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寥寥、题材失衡 儿童电视剧怎样才能“热”起来?
【影视锐评】
正值寒假,家长和小朋友挑选“精神食粮”时发现,可选择的儿童电视剧并不多,在大众层面产生过广泛影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优质儿童电视剧,仍是很多年前播出的经典作品。而新近创作的大多昙花一现,播出时反响不大,播出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儿童电视剧在青少年文化娱乐生活中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儿童电视剧是指专门为儿童观众打造,贴合儿童接受能力,符合儿童心理特性和儿童审美需求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类型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电视剧的萌芽时期。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电视行业的百花齐放,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儿童电视剧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曾涌现一批优秀作品,如探讨父子关系话题的《好爸爸,坏爸爸》,描写三毛一路乞讨到大上海后遭遇的《三毛流浪记》,讲述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各种有趣故事的《家有儿女》等。近几年,儿童电视剧市场降温明显,新创作品数量变少、题材也趋于单一。2018—2023年青少题材电视剧在全国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中的部数占比依次为4.34%、5.50%、3.47%、1.55%、3.76%与5.13%,其中只有2019年的14部青少题材电视剧在题材分类上涵盖了当代、现代、近代、古代四类,且当代题材为11部,在部数上远远超过了其他三类题材的总和;其他五年的题材分类最多只包括两类。
数量寥寥、题材失衡的背后,是儿童电视剧市场环境发生深刻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孩子们每天放学后观看儿童电视剧的收视习惯被改变,包括儿童电视剧在内,适合儿童观看的视听内容都可以在视频网站上随时随地观看。面对海量国产动画作品、多元少儿内容,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更务实、更具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而孩子又倾向于选择形式更吸引人、更符合自身审美需求的动画产品。多种因素叠加,儿童电视剧市场呈式微之势。
不仅市场遇冷,创作也遭遇“寒流”。具体而言,儿童电视剧以儿童为主要观看对象和表演者,因而在叙事视角、情节设计、拍摄手法、现场调度等方面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心理特点,把握好内容深度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既不能因太过拔高而失之于说教,也不能在俯身太过中陷入内容低智化的泥沼。儿童电视剧的这些特质对创作者的阅历、素质和人文修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儿童电视剧因涉及真人演出、特效技术、置景等环节,制作成本并不低,但在衍生品开发上空间较小、IP形象也难以保持稳定性。从商业角度考量,与动画片等其他门类的儿童影像产品或电视剧的其他题材类型相比较,市场前景不明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和创作的积极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近年来的儿童电视剧毫无可观之处。《米小圈上学记》《虫虫世界漫游记》等作品在情节设计、创作手法、技术运用、题材开掘上做出了新的探索。例如,《米小圈上学记》以性格顽皮的小学男生米小圈的视角观察世界,在竞选班长、争当升旗手、加入足球队等日常生活中展现孩子对公平竞争、追逐梦想的个性化思考;《虫虫世界漫游记》以虚实结合的拍摄方式打造“虫虫空间”,为知识科普营造一方影像天地。这两部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正向反馈。不过,单篇的精彩终究不能掩盖整体的苍白。
那么,儿童电视剧,怎样才能“热”起来呢?首先,题材要“热”。儿童阶段是人生的起点,与儿童有关的故事、素材,应关涉人生的万千风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童电视剧从来不与“冷门”挂钩,创作者应进一步开掘创作资源,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提炼素材,自传统文化和文学热土中不断汲取灵感。例如,动画网剧《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既基于热门童话IP,又对故宫的宫殿、脊兽进行了新的视听呈现,还对“真人+CG”的创作手法加以尝试,为儿童电视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其次,创作者的心要“热”。孩子的心灵是一方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成长。一部优秀的儿童电视剧对孩童的影响往往深远而绵长。因此,创作者应该用平视的视角和代入的心态与儿童对话,用温暖的眼光看世界,在看似简单平凡的故事中注入深层的哲思和艺术思考,为孩童的成长道路种下一颗颗等待开花的种子。
最后,儿童视听产业也应在不断探索中“热”起来。从长远来看,从业者对儿童电视剧创作的积极性和商业效益的提升应是一体两面、互相成就的关系。未来应进一步夯实儿童电视剧在视听产业链中的位置,如开发热门剧集的儿童版衍生剧,探索剧集之间内容、产业的联动等,推动优秀创作者与成功商业模式之间的“双向奔赴”。
曾有论者以“守护心灯”表达儿童题材文艺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呼唤更多充满正能量的经典儿童电视剧和形象出现,点亮每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稚嫩心灵。
(作者:李璇,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编辑)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吉林蛟河发现创纪录过境东方白鹳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加力支持!以旧换新燃动假期消费潜能
- 首批43只越冬白鹤飞抵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6.6级地震
- 文明的坐标丨仓颉庙寻“汉字之源”
- 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 海南要求12日前实现社会面清零,抓紧制定滞留游客出岛方案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森林消防支队开展应对冰雪灾害拉动演练
- 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60万个
- 英国脱欧后最新让步,将无限期保留这一标志
-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正式启动
- 日本岸田内阁支持率跌至14%创新低
- 台北市闽东同乡会返乡行:领略风土人情 感受发展变迁
- 新漫评:美国对华芯片封锁 科技霸凌嘴脸丑恶
- 重庆将迎今年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 多举措防寒保暖
-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就修订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答记者问
- “地球之眼一号”卫星发射1.5小时即回传首图
- 今年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6000亿元
- 南非总统痛斥西方:非洲未被平等对待
- 张家界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韩国首尔举办
- 热门推荐
-
- 国际青年“打卡”上海地标 用脚“丈量”中国式现代化
- 英国政府拨款2亿英镑在南剑桥建设新火车站
- 黄帝文化论坛在河南新郑举办 专家纵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担当
- 第六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通“专列”造“天宫”
-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为了隧道早日贯通”(新春走基层·前行的力量)
- 旺季提前到来,快递小哥迎战最长“双11”
- 湖南浏阳多样旅游业态推动民宿产业加速崛起
- 浙江:2024年将加大力度推行“午休躺睡”
- “党建+双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红色动能助推国企加速转型
- 20年间江西累计约688万人次参与献血 献血总量1159万单位
- 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你能接受吗?
-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 首期规模10亿元
- 警察暴力何时休?市长道歉:跪杀弗洛伊德警察早该被辞
- 国际锐评丨外资为何想“跟中国走得再近些”
- 中越边境云南绿春拉祜寨“一跃千年”
- 陕西多措并举稳就业 今年1月至10月城镇新增就业39.06万人
- 英国约克郡一架轻型飞机坠毁 两人死亡
- 孟连咖啡精品率达56%居云南第一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广西北海做实生态警务 打造候鸟迁徙安全“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