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乡村振兴,乡创何为?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题:专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乡村振兴,乡创何为?
作者 国璇 孙敏
“中国文化的一大底色是乡土基因。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外在的符号,要深入内部提取乡土基因,推动人们在数字社会实现对乡村的文化认同。”近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乡村不是被城市超越和遗忘的“故旧家园”,也不应停留在游子凭吊怀念的“乡愁意象”,而应以其独特性推动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简称“乡创”)计划提供了具体指引。此前,向勇团队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自2016年起,通过“白马花田”等乡创实践,向勇团队逐渐构建起以文化艺术为主导、数字技术为支撑、“公益+商业”的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回到乡村现场”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属于后工业产业,它的主战场是城市,这是我过去的刻板认知。在这方面,乡村是长期被忽视的。”向勇表示,在以文化创意和艺术介入乡创实践的过程中,他对文化乡建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2016年,借着返修祖屋的契机,向勇组织师生家人在四川宣汉白马镇打造了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2019年,向勇团队又发起了大巴山花田艺穗节、花田创客行动等系列乡创活动。
向勇说:“回到乡村现场,我希望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弄清楚在乡村开展文创活动会遭遇怎样的挑战,以及它与城市文创的区别。”
“刚开始对接时,村民问我们能否帮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我们是公益的文创团队,没法解决这种诉求。”他介绍,村民们更关注能立竿见影带来经济效益的实体项目,而对于非功能性、艺术性的方案一开始不太能理解。
在向勇看来,这种磨合是乡村建设中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动构建“公益+商业”的可持续机制。“我们首先以公益的方式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之后将其转化和培育成研学、民俗等若干商业生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提取乡土文化原型、转化乡村创意资本,向勇团队打造的“白马花田”模式逐渐向全国推广,在浙江湖州窑里村等地生根发芽。“现在许多乡村的基础设施很完善,和城市没什么不同,但缺乏活的、文化的灵魂。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系统性、活态性和有地方特色的方式营造传统村落的现代生活美学。”他说。
科技赋能文创
《意见》指出,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规划开发线下沉浸式项目,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展示和消费。
向勇谈到,广义的乡创不仅包括文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还包括农创(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科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数字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要超越功能性的硬创新,关注重视审美与精神价值的软创新,实现融合式的巧创新。”他说。
向勇举了一个“数字科技赋能古村”的实例。位于江西抚州金溪县的游垫村,是一个进士文化浓郁的明代村落。近年来,他的团队运用投影技术、光雕技术等多种手段,打造了涵盖沉浸式户外展览、数字民宿厅等形式的“数字游垫”文化品牌,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相融,活化乡村优秀文旅资源。
作为第三方力量,高等院校以专业技能、价值情怀和公益精神推动科技赋能文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了数字创意实验室,正研发数字影像、数字展演、数字非遗等具体项目。向勇团队也牵头建立了中华美学基因库,为乡村文化遗产的创意传播、文创转化和数字化开发搭建数据库平台。
向勇说:“技术作为手段,可以形塑文化产品的具体风貌,推进文化铸魂。它带来的效益不仅体现在文化领域,而能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说,在乡村这个载体上,科技手段和文化手段是相辅相成的。”
连接、赋能、共生
向勇介绍,在他每年招收的七八名硕士研究生中,约有一到两人选择乡创方向。在一年半的培养时间中,他们会在一个村庄内开展乡创研究和实践。“北大举办了3期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高级研修班,每期招收50到60名学员,里面有很多人从事乡创工作。培养出的人才会进一步深入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意见》特别提到,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
“文化产业特派员扮演三种角色,一是文化陪伴者,要心怀敬畏体验乡村的活态文化;二是创意赋能者,需掌握一个或多个《意见》部署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技能;三是价值共生者,要以在地乡民的利益为先,实现乡创公益事业和商业发展的整体平衡。”向勇指出。
去年5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20余所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
向勇说:“分会的成立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技术等要素聚集,为文化产业特派员的试点工作提供了组织平台支持。比如我们跟河南省文旅厅合作,成立了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第一批试点村有20个,未来试点规模会不断扩大。”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连接、赋能、共生,即用文化、教育和知识去连接本地人与外来人,用空间、艺术、产品去赋能乡村经济,实现乡土共同体的构建和价值认同体的营建。乡创是一个‘慢养滴灌’的过程,汇聚更多‘小火苗’,才能共同塑造充满感性、灵性和理性的乡土空间。”向勇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法医: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死因系“头部中弹”
- 《宝水》《西海固笔记》等获评“2022中国好书”
- 上海浦东发布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三年行动方案
- 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3273万户(新数据 新看点)
- 多米尼加首都附近发生大规模爆炸 至少12人死65人伤
- 海上丝绸之路往事并不如烟
- 演员李兰迪:阅历是最好的表演老师
- 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第七届进博会推介会
- 海南紧锣密鼓准备自贸港封关运作
- 邵丽推出长篇小说《金枝(全本)》
- 江西玉山回应“提灯定损”事件:房东已退还“赔偿金” 涉事房屋存在违建情形
- 广东马来西亚探讨跨境电商合作
- 首届IPv6专网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携手筑基行业数智化底座
- 首尔夜间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9月26日开启
- 中国东北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缆开始送电
-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将举办
- 赢得墨西哥大选的她,是谁?
- 乡村“土话”广播员 五十五载谱写“永不消逝的电波”
- (新春见闻)百年社火村:制造年味 留住乡愁
- 东西方创意交融探新 南京沉浸式演出惊艳“绽放”
- 热门推荐
-
- 约合2300万光年 国际最新天文研究检测到已知最长和最大黑洞喷流
- 网友称西安一足球队员被对手“飞铲”摔倒后身亡?球队队长回应
- 东莞港开通“印尼—东莞”进口专线
- 联合六大革命老区 乳腺病防治联盟广东成立
- 爆炸的传呼机,是以色列的“现代特洛伊木马”?
- 定日县长所乡杂村 100余名受灾群众入住帐篷安置过夜
- 中国—东盟国际龙舟公开赛广西藤县开桨
- 中国证监会:从严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 河南通报河湖管理成效:实现由“乱”向“治”的根本性转变
-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 好原料成就好燕窝 燕卡宴打造中国领先的全生态链燕窝品牌
- “你好!中国”精彩拜年视频亮相东京繁华街头
- (新春走基层)江西城南龙灯迎“本命年”:百年非遗舞出中国年味
- “老城厢·新江南”文化节上海青浦开幕 带民众重温弄堂游戏、回忆往昔
- 锦绣中国年|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多重体验感受满满过年仪式感
- 上合示范区携手山东港口深化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
- 从小众圈子“火”上T台 中国汉服“玩法”正在深化
- 云南昭阳警方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回家”
- 第三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举行 12项荣誉揭晓
-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数据见证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景气水平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