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李玉煜:花鼓灯为何被誉为“东方芭蕾”?
中新社合肥8月26日电 题:花鼓灯为何被誉为“东方芭蕾”?
——专访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李玉煜
中新社记者 赵强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花鼓灯起源谓何?有何特色?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李玉煜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解读此种艺术珍宝。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花鼓灯的起源是什么?为何流行于淮河流域?
李玉煜:花鼓灯的起源和历史渊源,民间流传众说纷纭,学界研究基于文献典籍与多方资料,产生了不同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夏代起源说,认为花鼓灯起源于夏代,地点在淮河边的涂山氏国,是大禹会诸侯的地方,现在叫“禹会区”。为纪念大禹,民众在涂山上修禹王庙。这种观点以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的禹王庙会花鼓灯为印证。
唐代起源说,认为花鼓灯起源于唐朝皇帝闹花灯。传说双柳镇灯班子的民间艺人王景堂在“送灯”时的唱词有“唐朝皇帝也把红灯玩咯”,可以为证。很多民间艺人的说唱中也有关于唐代“薛刚大闹花灯”的内容,认为“花灯”就是“花鼓灯”起源。
宋代起源说,《凤台县志》里记载:“花鼓灯历史悠久,宋代就流传在淮河流域的凤台、怀远一带。”目前这种说法被大多数人认同。据学界研究,花鼓灯可能起源于宋代民俗艺术三棒鼓、讶鼓、社火、秧歌和打夜胡等。
淮河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地理位置使淮河在中国南北文化的艺术传播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文化特征。淮河流域的人们在文化传统、生活风俗、生产方式上亦是南北融合、兼而有之;再加上淮河中游人民从劳动生活中的艺术提炼与创造,安徽花鼓灯便在安徽沿淮地区这个独特地域诞生了,它曾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东方芭蕾”。
中新社记者:芭蕾舞起源于西方宫廷,而花鼓灯源于中国民间草根,相较而言有何艺术特色?两者有何相通之处?
李玉煜:譬如经典芭蕾舞段“四小天鹅”,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经典舞蹈。四只小天鹅通过“站、立、转、跳”,加上头部转动的配合,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四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强。
安徽花鼓灯具有吴歌楚舞的风格,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表演内容也多反映农村青年的平凡生活,既有中国南方的灵巧秀丽,也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地域性和技艺性方面。
花鼓灯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歌舞表演艺术,通过舞蹈动作、民歌小调、民间小戏叙述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除了舞蹈表演部分,还有欢快的锣鼓表演、幽默的灯歌演唱以及带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演出。
此外,花鼓灯舞蹈热情奔放、刚健朴实、活泼开朗;花鼓灯灯歌质朴风趣,有情歌、叙事诗,打诨逗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充分显示出淮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特色。
在技艺性方面,受中国戏曲和武术的影响,安徽花鼓灯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技巧,如男演员(鼓架子)常用跳门槛、圆圈扫堂、前滚翻扑虎、折腰、小翻等。还有一些民间技巧,如男演员(鼓架子)坐地蹦、坐地走、坐地转、朝天蹬、割韭菜、一盆花等,大多是老艺人观察生活创造出的。此外,还有一些坐肩、站腿、跳站腿、大风车等需要男演员(鼓架子)和女演员(兰花)之间配合完成的技巧动作,这些都使得安徽花鼓灯在表演中更具有艺术魅力。
芭蕾舞与花鼓灯,从艺术表现上来看,两者有共通的美学追求,两者都是各自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特色。艺术能被世界多民族接受和欣赏,是因为艺术是多元化的,是链接世界的桥梁纽带,服务对象也是不分年龄、不分国籍的。文化、艺术的对外输出以及艺术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是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花鼓灯海外影响如何?
李玉煜:1982年,亚洲舞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安徽花鼓灯“冯派”老艺人冯国佩受中国舞协主席吴晓邦推荐,成为唯一在会上现场表演的民间舞蹈艺术家。
岁月荏苒,40多年过去,各高校、科研机构、专业院团、民间艺人都在传承保护安徽花鼓灯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随之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外舞蹈比赛、展演中大放异彩。
近年来,安徽花鼓灯分别走进了法国、美国、俄罗斯、塞尔维亚、希腊等多个国家,受到当地普遍欢迎和好评,充分展示了安徽花鼓灯的独特魅力。
中新社记者:未来,花鼓灯如何继续传承,进一步做好国际文化交流?
李玉煜:花鼓灯传承发展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考察和细致研究,并通过其涉及的地域文化形态、舞蹈语体传承、地域生态环境和全球化时代语境入手,从不同视角对其活态传承人和历史遗留遗产实施保护措施,结合新时代文艺发展浪潮,通过作品增强花鼓灯自身内质生命力。同时,要注意整体性的保护传承,应将安徽花鼓灯视为一种文化生态,具有多元、多样、多维的特点,注重其歌、舞、戏的综合表现形式。
安徽花鼓灯作为自然天成的传统民间舞蹈,要打开国门走向海外,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设安徽花鼓灯电子档案室,创建花鼓灯交流基地,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海外推广,及时收集、处理各种意见和建议,做好海外传播工作。同时,要以高校为中心,推广国际化传统艺术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安徽花鼓灯复合型国际人才。(完)
受访者简介:
李玉煜,安徽淮南人,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舞蹈表演专业带头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安徽舞蹈家协会理事,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会理事。曾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五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舞蹈比赛、展演,获得一等奖十多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五项,编创的安徽花鼓灯群舞作品成功入选全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作品展演,并在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优秀创作奖”。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护理脑卒中患者多按按这些穴位
- 网购的“干噎酸奶” 可能是奶糖糖果
- (新春走基层)吉林“俄罗斯村”新貌:生意走出去 客人迎进来
- 昆明机场口岸迎暑运高峰 单日出入境人员突破1万人次
- 从“滞留”到“重聚”的“瓜州之约”
- 两部门: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安乡贤再创业 探索药膳产业“致富路”
- 前三季度湖南进出口总值4622.9亿元 总体呈筑底企稳态势
- 美版“一带一路”与原版竞争?美国学者:现在不行,将来也够呛
- 斯洛伐克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军援
- 5月6日-12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530.1万吨
- 安徽多措并举保护修复长江生态
- 美媒:与“北溪”爆炸有关联的游艇上发现炸药痕迹
- 4月22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2025上海豫园灯会正式亮灯
- 别乱吃!“连花清瘟”不是新冠预防药
- 400余件文物亮相辽博展现“和合中国”之美
- 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寻求逮捕以总理
- 郑州通报货车司机意外坠桥事故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意味着什么
- 热门推荐
-
- “数实衍生 共筑福州”元创周启幕 推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
- 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定调?
- 直击北京防洪现场 本轮降雨已达暴雨级别
- “岭南风·香江情—香港竹韵小集音乐会”在天津演出
- 展示“瓷上中国” 全国大学生陶艺作品展启动征集
- 主播说联播|链博会,为何要办,为何办得了?
- 那个诞生了雨果的国度
- 北玉米南水稻 田间地头一派好“丰”景
- (财经天下)二季度多国经济表现向好
- 深海“大牧场”里的大黄鱼,够“野”!
- 国际最新研究:一种改良胰岛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
- 2023年青、甘两省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举行
- 以色列北部一阿拉伯小镇发生枪击致5人死亡
- 推动乡村儿童营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 塔里木沙漠公路如何打造“零碳”新维度?
-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 江西永修:科技赋能虾苗繁育 实现小龙虾全季养殖
- 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 北京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12.7倍
- “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正式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