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魏大勋:很荣幸撑到被考古
中新网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郎朗)一张薄薄的武器设计图纸、关于胜算把握一次比一次焦虑急促的激辩,让银幕内外隔着70多年时空的人们,陷入一种共同的、凝重的沉默。
画面中,隔着一道屏风,穿着藏青色制服挺直端坐的年轻人眉头越锁越紧。
“唯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屏风那端决绝的一句定论打破了所有犹疑,年轻人“噌”地站起来,舒展了眉头。再见面,原本插在藏青色制服上的钢笔已经插在了绿色军装上,左胸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
即便没有字幕说明,观众席上的人们也心照不宣:这是毛岸英,志愿军的第一个兵。
有人说,魏大勋好像总有这种能力:让属于他的剧情落地,让大家相信他的角色是活生生、真实存在的人。
演绎毛岸英,怀着坚定和爱
很多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的观众,总会提起“毛岸英”的眼神。
静静听着前方关于战事的探讨,微蹙的眼眸中是忧虑和暗自下好的决心;赶赴战场前隔窗和父亲默默道别,那种凝望里,少了几分士兵望着主席的崇拜,映射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孺慕和柔情。
“告诉爸爸,他28岁的时候去上海干了大事,我也28岁了。”
这是魏大勋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这个角色成为很多人心中“白月光”的第一个瞬间。
第二次“途经”毛岸英的人生,魏大勋觉得很荣幸,这是种缘分。
13年前,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他,在电视剧《毛岸英》中饰演“毛岸青”,一个青涩、受哥哥保护的弟弟;13年后,看着《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需要自己关照的新兵报务员,他说就像看到了13年前的自己。
“我在表演的时候,内心怀着温暖,坚定和爱,都是岸青曾经在哥哥身上感受到的。”
那枚他准备送给彭元帅的象棋子,那双早被穿旧却很干净的、父亲送的鞋子,那句守在小战士身后的“我陪你一会儿”,汩汩流淌出的温暖穿透银幕,牵起了观众的手。
或许是角色的弧光,也或许是魏大勋的演绎,如松如竹的“毛岸英”成为电影中清风朗月般的存在。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打碎自己,重塑角色
无论是当年演绎“毛岸青”,还是现在演绎“毛岸英”,魏大勋都觉得,要演好历史人物,很难。
“因为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对演员的要求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像,要抛弃自己的习惯和影子。”
虽然有人说即便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作为演员,还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但魏大勋不这么理解:“如果真的加了很多自己的小设计,那就是自己的东西了。”
比起一个演员有意识的创作,他更在乎怎么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那个角色,那个人就是他。
他习惯于打碎自己,重塑角色。
除了大量看图文影像资料,魏大勋还不停地和导演陈凯歌交流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面对主席,他什么时候是一个兵?什么时候是一个儿子?
