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与巅峰·甘肃彩陶何以享有如此盛誉?
甘肃也称陇原,其地形狭长,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彩陶文化,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彩陶制作技艺传承近万年,灿烂辉煌的彩陶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最早的彩陶出现在哪里?仰韶彩陶文化和陇原彩陶有什么渊源关系?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何被赞誉为“彩陶艺术的巅峰”?甘肃彩陶文化在中国史前彩陶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段小强教授接受“道中华”的专访,带我们一起了解彩陶知识,接触陇原文化,感受艺术魅力。
记者:中国是一个历史和文物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史前彩陶绚丽多彩,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中国史前彩陶的分布情况如何?中国最早的彩陶是在哪儿发现的?
段小强:就像你说的一样,考古资料证明,我国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而且发现有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发掘的彩陶数量无可计数,而且分布范围极广,北到黑龙江,南到珠江流域;东自大海之滨,西至新疆天山南北;东南到达福建、台湾;西南到四川、西藏地区,都有大量的彩陶文化资源,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
说到中国最早的彩陶,当属我国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发现的上山文化彩陶,那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根据相关报道,这批彩陶有白彩和红彩两种,大约距今9000年。桥头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彩陶大约距今8000年,是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时代最为久远的彩陶。
记者:陇原地区和中原地区同属黄河流域,而我们对彩陶的了解多始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和陇原地区的彩陶有什么渊源关系吗?
段小强:当然有,而且非常密切。前面说到,甘肃地区最早的彩陶出自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它和天水师赵村一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其彩陶的年代均早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我们可称之为前仰韶时代。这时的彩陶纹饰相对简单,多是在陶器口沿上绘成宽带纹,这是最原始的彩陶图案。而在距今6000年前,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就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了,这足以说明,陇原地区前仰韶时期和仰韶前期的彩陶与关中地区属于同一彩陶文化系统,这为我们探索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甘肃东部渭河上游的陇山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始源地。正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著名彩陶专家王仁湘先生说的那样:“陇原那一块文化高地,是中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泉。”其传播路线应该是,从陇山地区向东,扩展至关中平原;自仰韶文化晚期的石岭下类型开始,陇原彩陶开始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从进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时期,地区域性特点更加明显,这说明陇原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是受到了中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西进,反向影响的结果。所以,陇原地区的彩陶文化和中原地区彩陶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在不同阶段深刻影响着彼此的面貌和发展。
记者:陇原地区的史前彩陶与全国,乃至世界其他较早的彩陶文化相比,有什么共同性?在彩陶文化众多的史前时期,为何独有马家窑文化被赞誉为“彩陶艺术的巅峰”?
段小强:和世界上其他地区较早的彩陶一样,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彩陶具有两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征:一个是彩陶纹饰的色彩都是红彩或者以红彩为主;二是纹样都以围绕器物口沿一周的宽带纹为标志,只是宽窄有所不同。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彩陶虽然纹饰简单,但却开启了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先河,实证了我国黄河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同属世界上最早彩陶的发祥地。
马家窑文化之所以能够享有盛誉,是与陇原,这片孕育它的土地分不开的。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的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流域一带,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彩陶精品文物的分布区,典型遗址主要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兰州曹家咀、红古下海石、永登蒋家坪等。
马家窑文化以发达的彩陶著称于世,其陶质坚固,器表细腻,红、黑、白彩共用,彩绘线条流畅细致,图案繁缛多变,形成了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被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先生誉为“彩陶艺术的巅峰”。
临夏三坪遗址出土的旋涡纹彩陶瓮,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被誉为我国的“彩陶王”。“彩陶王”整体造型优美,图案繁缛瑰丽,色彩对比强烈,花纹搭配协调而又富于变化,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中的国粹。
临夏州又是陇原地区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文物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建有全国唯一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珍贵彩陶文物近2000件,足见马家窑文化彩陶确实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记者:甘肃彩陶文化在整个中国史前彩陶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段小强:从空间上看,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其彩陶文化星罗棋布,整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进的趋势,是黄河流域史前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从时间上看,甘肃地区彩陶始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大地湾一期文化,一直延续到约2500年前的沙井文化,时间跨度长达5000多年,有着完整的彩陶发展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原地区彩陶文化衰落时,陇原地区的彩陶文化先后出现了齐家、辛店、寺洼等富含彩陶的青铜文化,并延续了几百年的时间,续写着甘肃彩陶的余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彩陶文化的内涵。
可见,甘肃彩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与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与区域特色,是我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彩陶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资源中占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甘肃彩陶是中华先民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先民征服自然的乐观精神与豪迈情怀,是黄河流域,乃至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我们要致力于彩陶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揭示其承载的丰富而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把彩陶打造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受访者简介:
段小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史前考古与先秦历史。(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拼友”到朋友 呼和浩特青年乐享“拼”生活
- 辽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 天津大学突破丙烯生产新工艺 助力化工绿色低碳化转型
- 未来三天陕甘宁等地有强降雨 南方酷热天气持续
- 最高警戒级别!印尼鲁昂火山再喷发,已有数千人撤离!
- 900年万安桥被焚毁,再为乡村遗产保护敲警钟
- 北京曲剧首部沉浸穿越剧《京城拍卖会》在京首演
- 就韩无人机侵犯朝鲜领空事件 金与正严厉谴责!
- 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论坛珠海举行
- 数据见证“镍都”新发展 打造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金昌样本”
- 飓风袭击利比亚引发洪水 美媒:恐致上千人遇难
- 中国证监会:将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开馆 打造艺术交流高地
- 今年以来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量超千万吨
- 好久不见梅婷再见演技很“疯狂”
- (聚焦博鳌)让罕见被看见 专家博鳌聚焦罕见病救治难题
-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不断完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
- 传统美食“玩”出新花样
- 大学生称被轻食平台“套路” 当地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
- 故宫邮局推出《四季故宫》藏书票及龙年个性化邮票
- 热门推荐
-
- 今年底高速公路车辆ETC使用量将超90%
- 国际识局:乌军攻入俄本土,百余俄士兵被俘 普京称坚决回击
- 惊蛰时节“中原粮仓”河南麦田春管忙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土耳其
- “东方旋律”奏响欧洲大陆 以乐为媒描绘中国故事
- 中国科学家研究提出新型类脑学习方法 可助力新型类脑芯片设计
- 用AI编“假悬赏通告”蹭热度?行政拘留!
- (新春走基层)列车“春晚”:把年味带回家
- 多国侨商走进“极边之城”腾冲 感受侨乡发展活力
- 三亚降水量突破极值 29日至30日白天海南仍有大范围强降水
- 中国5年期以上LPR连续3个月不变 专家称年内或仍有降息可能
- 戏剧《桥下,月光穿过孔洞》在广州首演
- 广西靖西:“树上蔬菜”冒新芽 “椿”意盎然助增收
- 江西政协委员吁借“侨”建海外仓 力促跨境电商发展
- 伊朗外长:留给政治解决巴以冲突的时间已不多
- 胡麻饼、湓江鱼、巴渝荔枝……你知道大诗人白居易嘴有多馋吗?
- 新疆阿克苏市警方:抓获一人利用VOIP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 煤炭产运需三方中长期合同签约超12亿吨
- “月船3号”再次开启探月任务 印度欲当“登月第四国”
- 形势明显好转 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