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汉服,打卡“波罗诞” 年轻人为何热衷参加千年庙会
喝彩声此起彼伏,锣鼓声连绵不绝。“‘扶胥号’龙船朝王”正在广州南海神庙古港码头进行巡游。阔别3年,千年庙会“波罗诞”于日前重启。
“龙船朝王”是黄埔龙舟文化里最具特色的一个习俗。每年端午节前,黄埔各村落就会把本村的龙舟都划到南海神庙,将龙头、龙尾及船上的装饰都卸下来,抬到南海神庙里敬奉。为迎接“波罗诞”,今年特地将这项民俗活动提前举办。
在人潮人海中,不少年轻人穿上汉服,加入了祈福游览的队伍,专程打卡“扶胥号”新龙船。他们觉得,穿越千年再现“祭海祈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太有意思了。
“波罗诞”见证了广州海上贸易的长盛不衰
“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波罗诞”起源于何时,于今已难考证,但其盛况却可以在南宋人刘克庄的《即事》诗中窥见端倪。据史料记载,扶胥港在唐代就是广州的外港,海上交通贸易的门户,航线至波斯湾、大食国,再向西达东非、红海,是当时世界最长的“广州通海夷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每逢从扶胥古港出海,船上的人会先到南海神庙祭祀,祈求“海不扬波”。至今,“波罗诞”庙会已延续千年,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纪念“海神”的活动。
波罗鸡、波罗粽、舞狮子、演大戏、烧花炮……“波罗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广府文化底蕴最鲜亮的名片之一,也是广州航海贸易长盛不衰的重要见证。今年的“波罗诞”庙会,不仅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味”“非遗味”,还深度融入“海丝味”特色展演。“海丝盛会”“非遗华彩”“五子朝王”“‘扶胥号’龙船朝王”“章丘诗会”“寻味庙会”……12项主题活动轮番登场。据了解,“波罗诞”庙会3天共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其中“正诞日”恰逢周末,客流量超14万人次,为周边带来至少1200万元的消费收入。
“扶胥号”龙船的非遗含量
“‘扶胥号’龙船朝王”活动是今年“波罗诞”的新看点。本次“扶胥号”龙船的龙头与龙尾由广州市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长张伟潮亲手制作。2020年,广州市黄埔区“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成功申遗,张伟潮成为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以中国的24个节气串起的倒计时环节中,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龙头”带着水花跃出水面,正是张伟潮的作品。
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同地方对龙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此前,张伟潮在“扶胥号”的制作中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借鉴了黄埔各村落的文化元素。在他看来,这条龙船不是代表某一村一社,而是代表整个黄埔的龙舟文化。他在创作“扶胥号”的龙头时,参考了南海神庙的典籍传说。他介绍,南海神祝融既是火神又是水神,因此龙头上红色和火焰纹饰的元素就比较多,在中国传统上称作“祥云纹”。
张伟潮说,龙头作为龙舟上最能体现各村历史传承的灵魂所在,需要经过选材、设计、开坯、雕刻、打磨、上漆等十几道繁琐工序,才能成型。从汽修专业老师转型成龙头制作人,张伟潮用了7年的时间深入学习掌握各村龙头的特点。
接下来,“扶胥号”不仅将在端午龙舟节等民俗活动中频频亮相,还会成为许多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活动载体。张伟潮表示,要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近距离感受黄埔龙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穿着汉服的年轻人热衷打卡千年庙会
“由于加入了很多青春的元素,整个庙会‘活’了起来。”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田函诺说,通过此次逛“波罗诞”庙会,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呈现需融入更多人情味,既要关注物的保护,也要讲好非遗故事,把文脉一代代传承下去。”参加完“波罗诞”的直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江沿科有了更深的使命感,“我们要做一名实践者,将黄埔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梦玲在黄埔区上学3年了,其间她见识过这里许多古韵风光,她表示今年第一次参加“波罗诞”庙会,盛大的场面令她十分震撼,也许这就是千年民俗的非凡魅力。
来自美国的科林·富勒现居住在广州市黄埔区,这是他第一次逛“波罗诞”庙会。“我原以为波罗鸡是可以吃的,结果发现它原来是一件手艺精湛、颜色鲜亮的工艺品。”科林说,波罗鸡的传说令他大开眼界。当天,他特意带上一双儿女,希望他们都能深入了解岭南的民俗文化。
当天的直播主持人刘泳希带领网友沉浸式体验了“波罗诞”庙会的美食样貌及岭南民俗文化表演。之前她对黄埔的印象,就是“现代化”市区,但这次在“波罗诞”庙会上,她感受到了“现代化”下的浓厚古韵。“不断挖掘‘波罗诞’背后的渊源和历史,这个过程令我惊讶不已、感动万分。”孙林硕则是通过镜头,捕捉到当地人淳朴的信仰和满满的仪式感。她说,传统与现代相交织,构成了具有深厚历史积淀而又崭新的黄埔。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邱湛富第一次了解波罗鸡的制作工序,还与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对话。他说,看到古树古塔古村落,浓郁的岭南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只有一墙之隔的地方,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现场,非遗节目展演让本土非遗“热起来了”。黄埔区十几个村的狮队、貔貅队精彩上演了“狮王争霸”。
