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纵跨4000余年“龙文物” 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中新网太原2月2日电 (记者 胡健)中国农历小年,文物大省山西推出两场“龙文物”展,民众可从百余件出土于山西的龙文物形象演变中,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2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共展出从4000多年前的史前至清代的130余件与龙有关的文物,通过“龙变有方”“执龙为礼”“星肖神兽”三个单元,系统地介绍历史上龙的形象变迁脉络。
考古发现,从史前时期到商周时期,龙纹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形态和纹样逐渐趋于统一,并大量应用于青铜、玉器装饰中。秦汉时,龙形基本定型,成为后世龙纹图案变化的范本,并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窥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山西博物院同日开展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出着中国史前的“龙形象”——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在陶寺遗址墓地中,这样的龙盘共出土4个,而这些4000年前的彩绘龙盘,也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誉。
陶寺龙盘内壁以红彩绘出一条盘龙,蛇躯鳞身,方头巨口,口中伸出长长的信子,似蛇也似鳄鱼。口中所含嘉禾,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件龙盘出自陶寺大墓之中,一方面体现了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另一方面说明只有上层权贵才能配享“龙器”。以龙为标志,神权与王权在陶寺首次达到统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介绍,“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是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期田野发掘和研究基础上,以新年为契机,通过生肖小视角,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主题。希望通过考古成果回顾龙的历史,感受龙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凸显出考古学在展现中华文明风采中的重要作用。(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将复航直飞悉尼客运航线
- 丝路古道辟“钢铁驼队+空中丝路”新线“重唤”贸易盛景
- 浙江文旅观察:“游浙里”如何形成有别于OTA的核心竞争力?
- “海葵”福建东山沿海登陆 福州莆田紧急停课
- 中亚商品走俏喀交会
- 鉴赏摹制汉唐壁画 西北大学学生在特色课程中感悟历史文化魅力
- 新春佳节广州粤剧院上“新” 好戏连台
- (国际观察)尚达曼当选新加坡总统 选民为其国际性与团结力投下“乐观票”
- 荷兰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约11万只家禽被扑杀
- 2025年铁路春运启动 北京地区首趟旅客列车启程
- 山西河津:污水再利用让企业增效受益
- 哈萨克族骨雕非遗传承人雕刻龙迎新春
- 国家发改委:1-4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 总投资3207亿元
- 长春加速“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三年计划投入127亿元
- 新疆兵团父女演绎当代“子承父业”故事
- “中原粮仓”河南秋收逾九成 冬小麦播种将启
- 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专精特新聚集效应初显
- 美国缘何枪响不断
- 奇了!这种太阳能电池既能发电又能当墙
- 杭州城管邀环卫工人共享年夜饭 暖胃更暖心
- 热门推荐
-
- 以《西游记》为原型 日本人气漫画推出新作
- “爬行锻炼”能让身心放松?专家:需专人指导,不可盲目跟风
- 总感觉喉咙有东西是咋回事?
- “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重刻碑在欧阳询故里揭碑
- (新春走基层)藏在金塔黑醋里的年味
- 治愈出院的康复者,如何做好清洗消毒?
- 德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豹1”主战坦克
- 学校“减负”家庭“增负”?4条建议给家长“松绑”
- 研究报告:中国民企对非投资呈现人才技术本土化趋势
- 山东聊城持续深挖葫芦IP 擦亮葫芦文化名片
- 湖南打造在非首个经贸深度合作联动功能区
- 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能挂到?
- “糖丸爷爷”归浙江宁波故土 “一生一事”造福千万幼儿
- 3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 2023年全球市长论坛在穗开幕
- 福建推进困境儿童重大疾病救治 3年救助200多名患儿
- 胰岛微囊化技术 或让打针治疗糖尿病成为历史
- 坦桑尼亚前外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书写的成功故事 | 三中全会·世界观
- 找到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
- “镜海扬帆”澳门美术协会美术作品展在南宁开展 促桂澳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