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魅影”的无言之爱
吴虎生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歌剧魅影》刚刚完成首演,这是英国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为上芭创作的第六部作品。能在全面恢复线下国际交流的第一时间投入到这样规模的创排中,和久别重逢的艺术家们一同将加斯通·勒鲁1910年的小说作品首次搬上中国芭蕾舞台,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事。
一如德里克先生一贯的艺术风格,《歌剧魅影》是一部戏剧性极强的作品。当我得知自己要出演“魅影”这一角色,内心期待但并不轻松,因为他太经典、太丰富了,他一个人贯穿并引导着整部剧的起承转合——毫无疑问,这个多面角色的人物塑造将会是整个舞剧原创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魅影”的造型并没有传统芭蕾舞剧男主角的那种精致与优雅,他的面具成为了丑陋与恐惧的象征,我希望自己可以去真诚地体现他的一切。戴上面具后,我能感受到自己更加投入,我逐渐把自己“隐”了去,就像魅影突然“隐”入黑暗那样。如果问我说,当时在台上的是我本人还是那个角色,我会回答:一定是他,那个歌剧院的魅影。
藏在悬疑背后的爱与殇
《歌剧魅影》是一个披着悬疑斗篷的爱情故事,很多重要情感的元素被“魅影”埋藏在了他冷峻的面具之下,比如一个妄图主宰命运之人内心的自卑与柔弱。而戴上了“魅影”遮掩丑态的面具,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来自于周遭的冰冷眼神。这让作为“魅影”的我孤独、悲伤、恐惧,进而变得疯狂。直到故事的最后,“柯莉斯汀”的吻使“魅影”悲伤的内心得到了解脱,这是爱与包容的力量。
“魅影”的面具就是他内心层次的具象,恶魔的面具让他张牙舞爪只为讨回爱情,半脸的黑面罩让他栖息于黑暗远离世俗,丑脸妆容受尽世俗的唾骂,那么外表包裹的内心也是不堪的么?
张牙舞爪并不难表现,对于爱人的痴情也不难表现,难在爱而不得的不甘,于内心的考量,由于自身的不幸,他真心付出的爱竟等同于伤害。
记得第一次在排练“魅影”和“柯莉斯汀”一幕的双人舞段,导演设计了很多“魅影”去操控“柯莉斯汀”行为的动作,我尝试去表演,向“柯莉斯汀”宣泄情绪。但导演叫停了表演,他对我说,这样的表演状态会让“柯莉斯汀”惧怕“魅影”,两个角色并不是这样的关系,“魅影”在爱护她,也在保护自己。事后,我不断在排练中调整状态,反复摸索这段舞蹈背后心理的过程,自此我开始真正地融入这个环境,尝试着用不同的舞段、不同的方式让别人接受,或者逃避。这个过程里“魅影”伤透了自己,也殃及了他人。
关键处减少技术密度,增加“留白”
作为演员,要如何更好地理解角色、走进角色,一直以来我都会遵循自己的一些程式。特别是这里根据文学经典创作的舞剧作品,比如阅读原著、观看与它相关的戏剧作品、舞台作品等等。但在“魅影”创排中我似乎获得新的视角。或许是因为自己过去几年的编舞经历,让我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有了导演的思维,即在创作的全局角度进来分析人物、理解作品。
《歌剧魅影》是一个新古典风格的戏剧芭蕾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不是诸如《天鹅湖》一类古典芭蕾中的王公贵族,只需要挺拔的姿态、精湛的技巧去演绎。“魅影”的内心充满戏剧矛盾,古典芭蕾技术的出现只会让人“跳戏”。所以,他需要的是更有张力、更具有诉说感的肢体表现,通过这个角色让悬疑的力量贯穿全剧,那么舞剧就会更紧凑。
这个角色是德里克先生为我量身打造,导演减少了技术动作的密度却增加了他在几个重要场景的留白供我反复琢磨,很快我便理解了导演的用意。在有限的舞蹈动作中雕琢每一个细节,任何一次出手、任何一个挪动乃至一个简单的眼神都是我表达的机会。我开始注意所有人的行动,所有人的人物关系,配合他们道具服装,甚至是灯光,我必须试图化作魅影,将一切细节都掌控在手。
为了角色磨练自己也要“放弃”自己
戏剧芭蕾的表演是十分过瘾的,也极具挑战。它的挑战并非是动作和技术完成度,而是在强烈的人物情感支配下,演员对自己动作分寸感的掌握,让自己的一切在音乐里、在舞台空间里、在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关系里。
我也曾经历过让情绪把表演状态推到极致,动作会有些失控,失控到错过音乐、或者照顾不到舞伴,这样状态是达不到演出标准的。要克服这一点,只有通过台下反复的排练去达成。以“魅影”为例,我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练习,重复地打磨细节,动作、眼神甚至是每一个呼吸。每一天的高强度训练,从体能到技艺再到心理。舞台上不存在侥幸,任何的高光时刻都是一步步实打实地踏出来的,否则我们无法说服观众,更无法说服自己。
