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热的“三伏天”,究竟从何而来
伏日来源和用犬祭祀的东方西方说均有可取之处,完全可以融汇一体。
—————
正值挥汗如雨的三伏天气,大家都知道三伏日热,却对三伏日的渊源不甚了了。
对于伏日的渊源,人们普遍认为始于春秋时期。即如《史记·秦本纪》所言,秦德公二年(前676),“初伏,以狗御蛊”,史上首次设立伏日,用狗驱厉鬼、避邪气。在此之前的传世史料中,没有关于伏日的任何记载,如东汉经学家服虔所言,“周时无伏……秦始作之”。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初伏”只是指秦国第一次举行伏日祭祀活动,而不代表中国初次设立伏日。
所以,“伏日”究竟从何而来?
阴阳五行说
“伏日”中“伏”的真义,古今争论纷纷。唐代学者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用古代记载黄历禁忌的《历忌释》一书云“伏者何?金气伏藏之名”,认为伏日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金气潜伏隐藏的日子。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根据五行之气在四季交替中的时间分配,从冬至开始,在农历一年的360天中,木气、火气、土气、金气、水气各占72天。按照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木气占据甲乙,火气占据丙丁,土气占据戊己,金气占据庚辛,水气占据壬癸。立春是“木代水,水生木”,立夏是“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是“水代金,金生水”,而立秋是“以金代火”。我们今天赞美秋天为金秋,就是因为秋天在五行中的金气属性。由于“金畏于火”,金气惧怕火气,而“庚者,金日也”,所以五行金气在其所占据的庚辛时间段“至庚日必伏”,必然潜藏俯伏。
《历忌释》用五行解释“伏日”看似言之有理,实则似是而非。按照《历忌释》关于四季五行的整体逻辑,春夏秋冬和木火土金水是相生关系,即冬生春“水生木”、春生夏“木生火”、秋生冬“金生水”,但到了金与火这里,本应是火生金的关系,却变成了“金畏于火”故而“伏”。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从火中炼出的金并不畏火。
唐初学者颜师古在注解《汉书·郊祀志》时虽然保留了“伏日”与五行金、天干庚的关联解释,同时也认为夏至以后,阴气逐步升起,但是受到阳气的压制阻碍以致无法升腾,只能暂且藏伏,“因名伏日也”。
颜师古将“伏日”之“伏”的主体认定为阴气,认为“伏日”是阴气在阳气中藏伏。而唐朝另一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虽然同样引用了《历忌释》中的记载,但对此并不十分赞同,而是加入了他自己对“伏日”的理解,即“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是人为躲避夏日酷暑而选择“隐伏”。但“伏”字的“隐伏”“藏匿”之意,通常用于冬季而非夏季,故岑仲勉先生认为“伏之得名,非别求解释不可”。
西方拜火教说
明代学者谢肇淛曾提出,伏日是“西戎之俗所名”,出自西方戎族,“三代无之也”。这就提示我们,“别求解释”的方向不在本土华夏,而在中东西亚。
岑仲勉先生通过古音翻译的考证,即“秦之伏日,系与古伊兰(即古伊朗)文同其语原者”,认为伏日是从波斯一带传入秦国的。古波斯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冬季严寒,夏日酷暑,故而演化出“泼寒节”与雨神“水星”神祗崇拜。
古波斯帝国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有部宗教经典,名为《阿维斯塔》,俗名《火教经》。经文中记载有一个生活在海中的妖孽提婆,名字为干涸、干燥的意思,是名副其实的旱妖。正是因为有提婆的存在,西亚波斯地区常年干旱。雨神“水星”为拯救百姓,就使用法力从天上云中取水降雨,浇灌地上旱田,滋润百姓心田。
但每当雨神做法取水降雨时,旱妖就出来捣乱。雨神必须得到百姓的祈祷歌颂,才能跃入海中直捣旱妖老巢。双方大战三天三夜,雨神力不能敌,被旱妖击败,一路退回海岸,只能再次向百姓寻求力量支持。百姓拉拉队见状擂鼓助威,有了百姓的支持,雨神顿时力量无穷,再次杀入海中与旱妖搏斗,最终将其击败。
根据岑仲勉先生的考证,“伏”字在先秦时期的古音,出自波斯拜火教旱妖apaos^a发音,而中国古代“伏日”的习俗也与拜火教教义有着不解之缘。
前引《史记·秦本纪》记载“伏日”的习俗是“以狗御蛊”,根据东晋学者许光的解释,“以狗御蛊”的具体做法是“磔狗邑四门”,即在城郭的四门杀狗并分裂其四肢。据张守节《史记正义》,“蛊”是热毒和恶气出来“伤害人”,所以要“磔狗以御之”。“磔”即“禳”之义,即祈求神灵消灾驱邪的祭祀。
狗狗那么可爱,古人为何这么残忍?这是因为在古人的阴阳五行理论中,狗是“阳畜”,在城郭的四门磔狗就是要用狗的阳气以毒攻毒,驱除“热毒气”也。但这种解释似是而非,阴阳五行是相生相克,“阳”“热”属于同一类型,既不能相生,也无法相克。
根据甲骨文献,早在商朝就有用狗祭祀的记载。在中国古代五行理论中,“五畜”与“五行”一一对应。如唐代学者孔颖达为《礼记·月令》做疏解时所言,“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牛为土畜,犬为金畜,豕为水畜”。金生水,水克火,所以代表金的狗有压制火热之气的功效。
用五行理论解释伏日“以狗御蛊”习俗,勉强通顺。但据司马贞《史记索隐》,“蛊”除了指热毒恶气,还包括厉鬼,“厉鬼为蛊,将出害人”,所以要杀狗驱除厉鬼。而狗对厉鬼的震慑压制属性来源,还得从拜火教教义中找寻。
按照拜火教理论,人死后会有厉鬼钻入尸身作祟,需举行“见狗”祭祀礼仪驱鬼。拜火教教义中还有类似中国民间信仰中阎罗的神,此神养有两条狗,每天让狗四处嗅探死人,发现死人后则将之驱赶到阴界,以免留在阳间危害活人。岑仲勉先生由此言道,“狗有驱妖之能,伏日用狗,其理由当如此”,即认为伏日杀狗的习俗也来源于拜火教。
根据古音类似和习俗近似两个有力证据,岑仲勉先生断定“伏日”应由西亚波斯地区传入中土。虽然中西的大规模文化交流要等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但早在远古时期就应该已经存在中西交往通道。
