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
中新网湖北大冶6月9日电 (马芙蓉 程良友 卫学平)位于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9日开馆,新馆与老馆连为一体,通过采矿冶炼遗址、出土实物、文图史料、声光电技术等,全面展示该遗址50年来的发掘成果。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采冶延续时间最长、采冶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采掘年代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自1973年以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历经两轮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古代露天采矿坑7个,地下采区18个,古代采矿竖(盲)井231个,平(斜)巷100多条,并出土大批铜斧、铜锛、铁斧、铁锤等采矿、冶炼工具。
尤其是2012年至2017年,考古专家在岩阴山脚下遗址发现35枚古代矿工脚印和四方塘遗址发现258座古墓葬,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与矿冶遗址直接相关的墓地,为研究古代矿冶生产的人力分工、技术种类、生产流程等提供了珍贵史料。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老馆于1984年建成开放。近40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新馆与老馆相连,为坡地建筑,将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以矿道形式,逐层后退融入到山体形态之中。
新馆围绕“铜绿山之魂脉”而展开,拾级而上,一幅由“炉火不灭”“青铜故里”“南铜北运”和“铜助楚兴”四部分组成的铜雕长卷徐徐展开,“铜山有宝”“找矿有方”“采矿有道”“炼铜有术”“青铜有源”等多个特色展厅,不仅记录了大冶青铜文化起源、发展、兴盛历程,更突显铜绿山矿冶史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彰显中国青铜文明在世界史中的重要地位。(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届“百千万音乐人”选拔活动收官 23年启程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 高考期间怎么吃?这份考生饮食指南请收好
- 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 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 黎巴嫩首都南郊遭以军空袭 死者数升至45人
- 江西工地见闻:高温“烤”验 错时施工
- 吴清:对退市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一追到底”
- 四川省什邡市: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便获得康复服务
- “中国制造”经上海吴淞口岸启航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建设
- 上海:“看得见”的美术馆构建与城市生活的全新关系
- 在这些国家租房,需要注意什么?
- 《繁花》火的不仅是电视剧还有舞台剧,8年前项目已开始孵化
- 中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高铁开始铺轨
- 直击黄山市汛情:“只要人在,就可以了嘛!”
- 京城会馆“有戏” 民众沉浸式体验中国戏曲文化之美
- 2023年黄河流域气候公报在郑州发布
- 挖掘乡村旅游巨大潜力
- 山西太原打造“博物馆之城” 数字科技助推文物走出国门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罗崇创执行死刑
- 暑运收官 广州白云机场连续两个月客流突破60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新疆尉犁县民众播种忙 逾160万亩罗布麻扮靓塔克拉玛干沙漠
- 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在成都揭晓
- 专家:近10余年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 年龄较小发病率越高
- 枪支走火酿惨剧!美国一14岁少年枪杀12岁男孩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弃选下届自民党总裁
- 山东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在青岛胶州正式通过验收
-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征集活动启动
- 中国政府援助物资运抵大马士革 土叙两国地震遇难人数逾4.1万
- 四川:前5月落实税惠超200亿元
- 山西推动就业社保高频服务在“家门口”办理
- 户口簿上登记“再婚”还是“已婚”?
- 国内罕见!陕西汉中发现完整度较高的大熊猫化石
- 冷空气一波一波又一波 我国多地已加入“降雪”群聊
- 深圳文博会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出新彩
- 浙江乡野里的展览:用影像力量诉说乡村之变
- 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
- 高标准释放新动能|四特酒助推品类标准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 出现发热症状怎么办?别慌!就医指南来了
- 高校参与打造公共艺术季,会带来哪些变化?
- 发力特种钢材 湖南娄底“老钢企”以“新应用”促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