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为何能划遍中华大地?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到:“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
广东的龙舟竞渡是当地影响面最广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这里有全国时间最长的龙舟月和最热闹的龙舟氛围,当地人称龙舟竞渡为“扒(pá)龙船”(“扒”在粤语中有划的意思)。
而事实上,从湖南湖北,到云南贵州,我国南方地区几乎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北方,靠近河流的城市,也会开展赛龙舟活动。如今,龙舟竞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运动,更是走向了世界。每到端午节前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地也会有许多爱好者开展龙舟竞渡活动。
龙舟竞渡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何历经千年却依旧保有活力?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刘婷。
记者:俗话说“北人赛马,南人竞渡”,龙舟竞渡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习俗之一,因何而起?
刘婷: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经民俗学家黄石先生考证,龙舟竞渡之风始于吴越地区,唐代传至黄河流域,到了五代宋初,发展为全国性习俗。
龙舟竞渡的起源有“图腾崇拜说”“生产劳动和战争说”“英烈祭祀说”等。
关于“图腾崇拜说”,闻一多先生在论文《端午考》中认为,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其目的是通过祭祀龙图腾以祈求避水旱之灾。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着彩衣,立龙首”,举行龙祭,祈求风调雨顺、驱瘟辟邪。
而“生产劳动和战争说”则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古代的生产劳动和战争,渔民争先恐后出航又满载归来,这是龙舟竞渡的雏形,而分秒必争的水上战争,促进了龙舟竞渡的发展。
“英烈祭祀说”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此种说法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南北朝时期梁宗懔编纂的《荆楚岁时记》认为:“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记者:除了汉族外,壮族、苗族、傣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都有划龙舟的习俗,不同民族划龙舟的习俗有何异同?
刘婷:龙舟竞渡前,要举行请龙、祭神仪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祭拜对象不同。如,湖北秭归祭拜屈原,广东地区祭拜南海神,闽台地区祭拜妈祖,而江苏地区则祭拜伍子胥。
此外,各地区各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龙舟竞渡活动也表现出浓郁的地区、民族特色。
傣族赛龙舟活动在泼水节的第一天举行,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为民除害的英雄岩洪窝,同时表达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傣族龙舟的龙头和龙尾与传统龙舟有些许不同,由于傣族以“大象”为图腾,所以傣族龙头既像龙又似象,龙头里还有长长的象牙;龙尾像鱼尾,又像最受傣族喜爱的蕨菜。
傣族龙舟赛除了速度赛,还有一种极具特色名为“王船式”的比赛方式,共有四只龙舟进行比赛,一只为王船,以英雄“岩洪窝”命名,其余三只分别以不同地区命名。比赛时,四只龙舟同时逆水行进,往返多次,谁的船只领先的次数越多越光荣。若王船落后的次数多,在最后一次决赛中,其余三只船要故意让王船夺标,以示对英雄岩洪窝的崇敬。
记者:千百年来,龙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纽带之一,龙舟竞渡习俗蕴涵了哪些中华文化内涵?
刘婷:近代以来,龙舟文化凸显“爱国主义”主题,表达“爱国”“敬祖”等中华民族共有文化记忆。屈原人格中最动人的部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人们划龙舟纪念屈原,就是在传承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龙舟竞渡作为一项需要20余人共同参与的竞技活动,每个成员的性格、身体条件等各不相同,而为了竞渡夺标,就需要成员间包容差异、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记者:随着华侨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方社会也渐渐兴起了龙舟热,为什么龙舟竞渡会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
刘婷:赛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运动之一,讲究合作,追求速度,强调用技巧和策略来战胜对手,很好地体现了“团结拼搏”这一世界共通的体育精神。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屈原和龙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华儿女,也影响着世界。
无疑,华侨华人在海外对龙舟文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自发组建龙舟队、龙舟俱乐部、龙舟协会,自发开展龙舟赛。如今,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龙舟竞渡比赛,由政府每年进行资助。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龙舟竞渡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受访者简介:
刘婷,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义乌市场6.0时代:海量新技术成为商人“三头六臂”
- 国家消防救援局:截至3月底,各地拆除违规设置铁栅栏等360余万处
- 当代水墨画家郭丽文个人作品展开幕
- 内蒙古“90后”银匠齐天赐:小铁锤敲出“银饭碗”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中国那些事儿】南非学者:金砖合作机制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切实利益 中国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赔尽赔快赔 全力做好防汛救灾金融服务
- 中国车企扎堆“落子”东盟
- 受灾核心区道路已抢通5公里 来看辽宁黑山科乡救援进展→
- 中美专家研究发现:镇痛药芬太尼多次暴露或引发幼鼠自闭症样行为
- 1.77亿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
- 证监会发文解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条款
- 建议为耐药结核病患者免费治疗
- 涉案资金15亿元 内蒙古警方破获一起大型网络传销案
- 当世界迎来中国春节时刻 中华文化在海外璀璨绽放
- 西班牙将主办2025年世界文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会议
- “五一”期间川渝黔三地预计发送铁路旅客1330万人次
- 联合国副秘书长“点赞”中国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努力
- 俄罗斯圣彼得堡发生公共汽车坠河事故 7人死亡
- “挖出一个西汉王朝来” 马永嬴:与汉文帝“交朋友”
- 热门推荐
-
- 百余件超现实主义大师真迹首次国内展出
- 明星小卡“收割”未成年人
- 影视作品不能“为热搜造剧”
- 中新健康丨高温天气,在饮食上应该这样养生→
- 中国首列出口新能源轻轨列车下线
- 白玉兰奖的“意难平”,张颂文还是赵丽颖?
-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
- 空中“蓝玫瑰”高嵩:将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 “神经网络”获评俄罗斯2023年度词汇
- 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杭州召开 推动中西医学互通共融
- 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在川启幕 共享巴文化盛宴
- 前7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698.4亿美元
- 湖北面向全国游客发放4亿元文旅消费券
- 秋意渐浓 杭州公交“上新”满觉陇赏桂出行攻略
- 陈斌华:希望给两岸人民呈现更加立体多元、层次丰富的宁夏
- 主汛期极易发生旱涝并发 陕西多举措防汛抗旱
- 印尼阿拉扎大学孔院高中教学点举行开学典礼
- 韩国失事客机140名遇难者身份确定
- (两会声音)代表建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
- 浙江数字经济观察:数实融合有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