“有时候我觉得还是得听导演的,毕竟是掌握全局的人物,演员的有些设计有时不见得适用于这样一个角色。跟着凯歌导演真的学到很多。”
《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魏大勋的出场时间不算多;但用网友的话来说,几乎都是“有效出演”。
这种有效不是说魏大勋本人的演技有多么精彩,而是观众相信那个角色就该是这个样子。在片场,每拍完一条,他都会跑到导演身边看回放:“不看回放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看了以后会很清晰,再对表演进行调整。”
这种有效也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选择魏大勋出演“毛岸英”的时候,陈凯歌说自己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谁合适就考虑谁。
“像,太像了,一天比一天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片场的陈凯歌一次比一次肯定魏大勋的演绎。
“听到这个评价,当时我更多是在思考怎么才能把人物完成得更好,不想辜负导演的期望。”
得到认可的魏大勋,暗暗舒了一口气。
回应“一人千面”:我都是认认真真做事 没什么技巧
“其实我是个演员。”
这句话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说过,出道十五年间,魏大勋也一直在说。
但在那些不被看见的、蛰伏的时光里,这句被他记录下来勉励自己的话,一度成为综艺节目上的一句“自嘲”。
很多人对魏大勋的认识都来自综艺,为了被关注、被看见,他参加了很多综艺节目,也有人拿“综艺咖”来调侃他。但魏大勋一直觉得:“演戏和参加综艺对我来说都是工作,我要做的就是认真努力完成我的工作,让选择跟我合作的人觉得当初没选错人。”
有种观点认为,上综艺会破坏演员的神秘感,影响角色塑造。但对魏大勋来说,每一个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他只想尽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不留遗憾。
“魏大勋又不是突然长这样的,怎么大家都像突然发现了他似的?”粉丝们很惊诧。
“考古”的风终于吹到了他。人们发现,演员魏大勋所塑造的段序、叶弈明、孟宴臣、毛岸英,都不像一个人演的。
当我们把“剧抛脸”、“一人千面”的评价抛给他,魏大勋是这么回应的:“我都是认认真真做事,没有什么小心思,就是完全把自己放在角色里,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我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真诚和坚持。”
“很欣慰魏大勋坚持到了我们考古他的这一天。”网友说。
“很荣幸能撑到被考古。”魏大勋说。
人们常把“秋天”和“收获”联系起来: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等待一个明亮、高贵的日子,没有怀疑和痛苦的时刻。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句这样说秋。
魏大勋坚持住了,他等到了。(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固原:寻访红色六盘 感悟长征精神
- 铁海联运跑出西部发展新空间
- 杭州亚残运会丨有爱无碍乐活重阳,听独臂大侠与羽毛球的不解之缘
- (财经天下)创34年新低,日元为何突然大跌?
- 黔东南妇产医院被举报参与代孕 官方成立调查组
- 敦煌研究院与“丝路伙伴”共享80载文保成果
- 从金宇澄到王家卫 《繁花》渐欲迷人眼
- 四川古蔺:苗乡春茶开采 尝春天第一口“鲜”
- 新经济增速强劲 浙江2023年新设个体工商户迎新高
- 满族新城戏长春演出 老牌剧团焕发新生机
- 天津:立足大环保理念,推进京津冀生态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
- 新疆聚焦药品领域行刑衔接工作 发布《实施细则》
- 马来西亚多机构推50本书纪念中马建交50年
- 外媒:伊朗总统会见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 探访“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良木不语千秋画 榫卯无言万古诗
- 规模化、精细化助力 重庆潼南柠檬、化肥销海外
- 云南正式进入5G-A商用时代 发布十大应用场景
- (第六届进博会)芬兰农业和林业部部长Sari Essayah:进博会是极具价值的平台
- 杭州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四 实现进位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江水奔涌,古城墙边听历史涛声
- 热门推荐
-
- 上半年新疆阿拉山口进出口货运量达1264.6万吨
- 西藏琼结县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宣讲活动
- 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第19届年会探索应对衰老
- “新乡人”带来新活力 浙江创新“打法”扩大乡村朋友圈
- 中国与亚太区域各成员国共同推进能源电力发展 关注绿色低碳未来
- 西藏阿里科加边境派出所帮助辖区商户挽救10余万元物资
-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 知识竞赛、净滩行动、校园科普 山西太原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 甘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
- 受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影响 7月14日重庆火车站停运列车31列
- 小城夜校的“诗与远方”
- 罗马尼亚一宾馆起火致1人死亡
- 李庆丰:短视频成未成年人“隐性知识”的学习资源
- 广西洪水预警降级至蓝色 江河缓慢退水
- 专家:广州十三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
- 新闻周刊丨青稞成熟美如画 他们一路见证丰收喜悦
- 尺素金声 | 9月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中国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态势
- 外媒:以色列军方计划撤离加沙地带平民
- 上海推出“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
- 货车司机权益研讨会举办 专家呼吁降低或取消司机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