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藏传佛教院何以被誉为“汉地雪莲”?
西安这座藏传佛教院何以被誉为“汉地雪莲”?|“藏传佛教中国化”系列之①
开栏的话:
佛教中国化过程,就是佛教不断融入中华文化、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宗教中国化,这是中华文明为人类解决宗教冲突等难题所提供的历史智慧。
本栏目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探寻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展现汉藏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
歌曲《雪莲花》中唱道:
“在高原的雪山上盛开着一朵花
她历尽了艰辛傲美挺拔
无言无语绽放四海为家
……”
在千年古都西安的城墙西北角,有一朵圣洁的“汉地雪莲”在静静开放。它不是雪莲花,而是一座现存于陕西的唯一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
为何广仁寺被冠以“汉地雪莲”的美誉,并传承了三百余年?
古城中的古寺
1703年,康熙皇帝巡视西陲,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御批在西北重镇西安修建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康熙皇帝亲自在西安城墙内西北角选择一块高爽之地,由朝廷拨款修建,并赐名广仁寺,御意为“广布仁慈,广结善缘”。寺内的康熙《御制广仁寺碑》上,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巡视陕西及敕建广仁寺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经过。
1705年,广仁寺建成,占地百余亩,房屋300余间,规模宏大。
广仁寺的建成,大大便利了西路甘青后藏及南路川康前藏的喇嘛经陕、晋入京,更成为历代达赖、班禅和蒙藏贵族、大汗王爷等往来京城途中的“行宫”。西藏和平解放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进京路过西安,就住在这里。
多元文化融合
作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在建筑布局、形制、壁画、雕塑等艺术上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广仁寺坐北朝南,布局呈“卧龙之势”,自山门到后殿逐个降低,这种布局在寺院建筑中很少见。寺院形制承袭了以佛殿为主、多院落排布的模式,与西安著名的古刹大兴善寺类似。
广仁寺整体建筑为标准的中原合院,但以蒙古族文化符号为装饰,还兼有西藏寺院纹饰特点。飘扬的经幡,八宝塔、转经筒,肃穆的千佛殿与汉地合院建筑风格,形成独特的汉满蒙藏融合的建筑文化景观。
寺内影壁上画有《蒙人驭虎图》。这是一幅藏传佛教传统的吉祥图案,描绘出一位蒙古勇士用铁链牵着一头猛虎的场景,寓意为驱邪避害、祈求吉祥。图上刻有汉藏蒙等多种文字,展示出广仁寺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寺院。
寺内财神殿山墙内侧还绘有《和睦四瑞图》,描绘藏族民间传说中大象、猴子、兔子和鸟四种瑞兽团结互助的场景,寄寓各民族团结和睦、和衷共济、和平静远的美好愿望。2023年12月,寺内新塑了一座《和睦四瑞》雕塑,大象背脊蹲坐猴子,猴子头上蹲坐兔子,兔子背脊站立鹧鸪鸟,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和”文化。
寺内藏经阁中,藏有一部明正统五年(1440年)刊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续刻刊印的《大藏经》,以及一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所赐的北京版《藏文大藏经》。这部《藏文大藏经》,目录并列汉藏满蒙文字,属于清王室宫本,刻造、装帧精美,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异常珍贵。
寺中还有慈禧太后御赐的楠木龙灯、《十相自在图》、《六道轮回》唐卡壁画,以及文成公主送往大昭寺的强巴佛汉白玉石雕莲花宝座,康有为题写的“庄严佛土”匾额等等,每一物、每一景,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与传说,见证着300多年来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团结的盛况。
汉地雪莲
广仁寺中供奉着一尊绿度母圣像,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汉藏友谊史。
绿度母殿为广仁寺第二重大殿,面阔三间,为广仁寺主殿,主位供奉绿度母,西侧供奉文殊菩萨,东侧供奉普贤菩萨。大殿檐下悬挂康熙皇帝御笔“慈云西荫”匾额。
▲康熙亲题“慈云西荫”匾额。(作者供图)
在很多寺庙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而广仁寺的大雄宝殿却供奉着绿度母,这尊绿度母由何而来?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就不得不提到千年前的文成公主。