“舞狮表演形式多样,既有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又有走梅花桩之类的高难度动作。突出展现了狮子外出觅食的过程中,穿过山河湖泊,奋勇争先的醒狮精神,展示了中国人一贯的进取精神。”广州市龙狮协会常务副会长龚桂冬表示,当天参与表演的17支队伍中,有15支来自黄埔区的各个街镇,不少表演还融入现代元素和故事情节,观众一看就懂,兼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各个街镇村社对于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谓“系出同源、各有阐发”。
“演员们经过了刻苦训练,表现很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参与当天表演的貔貅广州市代表性传承人吴焕东表示,貔貅舞在村里一直传承得很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许多孩子都很喜欢,放了学就开始训练。平时,吴焕东在当地中小学设立关于貔貅的第二课堂。他希望从小培养孩子,训练技术功底,让貔貅舞能发扬光大。
同样的,张伟潮每周也会到小学学校开展“非遗”特色课堂,让更多孩子体验本土的龙舟文化。他说,新生代一出生就处于城市文明,很难理解村落一些传统文化的形成。张伟潮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传承黄埔的龙舟文化,这个名为“扶胥”的龙头,正是他的初心所在——通过这个龙头,承载更多传统龙舟和传统习俗的研究成果。
“波罗诞”特别热闹,但热闹过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怎么传承下去?这需要好好思考。广州海事博物馆馆长王芳认为,做传统文化的展览,观众不只是旁观者,更应该是参与者。
“南海神庙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文人墨客的故事,值得去系统性地发挖掘和梳理,这里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绝佳土壤。”王芳说,南海神庙的浴日亭不再只是供市民游客参观游览的建筑,而是借由其与苏轼之间的故事,通过戏剧这样的方式让群众深度参与,这是广州海事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创新举措。王芳尝试通过教育戏剧工作坊打造研学品牌,在暑假期间推出学生团、亲子团,邀请更多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播下一粒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为什么叫“非遗”?“非遗”意味着它已经在当今社会慢慢消失。像张伟潮一样的传承人,都希望通过“非遗”工作,让这些即将消失的千年民俗、传统工艺在新的环境、以新的方式重新生长,传下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端午味道 中国粽子如何香飘海外?
- “知识付费”诈骗超千万元 上海警方侦破“直播授课”诈骗案
- 山村何以共富?旅游产业反向赋能浙西乡村振兴
- 用好房地产“白名单”融资政策
- “和谐使命-2023”任务首位“和平宝宝”在基里巴斯诞生
- 京西打造产业转型新典范 加强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 上海地震局:本次地震不会对上海市造成严重影响
- 福建稳经济观察:广引人才“活水” 宁德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 【我们的家园】在拉萨火车站,寻找新西藏的幸福轨迹
- 广西高速公路项目掀起复工复产热潮 年底通车总里程力破1万公里
- 体检很重要!最新研究显示:常规健康检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 欧盟新一轮出手,将裁掉俄罗斯100多亿欧元?
- 陕西商洛桥梁垮塌事故现场已搜寻到15具遇难者遗体
- 3D打印:为患者量身定制“骨胳”
- 广东广西等地有强降水 北方地区将有一次冷空气过程
- 柏林SRH大学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 砸了谁的锅
- 海口“三港”预约过海车辆持续高位运行 待出岛小车约6100辆
- 多彩旅游模式拉动新消费 激发文旅市场“新新”向荣
- “挑剔者”王勇:做好药 就是不能放过一点瑕疵
- 热门推荐
-
- 中国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 “晋商故里”山西晋中: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 一日游增幅高 错峰出行成趋势
-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
- 留学期间 筑牢安全防线
- 纪念上海台盟组织成立75周年大会举行:饮水思源 征程同行
- 2024带给我们的Passion
- “用人才”就会有人才
- 重庆授牌首批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 中国代表:阿富汗需要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持续投入和关注
-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
- “点燃”节前消费热情 多地拿出“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
- 波音预测中国未来20年需要8560架新飞机
- 北京为古桥“减负” 万宁桥一期修缮工程完成
-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 外媒:苏丹中部一村庄遭袭 多达100人死亡
- 售罄、火爆、开门红……“假日经济”再掀消费热潮
- 外媒:俄乌相互发动“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 焦点访谈:绿色发展 中国动力
- 发力产业 快手首次发布汽车行业品效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