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魅影”的无言之爱
吴虎生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歌剧魅影》刚刚完成首演,这是英国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为上芭创作的第六部作品。能在全面恢复线下国际交流的第一时间投入到这样规模的创排中,和久别重逢的艺术家们一同将加斯通·勒鲁1910年的小说作品首次搬上中国芭蕾舞台,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事。
一如德里克先生一贯的艺术风格,《歌剧魅影》是一部戏剧性极强的作品。当我得知自己要出演“魅影”这一角色,内心期待但并不轻松,因为他太经典、太丰富了,他一个人贯穿并引导着整部剧的起承转合——毫无疑问,这个多面角色的人物塑造将会是整个舞剧原创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魅影”的造型并没有传统芭蕾舞剧男主角的那种精致与优雅,他的面具成为了丑陋与恐惧的象征,我希望自己可以去真诚地体现他的一切。戴上面具后,我能感受到自己更加投入,我逐渐把自己“隐”了去,就像魅影突然“隐”入黑暗那样。如果问我说,当时在台上的是我本人还是那个角色,我会回答:一定是他,那个歌剧院的魅影。
藏在悬疑背后的爱与殇
《歌剧魅影》是一个披着悬疑斗篷的爱情故事,很多重要情感的元素被“魅影”埋藏在了他冷峻的面具之下,比如一个妄图主宰命运之人内心的自卑与柔弱。而戴上了“魅影”遮掩丑态的面具,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来自于周遭的冰冷眼神。这让作为“魅影”的我孤独、悲伤、恐惧,进而变得疯狂。直到故事的最后,“柯莉斯汀”的吻使“魅影”悲伤的内心得到了解脱,这是爱与包容的力量。
“魅影”的面具就是他内心层次的具象,恶魔的面具让他张牙舞爪只为讨回爱情,半脸的黑面罩让他栖息于黑暗远离世俗,丑脸妆容受尽世俗的唾骂,那么外表包裹的内心也是不堪的么?
张牙舞爪并不难表现,对于爱人的痴情也不难表现,难在爱而不得的不甘,于内心的考量,由于自身的不幸,他真心付出的爱竟等同于伤害。
记得第一次在排练“魅影”和“柯莉斯汀”一幕的双人舞段,导演设计了很多“魅影”去操控“柯莉斯汀”行为的动作,我尝试去表演,向“柯莉斯汀”宣泄情绪。但导演叫停了表演,他对我说,这样的表演状态会让“柯莉斯汀”惧怕“魅影”,两个角色并不是这样的关系,“魅影”在爱护她,也在保护自己。事后,我不断在排练中调整状态,反复摸索这段舞蹈背后心理的过程,自此我开始真正地融入这个环境,尝试着用不同的舞段、不同的方式让别人接受,或者逃避。这个过程里“魅影”伤透了自己,也殃及了他人。
关键处减少技术密度,增加“留白”
作为演员,要如何更好地理解角色、走进角色,一直以来我都会遵循自己的一些程式。特别是这里根据文学经典创作的舞剧作品,比如阅读原著、观看与它相关的戏剧作品、舞台作品等等。但在“魅影”创排中我似乎获得新的视角。或许是因为自己过去几年的编舞经历,让我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有了导演的思维,即在创作的全局角度进来分析人物、理解作品。
《歌剧魅影》是一个新古典风格的戏剧芭蕾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不是诸如《天鹅湖》一类古典芭蕾中的王公贵族,只需要挺拔的姿态、精湛的技巧去演绎。“魅影”的内心充满戏剧矛盾,古典芭蕾技术的出现只会让人“跳戏”。所以,他需要的是更有张力、更具有诉说感的肢体表现,通过这个角色让悬疑的力量贯穿全剧,那么舞剧就会更紧凑。
这个角色是德里克先生为我量身打造,导演减少了技术动作的密度却增加了他在几个重要场景的留白供我反复琢磨,很快我便理解了导演的用意。在有限的舞蹈动作中雕琢每一个细节,任何一次出手、任何一个挪动乃至一个简单的眼神都是我表达的机会。我开始注意所有人的行动,所有人的人物关系,配合他们道具服装,甚至是灯光,我必须试图化作魅影,将一切细节都掌控在手。
为了角色磨练自己也要“放弃”自己
戏剧芭蕾的表演是十分过瘾的,也极具挑战。它的挑战并非是动作和技术完成度,而是在强烈的人物情感支配下,演员对自己动作分寸感的掌握,让自己的一切在音乐里、在舞台空间里、在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关系里。
我也曾经历过让情绪把表演状态推到极致,动作会有些失控,失控到错过音乐、或者照顾不到舞伴,这样状态是达不到演出标准的。要克服这一点,只有通过台下反复的排练去达成。以“魅影”为例,我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练习,重复地打磨细节,动作、眼神甚至是每一个呼吸。每一天的高强度训练,从体能到技艺再到心理。舞台上不存在侥幸,任何的高光时刻都是一步步实打实地踏出来的,否则我们无法说服观众,更无法说服自己。
