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日,由国家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新征程·新力量——电影和观众在一起”为主题,邀请近年来活跃在电影工作一线的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等从业人员代表出席,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新技术为电影产业增添新活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5G传输等先进工业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电影创制流程中。本土数字特效行业的兴起,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电影过分依赖外国的“卡脖子”难题。数字电影产业公司不断涌现,不仅帮助影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过程降本增效,更使得成片镜头日益精美,给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视听体验。
围绕“技术如何赋能电影产业”,电影制作人、视效从业者、数字化产业代表分别就创作细节、行业发展等内容进行分享。《流浪地球2》使用5G云端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北京、青岛、纽约、巴黎等多地的实时监看和拍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使用全CG技术完成朝歌城场景一比一制作,运用动态捕捉技术呈现数字角色雷震子的形象。数字特效并非幻想类电影的专属,《我不是药神》《万里归途》等现实题材电影也大量采用数字特效等技术手段提升影片质感。对此,青年导演戴墨在发言中表示,创作者在电影创作中应该拥抱工业和科技,让电影制作更加规范化、流程化,最终达到工业化的理想状态。
从云计算到虚拟摄影,从5G传输到AIGC,中国本土数字特效团队已全面主控了近几年中国大片的创作和生产,影视产业实现技术引路和转型发展。论坛上,《流浪地球2》视效公司负责人徐建表示,好视效的标准不是简单的炫技,而是为影片的精神内核服务、为故事服务、为角色的表演服务。
对于新技术如何赋能电影产业,《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制片人龚格尔有着自己的思考:“保持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领先使用,将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安全发展。”
新渠道为营销打开新天地
从短视频造“梗”到全民自发二次创作,从特殊的实体票根到城城火爆的路演,从小屏幕到大银幕,从线上到线下——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正在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消费需求互相呼应,这背后是票务、宣发等平台的共同助力。
传播渠道多样化、碎片化,市场生态瞬息万变。针对如何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做好影片营销,阿里影业、猫眼影业、联瑞影业等相关电影营销发行团队代表分享了工作心得。阿里影业通过试映会等小规模观影形式发掘观众共情点,以正向内容撬动价值认同,以文旅、电商等跨行业、跨场景、跨领域联动,帮助电影实现内容破圈,引发全民热议;猫眼影业的心得是升级宣发矩阵:横向打造聚焦于短视频、直播、属地资源整合等不同模块的独立组织,纵向依据喜剧类、犯罪悬疑类等不同影片类型打造垂直宣发团队;联瑞影业则坚持做好小人物正能量的电影出品,以《人生大事》《我爱你!》等现实题材影片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在阿里影业CMO代临艳看来,从暑期档电影的宣发中可以看到,观众已经不再轻信个别舆论领袖的推荐,反而更加关注评分和评论,而且也深入地参与到电影的口碑传播过程中,成为电影宣发的组成部分。猫眼影业总裁张博表示:“市场繁荣的背后有赖于优质影片层出不穷,也离不开宣发模式的整体升级。新形势下对每一位电影从业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提供差异化、升级化的宣发能力势在必行。”
不论怎样,影片经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才是宣发工作发酵口碑和推高热度的基石。联瑞影业总经理曾继媛认为:“电影始终是宣发工作的本体,我们坚信好作品会说话,希望做好成熟创作者和电影新生力量的服务型队友,支持好电影发出更亮的光。”
新影人为行业寻求新突破
当前,正值我国电影提质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这一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年青一代电影人的肩上。广大电影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电影工作者应如何肩负使命、勇于创新,在增强电影文化影响力中凝聚力量、奋发有为?与会的青年导演、编剧代表以自身创作经历给出了回答。《长安三万里》导演之一谢君伟表示:“希望观众能够从电影的光与影、声与色、视与听中得到慰藉和力量。”《热烈》的制片人陈祉希表示,“电影创作者要打破窠臼与常规,尽可能地挑战更多题材、选择与可能性”。
电影市场的丰富性与电影创作的多样性,离不开青年电影人的茁壮成长。《长空之王》导演刘晓世认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和生命体验,远胜于刻意的观察和接近。专注人和生活本身,聚焦电影主体,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创作前提。”对于观众的审美与观影需求,年轻导演也有着他们的看法。导演韩延在论坛对谈中表示:“创作者要时刻保持自省,观众是最好的镜子。观众能帮我们找出创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能检验我们的创作是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我们要审慎地进行创作,珍惜那些坐在影院里支持中国电影的观众。”
新力量正在为电影行业提供新动能。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寄语年轻电影工作者,要发扬老一辈电影人奋力改革的精神,解决好横在前进之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对中国电影而言,新力量强,则电影强;新力量强,则电影事业前程似锦,充满希望”。
(光明日报 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徐紫禾)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学界筹备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会 打造学术共同体
- 1-9月云南边境贸易进出口365.1亿元 同比增长71.5%
- 中亚五国元首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红场阅兵式
- 苏皖川多城大气污染防治存短板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开通报
- 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达129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超5%
- 南航:广州出港航班积压严重,航班大面积延误
-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
- 中新健康丨化疗导致白血病患儿心脏损伤怎么破?中国专家研究提供新思路
-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应停止抹黑中国经济,更真诚与华对话
- 刷视频玩游戏……儿童手表“智能过头”有隐患引担忧
- 《无限超越班》给年轻人“立规矩”
- 国资委: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辽宁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 “大运河-海河”项目首批游船码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 青海藏医药历久弥新:中藏医馆广覆盖、整理古籍文献3000余部
- 美国“毒火车”引发环境灾难 环境专家称当地溪流污染严重
- 中俄2号国际干线因台风受损 经3小时抢修恢复信号畅通
- (新春走基层)浙江的乡村CEO是个什么“官”?
- 太阳暗条物质来源物理机制揭示
- 海关多次查获 “保健石”真的能保健吗?
- 热门推荐
-
- 电网功率不够、兼容难,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
- 饮用水检出致病菌,如何喝得更放心?
- 重庆綦江:快递“乘公交”进村 农货“搭专车”入城
- 俄国防部:对乌克兰能源设施进行大规模回应性打击
- 以军密集轰炸加沙地带南部 致至少18人死亡
- 印尼雅加达天后宫代表赴“妈祖故里”谒祖进香
- 海南昌江助力黎陶“活化石”焕新生机
- 百嘉百AI健康公益项目启动:每人都可拥有一位私人医生
- 未来一周还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 然而这里的“三九”将暖如初春?
- 中新健康丨专家共识正式发表 中国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从经验医学迈向规范诊疗
- 古城如何保护?阮仪三:努力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而奋斗
-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郭进考: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粮食
- 俄乌局势进展:德总理重申不会向乌提供战机 俄称普京愿意与朔尔茨交流
- 特朗普账号或被删?马斯克宣布推特清理“僵尸”账号
- 德国柏林旅游局市场管理部主任:文旅交流搭建德中友谊桥梁
- 从西域治理看唐朝对秦汉的继承与超迈
- 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半部杰作》在山西开拍
- 广东梅大高速有路面出现塌陷
- 出门在外 蔬菜水果吃不够怎么办?
- 尽享“21℃的夏天” 2024清凉宁陕旅游季在西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