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戏曲)名家名段寄乡音 铿锵豫剧传两岸
中新社郑州10月12日电 题:名家名段寄乡音 铿锵豫剧传两岸
中新社记者 阚力
豫剧演员魏俊英至今保留一枚红宝石戒指,那是30年前台湾一位老人所赠。
1993年11月,河南豫剧团首次赴台演出,豫剧大师马金凤一行30余人落地台北机场。随团演出的魏俊英回忆道,放眼望去是红毯、花环和人海,“有人被戴上五六个花环,有人激动泪目。”
在台北的首场演出剧目是《穆桂英挂帅》,魏俊英饰演剧中的杨文广。现场座无虚席,在演员开嗓后掌声、呼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魏俊英是第一位收到礼物的演员。她向记者回忆,两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到后台看望她,并用地道的河南话夸她演得好。
说话间,老太太摘下手上的红宝石戒指,要送给魏俊英,让她一时不知所措。在演出团员们的劝说下,她才忐忑地收下这份贵重的礼物,至今仍留在身边。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1953年起,豫剧名角风靡台湾,一度成为岛内“追星”对象。
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启交流后,河南是最早与台湾开展文化交流的省份之一。1990年,台湾的豫剧团到河南寻根演出。而从1999年起,魏俊英开始与台湾豫剧演员携手同演。
2015年,有几位台湾戏迷告诉当时在台演出的魏俊英,“你之前在台湾的演出我都看过。”在魏俊英看来,台湾戏迷追捧豫剧,追的是唱腔中的乡音和剧目里的乡情。
在两岸豫剧团开启交流前,台湾豫剧演员多以听唱片学戏。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说,豫剧《风流才子》的“作画”一折,演员只有动作没有台词,从唱片里只能听到音乐,不知道演员在演什么。现在这样的“无奈”随两岸交流一去不复返。
“讲闽南话的他们为唱出纯正的豫剧,跟着我学一句、练一句,一练就是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曾十余次赴台演出,李树建对台湾戏曲演员苦练豫剧唱腔印象深刻。
李树建介绍,清乾隆年间在河南开封一带盛行后,豫剧随着地域的差异化,分为祥符、豫东、豫西、沙河四大腔调。豫剧汲取了昆腔等剧种的艺术元素,广泛吸收河南民间说唱,多以场面宏大的历史典故为演出背景,铿锵激昂,富有乡土气息。
从20世纪30年代始的豫剧大师王润枝、常香玉,再到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花木兰”,这些豫剧名角名段被海内外传颂。
作为李树建学生,非洲人刘汴京(SIME NKEMENI DARRIN)接触豫剧已五载。为了学好豫剧名段《清风亭上》,刘汴京用了三年时间琢磨豫剧的语言、唱腔和节奏。近两年,从研究豫剧的语言表达到剧中的人物表达,刘汴京在豫剧演奏上实现新突破。
“未来我想在豫剧的国际推广和传播方面继续走下去”,刘汴京说,他目前已着眼关注在华留学生学习豫剧事宜。
时光流转,豫台两地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已联创《曹公外传》《台北知府》等诸多剧目。而李树建也接待越来越多的台湾剧团学生,“来时不会说河南话,走时会唱《花木兰》”。
对于未来,李树建期许豫剧演员能拥抱互联网,“将台前幕后事传播出去,同时汲取新潮元素融入剧目中,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海警联合公安机关破获特大跨境走私毒品案 缴获冰毒近200公斤
- 楼市“小阳春”会出现吗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罗伟东履新
- 韩国在野党再次向国会提交尹锡悦弹劾案
- “中国竹乡”代表齐聚福建建瓯 论竹事话发展
- 被疯抢的“减肥神药”:假处方泛滥,黄牛高价兜售
- 特朗普交出更多密件,为前搭档辩护:“别再骚扰他”
- 以色列驳斥国际社会停火呼吁 拜登重申对以支持
- 胡和平会见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何超琼
- 山西省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 今年已缴获各类毒品51公斤
- 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开幕 果乡氤氲甜美气
- 1000千瓦功率等级内电混合动力机车在大连下线
- 美国男子掰断兵马俑手指 他认罪了,但或被轻判
- (“洋弟子”在中国)寻找诗意中的江南,外国留学生找到了什么?
- 缺斤少两、质量低劣……成品油零售市场乱象需整治
- 第4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揭幕 多部中国电影和华语影片展映
- 穿梭廊桥越野竞逐 浙江庆元千年历史文化“碰撞”新潮运动
- 德企SEW天津智能装配中心项目主体封顶 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
- 西媒:美国内反对撒钱援乌声浪渐高
-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京津冀巡演启幕
- 热门推荐
-
- 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西安开幕
- 小米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小米SU7正式亮相
- 中国商务部:将推动构建公平稳定汽车贸易环境
- 历时十余载修复 千年唐代壁画重现芳华
- 邮储银行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 美孚1号车养护“2024年1号臻选技师大赛”在沪圆满收官
- 释放服务零售巨大增长潜力
- 韩国总统警卫处次长金成勋被捕
- 《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在京发布
- 电影院里“屏摄”,分享还是侵权?
- “双节”北京将推出文化活动近万场次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公众号推文致歉
- 美国学者关注布林肯访华:美中妥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丨世界观
- 山西博物院六展联台 邀民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 克罗地亚专家:美国输出“民主”贻害世界
- 3.7万公里!海龟两年横渡印度洋回到老家澳大利亚
- 2023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 经合组织上调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2%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超大城市精细治理 北京奏响“民生协奏曲”
- 单课时50元 北京年轻人爱上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