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人家》看电视剧如何彰显地域文化
秦煦
在近年国产电视剧创作中,表现地域文化的影视佳品迭出。我国辽阔的地域孕育了多元的文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无论是以大宅院、小胡同为代表的京味文化,还是以老洋房、小弄堂等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抑或是以滔滔黄河水和连绵黄土地为代表的西北文化等,文艺影视作品都努力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实现与更广地理空间和文化传统的对话,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
近日于央视一套完播的电视剧《珠江人家》取材于岭南文化,是粤派电视剧的新晋代表。该剧讲述了1927—1950年间,陈家三兄妹在粤药、粤菜、粤剧领域不断学习成长,积极投身革命的同时不断挽救和传承传统文化技艺的故事。本文以此为由,捕捉电视剧中的地域元素,并进一步探索地域文化该如何实现更广域的表达。
“文化”曾被定义为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电视剧作为文化的载体,如果能把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集体人格同电视剧美学特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将很好地表达出地域文化的内涵,也会大大提升电视剧整体的审美高度和艺术高度。
在描写地域文化的电视剧影像叙述世界里,文化萦绕在星罗棋布的寻常生活场景里,体现在百姓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中。从《珠江人家》来看,岭南饮食、粤中医药都是属于粤派独有的“生活方式”。以粤菜入题,浓郁的“镬气”记录着岭南生动的日常,热气蒸腾的虾饺、翠绿鲜亮的菜心、花样翻新的各式炒菜,透过镜头蔓延至舌尖,令观众心向往之。以粤中药入题,该剧不仅真实还原了许多广东人记忆中的药铺小院、晒药木架、半干草药等场景与细节,也有诸如“十大广药”之一的广陈皮、百年老字号“陈李济”、王老吉凉茶等文化名片的掠影,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最常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地域电视剧对审美理念和价值体系的表达探究的是文化精神高度,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砖砌路基。以陈山河进入药坊学徒的情节为例,该剧以“炒炮姜”这一最吃功夫的工序为引,100斤生姜经沙子加热后炒成35斤,向观众生动阐释了“工艺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其物”的制药原则,这种精神传承正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所在。再以对粤剧的描绘为例,如果说独特的唱腔、优美的线条、色彩鲜艳的服饰、美轮美奂的光影等一系列镜头堆叠出了美学的匠心和艺术的革故鼎新,那么选取的一个个粤剧经典作品则穿针引线般地将剧集所要传递的精神理念勾勒出来,如剧中多次出现的《宝莲灯》不仅承载了陈立夏对父母的思念,也为她走向革命道路埋下伏笔,这些细节的选取都离不开对文化内蕴的深入揣摩。
此外,电视剧通过对典型人物和群像人物的描摹和刻画,沉淀出不同文化所代表的集体人格。剧中,三兄妹分别学艺和成长于粤中医药、粤菜、粤剧行当中,他们于所在行业中摸爬滚打的经历,把岭南人敢为天下先、务实变通、包容进取的精神气质印刻在观众心中。除了三位行业翘楚,还有很多角色个性鲜明,如金慧荣、何玉芳、徐南禄等,这些人物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上的共同默契,让观众对代表着岭南文化的人物性格有了更为完整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电视剧也没有孤立地描写地域生活和人文,而是依托于广东作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特别是近代以来得风气之先的大背景,将人物成长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风云联系起来,使人物富于革命色彩,也让观众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丰富的想象。
举凡近年精品电视剧作,具有良好观众口碑和市场认可的作品大都有着浓厚地域文化特征,它们遍历于各种题材,如《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在陶然亭雪中把酒言欢拓展了北平的文化底蕴,与汪孟邹“拼锅”式吃涮羊肉等桥段展现的是浓浓的北京世俗文化;《隐秘而伟大》《老中医》等剧充满着上海里弄街坊的烟火气息,《心居》《安家》等都市题材电视剧融合了现代上海的都市景观和当下社会的现实话题,为观众津津乐道;还有《装台》《山海情》《人世间》等等一系列精品剧作都在书写着天南地北的中国故事。
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从侧面也说明了电视剧蕴含的地域特征可能正是创作者秉持现实主义、深入社会生活的路径之一,也可以说是剧集文化含量与文化品质的一种体现。
土地的滋养、文化的沉淀会逐渐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些明显的标志能被观众一眼识别,但需要注意的是,地域文化也会跟随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更重要的是因地因时捕捉时代的风云气象,百姓生活的红尘烟火,典型人物的精神气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品格……因此,地域电视剧的创作也不能拘泥于对地域景观的反映,而是将创作重心转移到一个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人物与时代精神上去,从而展现出朝气蓬勃的地域形象,实现超越地域的对话。(文汇报)
(作者为青年艺评人)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五一圆明园暴毙黑天鹅尸检结果已出:死于肺部感染,并非游客投喂
- 文旅部:直播网络演出剧(节)目应延时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阻断
- 恐永久失联!日本小型登月探测器已无法与地球通信
- 今年中国航司完成旅客运输量超7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 界定方向严格管理 青海出新规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 文艺院团、一级演员入场,演艺直播专业化体系初具规模
- 《长三角社区矫正情报共享、协同指挥、联动护安协议书》签署
- “回到现场,与不朽相遇” 商务印书馆《红色气质》在深圳首发
- 茶叶健康与茶制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 留学生回国就业意向持续增强
- 5月2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2个点
- 调查: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8本
- 排队两小时看“花花” 这群年轻人为什么热衷于看大熊猫
- (乡村行·看振兴)红薯熟了 日子甜了
- 青海2024年计划实施配网工程415项 惠及52.9万人
- 山东烟台一桥梁因暴雨垮塌 2人受轻微伤害
- 深汕西改扩建项目全线具备八车道通车条件
- 官方对贵州黎平客栈火灾成立省州联合调查组
- 打造“全球治沙样本” 科技治沙技术迭代创新
- 巴西教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 热门推荐
-
- 买房?脱单?2021年将至,你的flag立了吗?
- (神州写真)中国冰雪文旅迎奇景 吉林雾凇解锁“流量密码”
- (乡村行·看振兴)北京大学生返乡就业当顾问:10年间深耕乡村运营
- 德国驻华使领馆:5月1日起,赴德观光旅游将恢复开放
- “烟卡”在多家电商平台仍有售,国家烟草局此前已发通知开展治理
- 美英澳核潜艇合作问题再次引发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关注
- 节前交通预警来了!预计北京28日晚高峰将提前至15时
- (寻味中华 | 戏曲)千年傩戏 梦回远古
- 安徽出台措施规范公安涉企执法 推行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
- 日本大学生中国“探亲”大熊猫:把心留在了四川
- 内蒙古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主题展开展
- 浙闽廊桥如何申遗? 专家学者将齐聚浙江庆元共谋发展
- (新春见闻)从观景到“入画”,沉浸感成文旅大势
- “马奈与德加”大型特展在巴黎登场 揭秘两位画家间的纠葛
- 江苏推进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建设
- 青海进藏新公路迎来开通首个高峰
-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广安开幕 推动川菜“走出去”香飘四海
- 印度南部洪灾已致至少35人死亡
- 广东湛江综合保税区首票“一票多车”货物通关
- 国庆机票酒店热度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