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票房之外,剧院还能做些什么
来自全国11个城市的专家、从业者在沪深入探讨——
提升票房之外,剧院还能做些什么
剧场夜间演出排满,白天却常常空置,如何有效利用空间,摊薄运营成本?大团名团演出费用高,即使剧场坐满,票房冲到“天花板”依然不能回本怎么办?随着全国演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剧场不断涌现,“空巢化”“建管分离”“饥饿经营”等管理难题随之而来,提升剧院运营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
昨天,由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的“新时代剧院管理发展大会”在沪举办,来自全国11个城市的专家、剧院从业者深入探讨:票房之外,剧院还能做些什么?“海内外剧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票房收入只是剧院营收的一部分。剧院‘掌门人’要会筹钱,会赚钱,还要会用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剧院应建立包括空间运营、文创开发、协议赞助、活动承办等在内的多元结构,进一步扩展创收渠道。
构建多元创收结构,纾解剧院运营难题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催生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近期,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启动《以演出为中心——新时代高层次剧院管理模式探索》课题研究,走访调研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地。从市场维度看,年轻人群已成为演艺消费的主力军,其中18岁至24岁群体比重最大,占到29%;游客是演艺消费的重要贡献者,旅游演出在全国演出类型中占比达39.4%。“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演艺消费正趋向多元化。不同受众对应着休闲娱乐、缓解压力、艺术鉴赏、追星社交等个性化需求,而消费群体呈现明显的社群化趋势。”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说。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剧院建设蓬勃发展。以上海为例,2013年至2021年,申城艺术表演场馆从27个增长到83个,增幅207.4%。剧场运营的能力显著提升,演出收入显著增长,呈现建设现代化、定位多元化、管理体系化、业务特色化等特点。但“空巢化”——剧场利用率较低、“建管分离”——高素质人才匮乏、“饥饿经营”——运营收支失衡等难题随之而来。
从全球视野来看,百老汇、伦敦西区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剧院管理者通过精细化分工、品牌化服务、演出资源联动、整合营销体系、协同式艺术教育和观众培育机制等方式破解难题。其中,百老汇剧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戏剧创作为导向,成立了成熟的创作孵化和演出运营机制,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所有的线下演出,严格来说就是和剧院共同进行二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认为,剧院管理涉及系统、生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尽管演艺表演的形态和媒介不断发生变化,但观众对高品质演出的需求从未改变。”
首推全环节维度框架,提升剧院管理效能
中国剧院的发展,面临着新时代的新要求。剧院发展既要抓好“码头”建设,又要抓好“源头”生产;要立足于演艺产业链,创新“创制演”模式;也要挖掘剧院平台复合功能,开拓社会美育新面向,呈现人群与空间联结的新意义。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鼓励演艺产业发展的政策,上海亦通过系统的体制改革、市场探索、技术转型与国际合作,逐渐形成浓厚的演艺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演艺市场资源。2017年,随着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战略目标的制定,申城专业剧场发展提速,软硬件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以演艺大世界为例,共有专业剧场26个,各类“演艺新空间”80多个,是中国演出剧场最密集、市场最活跃的演艺集聚区之一。这里名家名团汇聚、首演首秀频繁,以全市五分之一的剧场数、三分之一的座位数,贡献了全市一半的演出量。
作为全国演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上海的剧院管理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大剧院以“世界优秀文化+中国元素+时代特征”的制作模式,推出一批高水准舞台作品,打造江南风格的“东方舞台美学”;上海文化广场打造“音乐剧创制及爱好者之家”,形成音乐剧伙伴们共生共长的新联结;上海音乐厅与上海民族乐团共创《海上生民乐》,闯出“场团合作”发展新路……
大会现场发布的“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剧院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将首推包括职能前置机制、全过程管理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三大块面的“剧院全环节管理维度框架”,并将在艺术中心所属剧院先行实施以基础性指标维度、成长性指标维度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为全国演艺行业呈现剧院管理的“上海样本”。
(文汇报记者 宣晶)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锐评·和合之力丨75年,中国与世界何以互利共赢?
- 再探人性情感困局 话剧《关系》首登曹禺剧场
- 四大因素致4月LPR“按兵不动”,机构:短期无再度下调空间
- 市场监管总局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
- 何冰再度自导自演 阿瑟·米勒经典剧作《代价》将中国首演
- 哈马斯宣称对以色列特拉维夫爆炸事件负责
- 首届“鄱阳湖杯”全国新闻媒体围棋精英赛开赛
- 走,到秦巴山深处的“火车集市”买年货去
- 青石峁气田天然气日产量突破50万立方米
- 老秦腔探新“吼”法 摇滚式互动吸引年轻戏迷
- 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深化务实合作 凝聚发展共识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罗源:深山里如何种出黄金奇异果?
-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 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大楼发生火灾
- 巴基斯坦前总理夫妇因“婚姻违法”获刑7年
- 网上找个“搭子”一起旅游靠谱吗
- 工信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等标准研制
- 给草原放个假~祁连山20万头牛羊要下山“借牧”啦
- 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
- 女子称被丈夫烧伤 四川越西警方:暂未发现证据不予立案
- 热门推荐
-
- 天津市消费流通促进会正式成立
- 海南发布高温四级预警:多地将出现37℃以上高温
- 在印尼,AQUA成为世界级羽毛球赛事官方合作伙伴
- 报告显示2022年向欧盟国家申请庇护数量近100万份
- 索马里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洪水 已致29人死亡
- 从温暖家庭到智能家居,奥普以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 中国A股光伏设备、白酒板块周四走强
- 2023WAIC观察:大模型勿成“脱缰野马” 人工智能何以“上善若水”?
- 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获权威检验 更好赋能大型“充电宝”
- 二维码迁移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谈)
- 李在明就韩国议员遇袭表态:决不容忍“政治恐袭”
- 多部门: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
- 7片海外甲骨以数字化形式“归乡” 相关数据将与世界共享
- 新疆克州吐尔尕特“口岸直通”模式运行启动
- 农村小卖部,牵着大民生
- (新春见闻)书香中的年味:多彩“文化大餐”迎新春
- 全球米价飙升助长粮价
- 北京推进数据跨境流通 力争2030年数据要素市场达2000亿元
- 生态环境部发布1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青·创·汇”高端对话AI “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成立女性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