在不知不觉中,我突然觉得舞台上的一切变得理所应当。演员与角色的时空被打通,我能感受到和不同角色之间的距离,距离中写着角色关系的种种,小心地把控这种距离让我的表演更加自然。
到了正式演出,在上台前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只记得我在等待的音乐与我上场的第一个点、第一个动作。整个表演都是沉浸式的,我和“魅影”这个角色终于合一,直到舞剧结束。演完了,也完满了,不留遗憾了。
首场演出之后,很多人曾建议我在最后谢幕环节摘下面具、卸下阴森可怖的妆容,用自己的本来面目与观众见面,接受掌声与喝彩,但我还是坚持了最初的人物造型设计、坚守了与编导德里克先生的约定——隐于黑暗,从始至终。我想,这也是这个角色赋予我的特别感悟:舞台上,角色大于一切。
(作者为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主要演员)
翻译
搜索
复制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促进中新两国文艺交流 新加坡华乐团惠民音乐会在天津举办
- 中新真探:散瞳对眼睛有害吗?
- 大兴安岭造梦童话小镇:寂静雪国中的“冰与火之歌”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1万亿元
- 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启动征稿
- 雅典卫城修复委员会主任亮相良渚 揭秘卫城古迹修复故事
- 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音乐大事榜发布 经典仍在流行
- 山西一煤矿发生事故 造成3死1伤
- 长假楼市|广州、武汉等核心城市新政见效,区域分化仍明显
- 广西隆林中巴车侧翻致2死11伤
- 矿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 煽动对立、插足南海问题 美国搞“小圈子”意欲何为?
- 摩拜改成小黄车 首次亮相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 龙舟观赛、汉服妆造……端午假期“新中式”出游项目受关注
- 哈萨克斯坦释吸引外资信号
- 尼日利亚中部一学校建筑倒塌已致22人死亡
- “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发布 太空电梯最受大众期待
- (文化新纪行)两月出土文物百余件/套 北京箭扣长城保护“考古先行”
- 中国三部门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
- 热门推荐
-
- 岸信夫向日本众议院议长递辞呈并发声明:病况急转直下,已难履职
- 第二届港澳防止文物非法贩运能力建设研修班在蓉开班
- 视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幸福的样子2025”在贵州雷山启动
- 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 黄渤电影同名音乐剧《一出好戏》主演见面会登陆广西南宁
- 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投资热致用水需求激增
-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汽车销量达402.6万辆
- 国家信访局:2024年将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当横店变“竖店”,从业者如何应对微短剧热潮?
- 尼泊尔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陕西法院去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9543件 “以案促治”助力创新创造
- 广西推动陶瓷艺术创新发展 上演跨文化艺术盛宴
- 剧版《三体》热播:超级科幻IP的“落地”
- 中国官方拟发布新规 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 三秒能窒息 严重可致命!警惕“死亡游戏”校园悄悄蔓延
- 中国5G用户数超9亿户 5G基站超383万个
- 武汉以历史建筑改造推动风貌区文旅融合发展
- 又到一年花开季 赏花经济竞绽放
- 甘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治理 守护“母亲河”安澜
- 国道109生命通道抢通 应急救援物资、人员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