在秦德公去世的半个多世纪后,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德公少子穆公将战略拓展重点转向西方,对西戎展开猛烈进攻,于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伐戎王”,灭掉十二个戎国,“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之所以能向西拓展,说明当时的中西通道是畅通的,足以进军运粮。故早年从古伊朗波斯地区传入秦国“伏日”概念习俗,“事属可能”。
东方海洋文化说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是伏日不是来源西方,而是东方。
秦人虽然崛起于西北,但其最初发源于东海。根据傅斯年、郭沫若、范文澜、林剑鸣等学者的考证,以及《清华简》等新发现史料的证实,秦人祖先最早生活在今天山东境内的东海之滨,可能与同样发源于东方的商朝人祖先,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甚至是氏族。
在商汤灭夏的斗争中,秦人祖先全力以赴加入商朝军队,并“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发挥特长为商汤训练战马,凭战功成为殷商大臣。商朝建立后,一部分秦人在西北内陆为商朝防守西部边界,但大部分仍居住在东海之滨。周武王伐纣攻入朝歌时,秦人首领恶来与纣王一同被杀。周成王初年,商纣王之子武庚在东方发动反周叛乱,秦人群起响应,坚决与西周为敌。周公旦东征镇压叛乱后,将秦人强制性地迁徙到西部边境,从此秦人才定居西方。
根据凌纯声先生的考证,可能因为海洋文化的关系,环太平洋地区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用犬祭祀的传统,早年居住在东海地区的秦人应该也不例外。用犬祭祀很可能是秦人早在东海时期的天生自带属性,并非后天从西方引进移植。
笔者认为,伏日来源和用犬祭祀的东方西方说均有可取之处,完全可以融汇一体。秦人在东海时发展出用犬祭祀的习俗,西迁关中后仍保留这一传统。秦国立国后,在与波斯地区的交往过程中吸收了拜火教中的旱妖概念,对拜火教教义中的犬能驱邪观念也感觉相当亲切,故结合自身用犬祭祀传统,最终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伏日”概念,随后就有了延续至今的“三伏”之名。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水运与国运》《大唐二十一帝》《选贤:<资治通鉴>中的用人得失》等)
吴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前10个月,天津口岸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4128批
- 先进制造业: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钢筋铁骨”
- 长三角铁路迎端午假期客流最高峰 预计单日发送旅客355万人次
- 不合理低价游缘何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根治这一乱象?
- 四川乐山加快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 海外网评:2024年将继续印证“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 “大女主”之后,“她”的职场生活还能怎么演
- 浙江衢州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稻田 距今约9300年至8000年
- 江西集中销毁逾4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 货值1200余万元
- 热映电影引发争议 挨骂冤不冤?
- 俄侦查委员会:莫斯科恐袭嫌疑人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有关
- 欧盟宣布不再延长欧盟尼日尔军事伙伴关系特派团任期
- 光大理财摘得普益标准“金誉奖”三项大奖
- 湖南在麻阳试点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 18项目录总值198.2亿元
- (新春走基层)非遗送祝福 温暖回家路
- 日本8月份再现贸易逆差
- (寻味中华|文博)二月二日春正饶 “龙乡”寻迹“龙抬头”
- 看产业沃土如何发“新”枝——2024年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侧记
- 2023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正式启动
- 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 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 热门推荐
-
-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学术委员会成立
- 【身边的大国工匠】与“泥水”打交道的蓝领专家
- 七夕蒙学式感受别样“甜蜜”
- 原创话剧《布吉出租屋》用四段时间切片凝练深圳改革开放成就
- 山西晋城:梧桐枝繁凤来栖
- 电动车为何易起火 这些充电习惯危险重重
- 农业农村部: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年末岁尾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
- 新政后首个双休,多盘来访量提升
- 二十年来超2万名中国志愿者在泰国开展中文教育
- 澳大利亚珀斯发生一起枪击事件 致2人死亡
-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专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斩断灰色利益链
- 我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 埃及计划与肯尼亚开展“以物换物”贸易
- 武警专业力量驰援湖北荆州除雪抢通
- 辽宁居民健康指标位全国前列 预期寿命达到78.88岁
- 强制企业入会收费可举报 安徽集中征集涉企违规收费线索
- 综合消息:强震已致土叙逾4000人丧生 多国派遣搜救力量协助救援
- 台风“卡努”向日本九州岛靠近 未来或影响韩国全境
- 厦门火车站:受花莲地震影响 多趟列车晚点
- 墨西哥一移民设施起火已致3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