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文娱评跨年档电影:赢得观众才能赢得票房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 郎朗) 据国家电影局,2024年元旦假期(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电影总票房为15.33亿元,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一闪一闪亮星星》5.88亿元,《年会不能停!》2.29亿元,《金手指》2.18亿元,《潜行》1.72亿元,《非诚勿扰3》5441万元。
有网友觉得,感觉《一闪一闪亮星星》套路化,剧情漏洞明显,但是为什么票房那么高?而作为十五年前票房遥遥领先的《非诚勿扰》系列的续作,《非诚勿扰3》票房怎么那么低?
“就小档期来说,《一闪一闪亮星星》票房断崖领先,虽然不多见,但也正常。”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孙佳山告诉中新文娱。
虽然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它本质也是一种商业产品。这个元旦跨年档,断崖式的票房差距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电影想得到好的票房,得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也得明确自己电影的受众是谁。
对这两个问题,《一闪一闪亮星星》和《年会不能停!》显然比较懂。
孙佳山认为,从电影产业的角度来说,此前我国有“贺岁片”,但无成熟的“贺岁档”概念。国庆档之后一直到春节档,也就是年末这段时间的电影市场,此前往往比较疲软,而今年元旦热闹的电影市场则让“贺岁档”这一概念开始出具雏形。就故事本身来说,剧版《一闪一闪亮星星》此前已经培养了观众基础,即便是没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知道“张万森,下雪了”这句台词;在营销上,片方很明确电影受众就是年轻人,不仅策划出“下雪场”沉浸式观影,还成功将“下雪=浪漫=要在下雪天和喜欢的人做浪漫的事”的概念植入人心;再遇到“跨年”这样特殊的时间点和氛围,年轻人都想做一点有仪式感的事情,而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就成了这份仪式感中的一环——这一切都很符合当代青年文化的特点。
虽然两天就赚到4亿票房,还破了多项纪录,但因为故事本身的缺陷,也使这部电影后续增长乏力。与之相比,《年会不能停!》则呈“黑马”之势,正在口碑票房双丰收,已连续两天成为票房日冠。
这部电影的受众也很明确:年轻人,上班族。表面上看,它呈现的是青年人职场文化,它不教育观众,是普通人的“嘴替”,是照进现实的、短暂的一束光——这是电影给大家造的梦。
但它最引起共鸣的,则来自于故事的现实性。“一部喜剧,用现实题材讲故事,太不容易了。”孙佳山认为,《年会不能停!》不仅替年轻人吐槽了职场文化,还把过去改革开放、国企改革等暗线故事也拉了起来,可以说其中至少有贯穿了两代人的文化经验。一部极具现实质感的喜剧,把不同时代的情感结构串联了起来,紧贴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无论是青年还是中年都能从中找到代入感。《年会不能停!》不仅把年轻观众带进影院,也把中年人吸引进了电影院。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网友觉得电影汇集了太多网络热梗,角色脸谱化,前期疯狂嘲讽、解构体系,最终却以主角得到晋升,得到体系认同做结局,更是讽刺,多少有些自欺欺人。
但不得不承认,因为紧紧抓住了年轻人,懂得年轻人的需求,这两部电影的号召力甚至超过“梁朝伟+刘德华”,而与这两者相比,《非诚勿扰3》受众不明确,也不知道走进影院的观众想要什么。
从阵容来说,《非诚勿扰3》无疑是同期电影中最强的配置:冯小刚时隔3年再拍贺岁片,“非诚勿扰”IP加持,葛优、舒淇、范伟大咖云集——这样的阵容,确实没想到会是现在这个票房局面。
《非诚勿扰3》将故事设置在2031年,秦奋和梁笑笑领证后还没度完蜜月就分离多年。为解秦奋相思之苦,老范(范伟饰)帮秦奋定制了一个智能人笑笑。
这本是颇具先锋意味的题材,而且早在1996年春晚小品《机器人趣话》中,冯小刚作为编剧就已经进行了探索。
但26年后的今天,从市场反响来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灯塔专业版显示,媒体对该片的票房预测在1.5-2.57亿左右,这个数据甚至不如十五年前第一部的票房。
让人唏嘘的是,其实遥想当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时,讲的也还是相对年轻人的故事。“今天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和当年的‘冯氏喜剧’,其实都是体现了各个阶段的青年文化。”孙佳山说,彼时的《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也是那时30岁出头北京年轻人的自我调侃,当初葛优等人出演的时候也是三十多岁四十岁左右,而今他们则已经开始进入老年阶段。
虽然年轻人不一定需要冯小刚,但“冯氏喜剧”的观众确实已不再是影院消费的主力。
冯小刚和“冯氏喜剧”一度扛起了“贺岁片”市场,风头无两,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但时代是在变的,人也是在变的,影视创作者也得顺应时代谋求改变。
除非是想获奖,或者单纯记录、表达的电影,商业电影到最后还是要靠票房说话。想要观众走进影院,拿真金白银买账,总要真实地了解观众需要什么、电影能为观众提供什么,嬉笑怒骂也好,温暖浪漫也罢,只有找准受众,赢得观众才能赢得票房。(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陇台经贸文化交流月启幕 台商觅文旅康养等合作机遇
- 净化系统让村民汛期饮上“放心水”
- 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在沪成立 精准提供一站式服务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国际演艺大会 签署13份项目合作协议
- “碳”路先行|山西曲沃逐“绿”而行 葡萄辣椒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 “国家队”出手!工行、建行、中行、农行集体公告
- 报告显示:柴达木枸杞整体价格相较于上年有显著提升
- 湖南蓝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培育高素质农民
- 中方希望美国推动以色列尽早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 国内首个极地邮轮品牌亮相
- 广东发布《“兵”至如归》三部曲微纪录片
- 长征故事|30万于都人民,保守了一个什么天大的秘密?
-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2024年进出境人员约1570万人次
- 2023“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专家共话数字丝路发展新机遇
- 山西出台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
- 要握住“自家钥匙” 车企造手机为何有争议?
- 《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发布:宁夏资源环境全国第一
- 聚焦金融助力企业全球化 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首设企业家圆桌会议
- 雅万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 防范诺如病毒感染,这些知识应该知道
- 热门推荐
-
- 江苏盐城龙卷风亲历者:风声中夹杂着金属撞击声
- 日本首台国产量子计算机正式投入使用
-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开幕 千余企业来滇觅新机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黑花生迎丰收 试种新品种拓宽增收渠道
- 中新健康丨儿童孤独症怎么发现、治疗?探访安徽首个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 盒马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展示中国企业的气候行动实践
- 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发布招商合作项目231个总额超900亿元
- (乡村行·看振兴)聚焦特优农产品 昔日贫困地走出振兴“致富路”
- 秭归夏橙上市,伦晚脐橙产地走货量显著增加
- 一季度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超600亿美元
- 西藏自治区酒业协会成立
- 中缅边境云南芒市发生4.0级地震 震区交通电力通信正常
- 潘功胜:推动中国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 2023年云南普洱咖啡豆出口4252吨 销往19个国家和地区
- “小护士”也是“大专家”:叙事护理做医患“情绪守门人”
- 5月份汽车市场温和回暖 全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8.7%
- 全球电机领军企业茵梦达加码投资中国 在津新基地开工
- 电动汽车变“移动充电宝” 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示范区正式商用
- 逐雪阿勒泰
- 东盟秘书长:RCEP促东盟与其他成员贸易投资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