”在他看来,这是每轮演出都要面对的课题,首先要进入这道门。
20多年的演出,在濮存昕看来,如今和2000年自己刚演《茶馆》时完全不一样,“那时很青涩,我诚恳地向黄宗江先生征求意见,他坚决不发表评论,只是说‘不容易’。我知道他有惆怅,是对老前辈演的《茶馆》的留恋,他们深深地迷恋于前辈演出的景象中,一下子变成这些后生们,包括新的舞台设计,他们不接受。”
在濮存昕看来,当时《茶馆》的导演林兆华是一位为艺术可以“否定”自己的艺术家。作为已经成名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在2005年复排《茶馆》时,恢复了焦菊隐的版本。但这不是对创新的放弃,也不是对现实的低头。实际上,在当时的排练中,林兆华将他对作品的认识与解读潜移默化地注入演员的表演中,帮助演员在表演上有了新的提升。提到当时的创作情景,濮存昕对林兆华充满了敬意。
濮存昕说:“大家是怀着真诚去传承前辈创作的艺术水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有了一些进步,但直到今天也依然在寻找前辈演员曾经达到的水准和风采。我们一直在攀爬那座高峰,即使现在《茶馆》里很多角色已经由年轻演员接替,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要求自己尽可能去接近高峰,接近前辈们的背影。”
挖掘之难
太多的细节,从历史到原作
再演王掌柜,已经演了三百多场的梁冠华仍然觉得有无限可挖掘的东西,“演《茶馆》还是有压力的。”于是他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如果说这一次演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是,“演好每一场戏,就是对老舍先生最好的纪念。”
“观众会在戏剧舞台的画框中像翻阅一本书似的看它曾经的面貌和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历史细节,以及角色处境命运的艰难,我们只有竭尽所能有品质地完成好这部戏。”濮存昕说,“我们有一个愿望,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我们能够攀登到的高度呈现给观众。”
换代之难
接班不达标,《茶馆》或停一两年
虽然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院长,但是冯远征依然格外珍惜松二爷这个角色。当年,由于自己跟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外形相去甚远,对角色比较有“抵触”,但20多年演下来,他不仅让人们接受了新的松二爷,也对松二爷这个角色有了感情。无形之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前辈艺术家的传承。
“今年一些年轻演员进入剧组饰演龙套角色,也是一种传承,让他们感受《茶馆》剧组的氛围,更为日后的接班作铺垫。”冯远征说。
面临新老交替的《茶馆》,何时接班,如何完成?“冯远征”们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着。冯远征提到了“换代是否丝滑”的问题,所谓“是否丝滑”也就是后续演员能否符合原著要求,能否顶得上接演的角色,能否得到业内业外的认可。“如果说换代不那么丝滑,很可能中间会停个一年两年。”冯远征说。
在冯远征看来,《茶馆》的经典性既有剧本的经典,也有老艺术家表演的经典,“我们这一代到今天也成了传承这部经典的中间力量,而观众喜欢的正是演员对角色的阐释。每年演出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进步,人物的酸甜苦辣表达也会更加清晰。”
文/本报记者 郭佳 统筹/满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明年上半年中国部分核心城市房价或将逐步“止跌”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递交辞呈
- 2024广西互联网大会举办 推动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
- 延续恢复态势 中国经济积聚向上动能
- 1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5个点
- 山西襄垣:千方百计兴产业 鼓起民众“钱袋子”
- 缺医少药的“冬天”终将过去 罕见病患者的春天正在到来
- 沉浸式亲子演艺大秀《飞象星球》首演:在“象往之地”与象共遨星际
- 通向岩浆的隧道将“喷薄”无限可能
- 南木林县普当乡差强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 骑行消费兼顾功能与颜值
- OPPO Find N3正式发布 开启划时代的折叠新体验
- 为二手交易撑起信用“保护伞”
- 欢迎来到麦乐村,这里有中国对援外医疗的承诺
- 河北保定:因灾死亡10人 失联18人
- 走近西北“非遗醋”:高原农特产亦有“醋意”成分
- 印媒:印度北方邦踩踏事件死亡人数升至107人
- 2024年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跨境人民币使用再创新高
- 山西创新消费帮扶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 纵贯华夏两极 35家龙江老兵驿站启动
- 热门推荐
-
- 浙江乡村观察:一席家宴有何“看头”?
-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二〇二四年中国经济观察①
- 中法混血小朋友的“花式”中国年
- 正值白蚁分飞季,请收下防治小妙招
- 演唱会市场火热 带动周边行业消费的现象愈发明显
- 山西太原:公积金贷款购二套房首付降至二成
- 菲律宾西内格罗斯省发生4.8级地震
- 走进京剧的黄金时代——纪念富连成120周年百集口述历史纪录片将上线
- “大漠额吉”尼玛:跨越半个世纪的边疆守护
-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中国之美》新书出版
- 巴西学者:绿色“一带一路”是互惠合作,与西方倡议截然不同
- 美国纽约曼哈顿发生车辆冲撞行人事件 10人受伤
- 北京开展50余项遗产日活动 以历史文化滋养现代生活
- 克里姆林宫证实:俄维和部队开始撤离纳卡地区
- 大新银行深圳分行开业 进驻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
- 突发!以军称埃拉特海军基地大楼遭无人机袭击
- 波兰警方封锁俄罗斯学校 俄使馆称将提出抗议
- 超强台风“苏拉”将掀巨浪狂涛 海浪预警级别升级为橙色
- 弦歌江南,国风送雅,搭建文化交流舞台
- 北京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超40℃ 时隔9年发布高温红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