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童画作与毕加索原作等同台拍卖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名家画作、瓷器、数字艺术藏品……记者23日获悉,在一场以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拍卖会上,毕加索的原作、手稿同一位年仅6岁小朋友的画作同场拍卖。
125件拍品源自多位中外艺术家。除了珍贵的毕加索原作以及手稿,年逾九旬的草间弥生的经典画作,多位中国中青年画家作品赫然在列,比如:张大千第三代入室弟子程曙东(笔名程浩)、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傅冲等。
3幅由6岁小朋友王皓瑜创作的油画作品与毕加索的画作同场拍卖。(上海拍卖行供图)
在这场拍卖中,记者看到了3幅由6岁小朋友王皓瑜创作的油画作品:《秋韵绰舞》《大眼睛月亮的世界》和《都督的动物园》。据了解,上海拍卖行方面在收集藏品过程中,偶然从藏家手中看到了王皓瑜的作品。
125件拍品源自多位中外艺术家。除了珍贵的毕加索原作以及手稿,年逾九旬的草间弥生的经典画作,多位中国中青年画家作品赫然在列,(上海拍卖行供图)
业界认为,这位小朋友的作品个性和特色鲜明,色彩鲜亮、想象力丰富,描绘出儿童眼中的色彩斑斓的世界。据了解,在成人世界里,艺术家不断追逐返朴归真的境界,但在儿童作品里,无需返归,便存在着天然纯净的本真,尤为珍贵。多位参与拍卖者认为,儿童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能够在作品里完全自由地表现内心的本真。王皓瑜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个特质: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个性化的创意、童画里的童话世界。小朋友的作品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
本次拍卖会上,中国传统绘画数字艺术复合式典藏部分,五代时期的《丹凤呦鹿图》、唐代《宫乐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等23幅来自二玄社的绝版复刻经典水墨丹青在数字世界中得到重现。
据悉,本次拍卖会总成交率近70%。(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对欧盟农业政策不满 西班牙多个群体呼吁无限期罢工
- (经济观察)北向资金实时交易额不再披露 对A股有何影响?
- 徐青甫故居旧址的别墅,变了模样
- 滞留在埃及的巴勒斯坦人自24日起可返回加沙地带
- 国家统计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 中国驻泰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警惕“高薪招聘”陷阱
- 一吹冷风就头痛? 这道汤祛风祛寒,挡冬季风邪
- 新疆阿尔金山迎降雪
- “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成立 线上线下衔接造福眼疾患者
- (申城风景线)“沪语童谣班”寒假开班 上海家长为孩子“抢课”
- 宁夏出台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6月末天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12%
- 去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 涉672.8万辆车
- 新阶层人士筑梦浙江特色小镇:“这里梦想能落地”
- “牧草之王”新疆再生记
-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4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
- 山东济南颁布地方性新规 着力解决民众停车难题
- 免费阅读应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 纳吉布涉嫌篡改“一马公司”报告案被判无罪
- 美总统大选后,德法召开紧急会议
- 热门推荐
-
- 两部门公布《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 陈思思领衔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传递时代精神
- 西方秘密调查“北溪”爆炸 真正破坏者却从未被曝光
-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迅速 能源领域新发展为经济增动能
- 各地铁路公安机关进车站上列车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
- 人形机器人:用高精尖技术塑造人类的新伙伴
- 广州海关正式启用广交会便捷通关通道
- “戾气”伤人怎么办?直面网暴不做旁观者
- 世界闽南语音乐发展高峰论坛厦门举办
- 北京首个全电能替代示范区:老胡同焕发绿色低碳新生机
- 《燃烧的月亮》热播:草原实验与人生旷野
- 202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强国论坛将在济宁举办
- 数据看春运|昨日火车出行旅客人数基本持平 西部城市之间热门线路增多
- 千锤百炼“敲”出铁艺人生 新乡贤40年浸润铁艺非遗花开
- 美国监控成瘾凸显霸权本质
- 俄议员:2名莫斯科恐袭事件嫌疑人被捕
- “中国西装名城”大连普兰店举行2024大连时装周普兰店时尚之夜
- 商务部:一季度商务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态势
- 韩国法院批准对尹锡悦的拘留令 尹锡悦回应
- 86岁华人“神探”李昌钰:曾退休5次但仍“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