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兰栋正埋头用刻刀剔除一件文物表面的锈蚀物。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3月17日电 题:“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记者 赵晓
刻有鱼纹的烟斗、带图案的金色纽扣、48厘米长的船构件……记者17日走进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兰栋的工作台上整齐摆放了数十件“靖远”舰出水文物,他正埋头用刻刀剔除一件铁质文物表面的锈蚀物。
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开展了“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此次发掘确定了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共出水各类文物200余件。
“今年1月,我开始投入到这批出水文物的修复工作中,到现在已经清理完成三四十件,目前正在对它们进行脱盐处理。”兰栋告诉记者,“靖远”舰出水文物以金属品居多,要通过清洗、除锈、脱盐、缓蚀、封护处理等步骤进行保护性修复。
兰栋说,脱盐过程最为耗时,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金属尤其是铁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在脱盐过程中产生新锈,让这项工作更具挑战性。
“这件文物刚出水时,附着厚厚的锈蚀层。我将其表面杂质剔除后,用蒸馏水浸泡脱盐,但发现产生了新锈蚀,又尝试使用原浆纸吸附脱盐,效果还不错,它现在基本恢复了原貌。”兰栋指着一件处在脱盐阶段的铁构件文物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金属文物在修复之后重现光泽,表面的刻字、纹样清晰可见。“这些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处理,可以恢复稳定状态,基本达到对外展览的条件。”兰栋称。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泽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到2022年,该中心围绕威海湾甲午沉舰课题开展了系列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大量出水文物亟待保护修复。与田野考古出土文物不同,海洋考古中发现的文物长期浸泡在高盐高压的环境中,出水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脱盐处理,文物保护和修复任务繁重。
目前,“靖远”舰出水文物一部分被存放在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保护性修复,另一部分体量大的炮弹,被保存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在‘靖远’舰遗址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1枚口径为210毫米的克虏伯炮弹,是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发现和打捞出水的口径最大的炮弹。”王泽冰说,考古人员还发现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以及多枚电发火管。据史料记载,北洋海军只有“致远”“靖远”等战舰装备了使用电发火管的电控火炮齐射系统。
王泽冰透露,出水文物还原了许多战争细节。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大量弹壳,说明当时战况比较激烈,北洋海军对外进行过英勇反击。未击发的炮弹普遍结构完整,都是原装进口,比较先进,从侧面佐证“炮弹掺沙”的传说并不符合史实。
“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来远’舰水下考古工作,完成后将全力投入威海甲午沉舰出水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争取尽快对外展陈,让文物与公众见面。”王泽冰表示,在开展甲午沉舰遗址调查的过程中,先后有2000多件文物出水。下一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工作重心将逐渐向水下遗迹日常监控监测、甲午沉舰出水文物修复和展示利用转移。(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中秋假期临近 节日市场供应丰富
- 秦巴腹地“五色”种植业 铺就多彩乡村振兴路
- 传统与时尚碰撞 壮族天琴焕新声
- 吉林省气象局将推出“播雨”业务系列产品
- 四川内江:暴雨突袭 8000余人紧急避险转移
- 海拔4000米的“保险攀越”
- 走进民企看发展 | 节能“捡漏者”蒋立:为地球控温1.5℃搬砖
- 三峡大坝:以大国重器的巍峨守护长江之美
- 哈尔滨:塑造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140家
- “国家的孩子”惠幸福浙江宁波寻亲:相信自己会幸福
- 五月天演唱会的票为什么难抢?主办方否认与黄牛勾结
- 2023年蓉台茶文化暨乡村振兴研习营启动 在蓉台商体验四川茶文化
-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 指尖上的春节 一双巧手剪出吉祥如意
- 聚焦生活化场景 业界共话社区餐饮发展
- 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文物首展 500余件文物见证历史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熊猫“美香”一家遭藏匿虐待系谣言
- 仅提供律师费发票 能否作为索赔依据
- 瑰宝传文脉 石窟阅古今
- 热门推荐
-
- 从“小不点”长成“大块头” 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引领经济恢复向好
-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重庆涪陵站)启动
- 甘肃文化品牌: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 新疆兵团:金融服务持续助力市场经济跑出“加速度”
- 46人被问责 山西临汾安泽“11·24”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 青海德令哈柏树山新村:“电”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 广西“33消费节”促本地夜经济独特魅力释放
- 北京推出企业“三送”服务 更好优化营商环境
- 多部门解读银发经济:“银发一族”也有“诗和远方”
- 以军称可能误杀了美国籍抗议者 布林肯放狠话!
- 盐城盐都启动红色寻访行动:挖掘百里长河两岸铁军故事
- 世卫组织:冬季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趋势未超预期
- 中秋临近月饼“轻装” 上市 争意斗味俘获“新食力”
- 端午小长假太铁增开40对客列 北京等地为客流热门方向
- 铁路工人高温“暴走”3小时 守护畅行4分钟
- 粤菜风味进伦敦:“行走的年夜饭”活动在英举行
- 重庆首个原木期货交割库启用
- 专访青年钢琴家汤蓓华:将中国的钢琴文化推向世界
- 重庆全面启动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
- 追着花儿看新疆 | 沙漠玫瑰竞相绽放 “花海经济”带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