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立群:做学问要老老实实,不说过头话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很多人眼中的王立群,是著名学者、作家。他曾因为在《百家讲坛》讲《史记》而知名度飙升,后来又受邀参加《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知识类栏目,成为点评嘉宾。
他热爱阅读,通过读书上学改变了命运。很多年后,王立群感叹,如果没有坚持读书,并以同等学力考上研究生,那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
做学术研究、普及文化知识,如今是他日常生活的重心,不久前又出版了一部童书《读史记,成大器》,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唤醒孩子们读史的兴趣。
王立群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完成这部书后,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而做学问就如同做人,必须踏踏实实,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说过头话,不能做虚文。
为何要读《史记》?
《读史记,成大器》是王立群花了三年时间完成、出版的一部作品。
在他看来,孩子需要从小养成“史”的概念,读历史有助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历史人物中,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孩子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一定会有所触动。
于是,他从《史记》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60个人物,写成《读史记,成大器》,广泛占有材料,融合《史记》中的相关篇目内容,并与《左传》《战国策》等书籍中的相关文献相互印证,希望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阅读视角。
翻一翻这部新书能够看出,60个故事的排序基本以主要人物在世的时间为序,以便读者对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位置形成大致定位,避免形成人物的时序错位。
“《史记》用文言文写成,结构上使用了互鉴法,自己就在新书中,把某个人物散落其中的所有资料都汇集起来,再选取先秦史籍中有关联的部分资料,来解析人物。”他说。
对于写作初衷,王立群告诉记者,希望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去阅读《史记》,于是自己才写了这部新书。阅读《史记》,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拓展学术视野
细数起来,王立群与《史记》的缘分,可能比这次写书还要早很多。
“我对《史记》可谓‘情有独钟’。”他如此描述道,“我在学校里教授《史记》,2006年1月份,又开始在《百家讲坛》讲《史记》,一讲就是10年,与《史记》结下了奇妙的缘分。”
研究生毕业后,王立群留在河南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从讲师、副教授,再到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段时间里,《史记》始终是他最喜爱的典籍之一。
参加《百家讲坛》主讲人海选时,王立群讲的是《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顺利入选,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凭借对《史记》的精彩讲解,和节目一起迅速走红。
多年后,他这样理解《百家讲坛》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它,我又担任了央视《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知识类栏目的点评嘉宾;在学术研究上,我的视野得以拓展,了解到历史和文学关系密切,后来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
做学问,如同做人
对大学专职老师而言,做研究和普及知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王立群曾对媒体表示,自己的底色是学者。他也一直在琢磨,如何将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结合起来,并学着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自己关于学术研究的思考。
“做学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日积月累。”他始终秉承较为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说过头话,不能做虚文。
王立群认为,做学问和做人是一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做成什么样的学问,“所以做人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学问也要踏踏实实。”
曾有人问他,通过影视剧了解历史,有何利弊?他说,文艺作品难免要编故事、改情节,完全通过影视剧、小说等等来了解历史并不可取,最好的办法还是看《史记》这样的史书原著。
从热爱阅读到普及知识
2009年心脏手术之后,王立群搬来北京常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藏书越来越多,“我的书很多,几乎(快要)装不下,大部分的书,都在开封的那个大一些的书房里。”
北京的小书房也很快堆满了书。他经常在回开封时把那里的书搬过来,再把北京的书寄回去,“现在我的年龄大了,阅读的能力会受点限制,有书、够读就可以了。”
提到阅读的影响,王立群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这像是一种天性,“小时候上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我很快就掌握住了,业余时间我就用来读书。”
多年以后,他还记得,上小学时办过一个开封市图书馆的图书证,“我经常去那里借书读,尤其是历史类的图书看的特别多,这对我影响很大。”
最近几年,王立群很少外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现在时间不够,之后依然会再考虑做一些普及阅读工作,关于《史记》,我还有很多想法。”(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阿盟同意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
- 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稳健
- 广西边城凭祥举办东盟美食大赛吸引食客
- 山西安泽县永鑫通海铁路物流公司施工事故导致7人遇难
- 今年已有近3万人经英吉利海峡偷渡至英国
- 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贴秋膘”要注意什么?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函
- “3元自助早餐杀疯了” 什么都能吃到吗?为什么这么便宜?
- 锂电池着火后该如何自救?
- 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宣布:这名将军成为新领导人
- 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 助力北京AI产业发展
- 中国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明确12个重点方向
- 非遗舞蹈“黑走马”缘何是一种快乐的传承?
- 整装最美工匠丨设计师刘花:从细节里生花
- 新疆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区块已新增注册企业263家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云南昭通镇雄山体滑坡灾害现场举行哀悼仪式 汽笛鸣响
- “文物活起来”:共和国体育文物走进“红都”瑞金
- 粮食及能源价格大涨 厄尔尼诺连锁“烤验”中国经济
- 热门推荐
-
- 【何以中国】守护国宝!陕西宝鸡村民20年护宝出土文物827件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展:一河运载千秋 十年申遗焕新
- 天津“运河不夜城”将于今年暑期上线 预计投资2.5亿元
- 铁路等部门守护春运平安有序出行
- 埃塞俄比亚南部发生山体滑坡 已造成至少55人遇难
- 泰国总理下令严控线上和线下进口产品的质量
- (两会声音)释养立:“文禅并重”推动中国禅宗文化走向世界
- 广西17条河流22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洪水
- 教师支招如何促进孩子的居家学习与成长 鼓励孩子时要“言之有物”
- 叙利亚境内一美军基地遭袭 多名“美军盟友”士兵死亡
- 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 美印太盟友对华贸易依赖加深 “去中国化”几无可能
-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首日 《人间西湖》精彩上演
- 2023“多彩贵州风 黔酒中国行”广东站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
- 前三季度运输量306.6亿吨 我国公路货运有哪些新特点?
- 河南:以“四个加力”确保新年工业经济顺利开局
- 泽连斯基:将尽全力继续通过黑海出口粮食
-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成了“低碳馆”
- 珠江流域北江将发生特大洪水 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中新教育丨贵州推出“冬季研学大礼包” 让“研学游”实现“研学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