公元641年,为加强唐蕃友好往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妻。文成公主在吐蕃地区生活近四十年,将丝绸、瓷器、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及造纸术等带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为汉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汉藏史集》《西藏王统计》《贤者喜宴》《吐蕃传》等均有记述。
▲广仁寺度母殿。(作者供图)
文成公主去世后,藏族同胞将其视为绿度母的化身,为其打造金身加以供奉,其金身至今仍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
相传,吐蕃王松赞干布为向唐朝求亲,特派吐蕃使者噶尔东赞携带一尊用六公斤黄金造的绿度母像到长安,作为送给唐太宗的礼物。文成公主入藏时,将供在开元寺的国宝——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带到西藏。佛像被带走后,其莲花座空着。后来,唐太宗到开元寺,看到空着的莲花座,经过考虑,最终将绿度母像供在了莲花座上。
广仁寺建成后,开元寺的这尊绿度母像以及巨光天母像、一髻天母像改供在广仁寺。因此,广仁寺成为“绿度母道场”。
2006年,广仁寺组织僧人、居士等70余人,往返行程7000多公里,历时22天,从拉萨大昭寺将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像的复制像沿“唐蕃古道”请回西安。
千百年来,文成公主成为维系汉藏友好、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而广仁寺,如同一朵雪莲花,绽放在关中大地。
(作者简介:彭瑞花,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马照霞,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刘渝西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校师生“上海之春”舞台春弄华韵 融汇中外艺术、古今文化
- 武汉集中开工101个项目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
- 全国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技术论坛暨项目观摩会在穗举行
- 国航通报航班滑行时货舱烟雾探测报警:判断为假报警
- 外媒:哈马斯高层否认已退出加沙地带停火谈判
- 出现“持枪者”?美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停靠地临时封闭
- 浙江文化观察:别样中秋夜闪亮 博物馆过节走红
- 截至去年底 上海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50.2件
- 人工智能科研机器要来了?
- 免签入境游“热度”持续增长 政策利好“变现” 需求潜力释放
- 福建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 打出基层医改组合拳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 外媒:利比亚下令!因洪灾调查逮捕8名官员
- (经济观察)今明两年拟节能1亿吨标煤 中国锚定重点领域
- 吉林白山强降雨导致5人被困 消防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 关注劳动关系复杂化情形,充分展现工会作为
- “亿点点”心动 火出圈的双层列车你体验过吗?
- 国际金价创新高!会继续涨吗?业内人士分析
- 菲律宾学者质疑“加强美菲联盟”
- 2023国际商协会大会在皖举行 28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议合力
- 热门推荐
-
-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济南发布 近九成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
- 从三日达、次日达到当日达、小时达 “双十一”物流时效跑出“加速度”
- 百余作品“寻幽探胜” 立体呈现“三山五园”
- 探索力、保障力、向新力……活力满满!中国经济展现蓬勃生机
- 和评理|打压中国电动汽车有违开放市场原则:欧盟应着眼大局审慎而行
- 江西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 衡山和集即将停业 上海核心商圈书店密度下降亟需关注
- 报告: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人数两年内增加50%
- “快递驿站加盟”骗局:一年半800多人上当
- 世卫组织最新统计:2023年全球超4000人死于霍乱
- 应对“卡努” 福建部分海域渔船撤离人员上岸
- 中钢协:7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51.72万吨
- 泰国苏梅岛一周内连发两次小型地震
- 昆明一科伦坡一马累往返国际航线恢复
- “魅力乌拉特”第七届西部民歌会深情开唱
- 海南施行《海南省防震减灾规定》,加强海域地震、火山监测
- “全球霸总”中国制造,“中式土味”短剧为何让老外痴迷?
- 为何“搭子”成一些00后的“特产”
- 中国气象局:预计8月将有2到3个台风登陆我国
- 广西北部湾港最大卸船机首批顺利抵港并成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