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戏韵悠长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 随着“国风超有戏”国风戏曲音乐会的结束,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期七天的主场活动4日在北京园博园落幕。9月28日至10月4日,20个省份近50个优秀院团院校,围绕梨园精品、梨园荟萃、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联袂奉上120余场演出、百余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2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来自全国的游客近10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
集结名团名剧名家,好戏精彩不断
本届戏曲文化周在坚持艺术品质的同时,对题材、观演模式、艺术表达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华戏曲繁盛多姿的景象。
阵容强大、星光璀璨是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一大看点。本届戏曲文化周汇集了20个省份近50个优秀院团。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戏曲名家或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亮相,让观众近距离聆听戏曲“大师课”。
在阳光剧场,京剧《四郎探母》、昆曲《牡丹亭》、评剧《秦香莲》、北京曲剧《四世同堂》等经典剧目与原创少儿京剧《红楼梦》等原创新编剧目交相辉映,赢得观众掌声、叫好声不断。
本届戏曲文化周演出的剧目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尤其是一些地方园结合地方文化,演出了很多充满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剧目,令观众大呼过瘾。
忆江南园,黄梅戏等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纷纷登场,让人在亭台楼阁中感受江南戏曲之美。闽园里,每天都以不同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三国故事,京剧《空城计》《斩马谡》《辕门射戟》《白门楼》让观众沐浴在厚重的三国文化中。晋中园里,山西省晋剧院的《吃盒子》《戏叔》《渭水河》《挡马》等剧目充满民间艺术韵调,体现了山西戏曲文化的精髓。岭南园里,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变脸·吐火》《滚灯》等节目惊艳展示川剧绝活,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如醉如痴。
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传承发展
除了演出之外,本届戏曲周还精心组织学术活动,包括以“传承戏曲文化加强创新转化”“戏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中国戏曲中的美学追求”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及青年论文征集活动,搭建戏曲行业交流互鉴的平台,让广大戏曲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戏曲艺术鉴赏交流、传承发展。研讨会上,国内知名戏曲专家学者及地方院团代表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共同助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来自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赵红主任向同行介绍了汉调桄桄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这次能够参加中国戏曲文化周,给我们戏曲创作人的创作和发展也带来了动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对我们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赵红说。
广东省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青年演员陈嘉明以学习的心态去看演出,收获颇丰:“能参加这届戏曲文化周,对我们西秦戏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很多国家院团、地方院团一起演出,让我有所提升,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陈嘉明认为,本届戏曲文化周为地方剧种、稀有剧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西秦戏。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谭孝曾至今已经参加了六届戏曲文化周。“从九月底到十月初,观众一进入园博园,就可以随处看戏、赏戏,无论是京剧、昆曲、梆子还是其他剧种,能欣赏到各剧种的优秀剧目。”谭孝曾说,本届戏曲文化周给广大民众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为普及京剧、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戏会友切磋技艺,圆梦舞台
本届戏曲文化周坚持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戏曲文化品牌服务大众的特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资深票友和戏曲“小白”圆梦舞台,各得其乐,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