在不知不觉中,我突然觉得舞台上的一切变得理所应当。演员与角色的时空被打通,我能感受到和不同角色之间的距离,距离中写着角色关系的种种,小心地把控这种距离让我的表演更加自然。
到了正式演出,在上台前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只记得我在等待的音乐与我上场的第一个点、第一个动作。整个表演都是沉浸式的,我和“魅影”这个角色终于合一,直到舞剧结束。演完了,也完满了,不留遗憾了。
首场演出之后,很多人曾建议我在最后谢幕环节摘下面具、卸下阴森可怖的妆容,用自己的本来面目与观众见面,接受掌声与喝彩,但我还是坚持了最初的人物造型设计、坚守了与编导德里克先生的约定——隐于黑暗,从始至终。我想,这也是这个角色赋予我的特别感悟:舞台上,角色大于一切。
(作者为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主要演员)
翻译
搜索
复制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村里办乐龄学堂 老人有精神乐园(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①)
- 江山如画丨革命老区山西武乡:农旅融合开拓振兴路
- 广东建立三级心血管病防治体系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实现全覆盖
- 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李美金去世 家乡亲属为其送行
- “大金砖合作”不断展现大气象(和音)
- 武汉 一楼一策、一企一策 加速保交付
- 成都:试点推出“移动AED”出租车
- 浙江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政府规章 助力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
- 2025年北京市公园游览年票15日发售 新增百望山森林公园
- 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公司成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134万
- 小草莓种出大产业 河北固安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 全国妇联等11部门部署开展2024年“六一”庆祝活动
- 亿缕阳光|这是专属哈尔滨的温暖
- 强化党建引领 谋划产业布局
- “蒙煤外运”增铁路专用线 太铁加速完善能源运输结构
- 浙江义乌城西街道:长桌“粽”宴庆“我们的节日”
- 疯狂的黄金再次出现回调,现在该买还是卖?
- 邯郸国际陆港“公转铁”项目全面开工
- “游客夜爬昆明大牯牛山纵火烧山”?官方通报
- “为外人道也”艺术展亮相古堰画乡艺术中心
- 热门推荐
-
- 韩国客机事故已致28人死亡 中领馆称机上无中国公民
-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逝世
- 大连-新疆石河子援疆航线开通
- 天津西青妥善安置转移群众
- 第三届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访问以色列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 环比下降0.5%
- 北京法院年审结环资案件374件 筑牢首都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 菲佐第四次出任斯洛伐克政府总理
- 前三季度雄安新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
- 柬埔寨副首相:澜湄合作有效促进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
- 青海农业农村部门协调落实项目资金2.3亿元助企暖企
- “假如不是傅园慧”要经得起追问
- “故宫以东 ‘艺’种生活”文旅促消费活动在北京开启
-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扎根雪域高原,书写青春华章
- 英美“特殊关系”成色几何?
- 下载小心 工信部通报27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 00后毕业生教老人玩短视频:在老年大学遇见另一种青春
- 青海海西州都兰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广西上半年水质整体优良但有下降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