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考古近五年来发现及研究收获累累硕果
中新网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五年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新疆实施主动性考古项目78项;西藏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十几项主动性考古项目;内蒙古考古工作不断发展,为构建出先民们在草原地区几万年以来的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云南元谋猿人遗址的考古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的证据链……
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顺利举办,在53场学术报告中,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多个边疆省份考古研究机构分别报告的近五年考古发现备受关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说,2019-2023年,该所联合9家科研院所、高校,立足“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围绕新疆地区人类起源、早期文明、统一国家体系下新疆历史发展进程、多元宗教发展及其中国化的考古研究等重大课题,实施主动性考古项目78项,实施基本建设考古项目345项(其中发掘104项),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其中,通天洞遗址成为构建北疆石器至铁器时代区系类型的重要基点;以汉西域都护府、唐安西、北庭都护府为重点的历代中央政权有效管辖体系和国家管理、文化认同研究不断明晰;博乐达勒特、喀什汗诺依、图木舒克脱库孜萨来古城的发掘,展示出唐及宋元时代边疆城址的特点,再现丝绸之路的繁盛;喀什莫尔寺遗址、吐鲁番西旁景教遗址、吐峪沟石窟寺、哈密白杨河佛教遗址等考古,揭示了新疆古代多元宗教传播、交融以及中国化过程。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夏格旺堆表示,以2018年“西藏阿里地区联合考古”工作纳入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开端,西藏考古精心组织实施十几项主动性考古项目,重点发掘了尼阿底遗址、夏达错遗址、玛不错遗址、桑达隆果墓地、格布赛鲁墓地、当雄吐蕃墓地、温江多遗址等。通过各类考古项目的实施,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要取得五方面收获:一是逐步建立西藏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二是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强化西藏考古管理工作;三是西藏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稳步推进,获得更多重要考古线索;四是加大文物挖掘整理阐释宣传和成果转化力度;五是逐步夯实西藏考古的基础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指出,该院近年来持续发掘萨拉乌苏遗址、金斯太遗址等,为构建出先民们在草原地区几万年以来的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依托“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对西辽河流域、河套地区等区域进行主动性调查和发掘,发掘四麻沟遗址、乃仁陶力盖遗址、彩陶坡遗址、后城咀石城等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发现具有龙山时代中心聚落性质的大型石城,出土具有佐证先民精神信仰的龙形蚌饰等一批重要考古材料,为诠释内蒙古中部地区考古学文化、西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以及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提供重要资料。同时,历史时期考古、辽上京遗址等城市考古工作也持续进行。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永军指出,黑龙江省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类文物遗存不断被发现,真实反映中国东北远古文明的起源、民族融合、疆域形成及近代化进程。近五年来,黑龙江省考古工作大力开展田野考古和科学保护,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唐至辽金直至元明清时期考古,均有重要发现和收获,为构建和完善黑龙江考古学文化序列与谱系研究,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积累并提供重要材料。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解峰表示,吉林省考古工作近五年来取得重要进展: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极大丰富东北亚地区古人类生业方式与文化交流研究材料;围子里、东山头等遗址的考古工作,建立和完善吉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框架与谱系结构;高句丽王城、山城、墓葬等研究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全方位、多角度对不同类型遗存进行综合研究;渤海考古发掘了山城、佛寺、墓葬、聚落遗址,从多个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神庙遗址及东夏国南京故址的确认,对全面深入认识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社会形态具有关键性作用;抗联遗址考古形成了抗联遗迹调查标准,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建立起学术支撑。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指出,该院近五年来一直紧紧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来开展工作,主要成绩包括:顺利实施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牛河梁遗址保护区周边重要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积压发掘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出版工作;通过夏家店下层、魏晋十六国、汉唐、辽金等各时期考古工作,发掘了二不尺南遗址、木营遗址与墓地、青石岭山城、新立建筑遗址等一大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万杨介绍说,近五年来,云南省通过主动性和配合性的考古工作收获累累硕果:元谋猿人遗址的考古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的证据链;江川甘棠箐遗址发现距今30万年的用火遗迹;沧源硝洞遗址为中国首次发现的和平文化遗存,为和平文化的溯源提供重要材料;大型贝丘遗址晋宁古城村遗址的考古工作,建立起滇池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年代标尺;河泊所遗址是先秦、秦汉时期边疆地区考古的最新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珍贵实证;太和城遗址和五指山遗址的考古工作揭开南诏大理的神秘面纱。此外,云南考古还开展以配合金沙江流域系列大型水电站建设为代表的基建考古工作,以老挝东坦坎遗址联合考古发掘为代表的系列国外考古工作。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韦革指出,广西考古工作者近年相继开展百色旧石器遗址、武鸣太平洞遗址、隆安娅怀洞遗址、全州龙王庙遗址、合浦大浪古城、合浦草鞋村遗址、合浦望牛岭汉墓、平乐河口遗址、越州故城等考古发掘项目,时代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同时,进行中越边境、古代城址等专项考古调查等,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及研究成果。这些对现代人起源、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历代中央政权管辖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首次奏响京城
- 河南长垣:让民营企业爱上钻“研”
- 村民自运柴油被罚3万?当事人:已依法申诉
- 山西教育援疆记:一堂梦想课、一颗感恩糖
- @春节假期来海南的朋友 琼州海峡出岛船票已全面开售
- 上海中小企业成长“秘笈”:深耕“专精特新”、渴望“耐心资本”
- “碳”路先行|资源大市山西临汾:探索绿色交通的“减碳”密码
- 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 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8万亿元
- 欧洲外交的“中国暖春”
- 政治极化加剧 美陷“民主倒退”困境
- 中国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 重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涉智能终端、大健康等领域
- 爱奇艺电影之夜举办:互联网与电影业有机融合 助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 俄外交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已放弃总统职位并指示政府和平移交权力
- 郑州青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愿每一个患者的等待不被辜负
- 受南方降雨影响 7月14日北京西站停运列车10列
- 40家喜剧团体汇聚山东青岛 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拉开帷幕
- 天津河西探索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 泰国清迈化学品爆炸致2死2重伤
- 热门推荐
-
- 俄媒:俄军坠毁的伊尔76运输机上全部人员死亡
- 独特基因让频繁患癌女性康复
- 卡特国葬:百岁总统的终章告别
- 陕西宝鸡一西周时期墓地发现大量东方文化因素
- 法国小伙夏尔眼里的新疆十大文物宝贝⑧:彩绘伏羲女娲绢画
- 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四日超1500万人次
- 浙江永嘉“春日限定”热销 传统小吃化身致富“金钥匙”
- 创造历史 德约科维奇第十次夺得澳网男单冠军
- 我国北部湾盆地获高产油气井 刷新该海域油气日产纪录
- (投资中国)越来越多外企为创新加码中国市场
- 推进文物保护 迎来更好发展
- 澳大利亚华裔大学生访上海企业 感知数字化发展活力
- 仿膳饭庄庆祝99岁生日 仿膳茶社启幕迎宾
- 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增加岗位稳定就业
- 沈洋长篇报告文学《磅礴金沙》出版 书写大国重器磅礴伟力
- 国家发改委:在京津冀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
-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月再次下降
- 7月1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10元、105元
- 电视剧《日光之城》带动拉萨“文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