“太热情了!”在北京园博园的剧场舞台上,端庄俊秀的舞台形象、行云流水的戏曲程式、流光溢彩的舞台呈现,吸引了观众游客争相打卡。来自票社、儿童社团的青年才俊与小小少年各展才华,拿出了看家本领,为大小观众奉上了诸多精彩好戏。舞台上,他们展示技艺,弘扬国粹。舞台下,他们相互交流各行、流派唱腔,传承并传播戏曲艺术。
明天剧场的“嬉戏”亲子剧场上演的戏曲儿童体验剧《新三打白骨精》以孩子的视角全新演绎经典西游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戏曲魅力。铁枝木偶戏《江湖情仇》《杏元出塞》《共保家国永安泰》把剧中人物的
唱念做打通过木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热爱戏曲艺术的热情。
在园博园的各个舞台上,戏曲艺术的群众力量正悄然迸发着蓬勃生机。北京邮电大学在读研究生韩婷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唱黄梅戏,但一直没有跟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学习过,当看到本届戏曲文化周将举行丰富多彩演出的消息后,就兴冲冲来到忆江南园,穿上戏服登台跟老师体验一下《女驸马》选段。“很开心在园博园的舞台得到了跟专业老师学习的机会,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想。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戏曲演员,但始终怀着一颗热爱的心。”韩婷说,“戏曲艺术需要我们年轻人发扬。以后,我希望好好学唱腔、声调,练好基本功,能够顺畅地把身段做好,唱腔唱好。”
“本届戏曲文化周有一种沉浸式、参与感和融入感,使得整个园博园变成一个戏曲的世界。”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池浚说,无论是各个院团的展演、路演、教学,还是互动游园活动,都让老百姓感觉戏曲就在身边,不再遥远、专业和高不可攀。
池浚认为,本届戏曲文化周不断增强群众的体验感。不论男女老少、戏迷还是票友,都能够在这里打开戏曲的围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有的人受到了戏曲文化的熏陶,也有的人从戏曲本体上得到了启迪,每个人都获得了戏曲融入生活以后带来的幸福感。”
据悉,本届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结束后,还将在北京园博园、市内外专业剧场以及学校、街镇等地,组织开展不同剧种的戏曲演出、曲艺专场、传统乐器培训、戏曲进社区、戏曲进学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常态化活动。未来,中国戏曲文化周还将继续扩大剧种覆盖面,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348个剧种全覆盖。同时,在总结前几届的基础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共同擦亮这张亮丽的名片。(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中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推六项金融举措
- 中东部大范围雨雪过程将启 多地降雪量具极端性
- Penfolds奔富宣布华晨宇出任品牌代言人
- “四不像”中华鬣羚现身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
- 云南省全力处置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山体滑坡灾害
- 从金宇澄到王家卫 《繁花》渐欲迷人眼
- 美国11月CPI同比上涨2.7%
- 向探险“驴友”追责2万元,带来什么启示?
- “招聘变培训” 谁在“收割”毕业生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塔什库尔干!
- 青海通报“餐馆服务员辱骂游客”:涉事餐馆停业整顿
- (神州写真)“集章游”悄兴 中国城市借势推文创
- 年终观察:浙江游戏产业何以领跑出海?
- 广西各口岸春节期间出入境流量同比大幅攀升
- “外卖品类越来越丰富了”(网上中国)
- 比亚迪问鼎全球销冠 出海业务表现抢眼
- 乡约福建:周宁高山“小土豆”为乡村振兴增添新“薯”光
- 《王世贞全集·弇州山人四部稿》180卷校点本在沪推出
- (第六届进博会)专访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中国市场蕴藏巨大“绿色”机遇
- 热门推荐
-
- 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 泽连斯基访德后意外现身法国 获新一轮军援承诺
-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特斯拉跌超3%
- 全国越南盾现钞调运中心在广西南宁成立
-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 云南民歌大家唱“唱游昭通” 引游客共享文化盛宴
- 四川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供需对接
- 南凭高铁崇凭段那哮双线特大桥成功转体 与主桥线精准对接
- 经济观察:停下连续加息步伐,美联储下一步怎么走?
- 十月稻田披露首份年报 2023年实现营收48.67亿元
- 提振制造业仍须深挖需求潜力
- 26日即将“出伏”:多食清心食物防“秋燥”
- 浙江文旅观察:文物IP如何出圈?
- 中国“Z世代”渐起新式婚礼风:简约不简单
- 中国非遗如何可持续发展?走进现代生活方显真正活力
- 河南漯河郾城区法院通报一法官被人杀害
- 诵读新时代 银龄展风貌 2023全国老年教育诵读教学成果展演暨泰康乐学奖学金颁奖典礼圆满举办
- 中新教育丨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启动会天津举行
- 昆明晋宁森林火灾持续扑救中 火势趋向平稳
- 黎巴嫩公共卫生部:以色列对黎南部空袭已致100人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