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农民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亚军 点燃家乡人民诵读诗词热情
50岁农民工朱彦军夺得《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点燃家乡人民诵读诗词热情——
认真生活,吟唱生命
本报记者 康劲
50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当许多人在为是回乡守住几亩薄田,还是留在城里为“碎银”奔波而惆怅时,朱彦军却感觉自己“诗意的人生”才翻开序篇,“最好的自己”刚刚出发。
在周围人的眼中,朱彦军像是一道生命的光,不仅照亮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的舞台,也在他的家乡——甘肃静宁县点燃了崇尚经典、诵读诗词的全民热潮。
满腹诗书,随口吟咏
春节过后,静宁县迎来一场瑞雪,巍峨雪山、重重叠叠,在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的果园里,穿着一身旧工装的朱彦军正在修剪果树,聊起不久前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他仍然记忆犹新。
“登上这么大的舞台,谁能不紧张?”朱彦军说,但只要讲起诗词,就立刻思如泉涌,对答如流。
2月3日晚,《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民间出题人亮出一道“神题”——要求选手依照航天员太空漫游的动画情景答诗。朱彦军略加思索,诗句脱口而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评委和观众连连夸赞,掌声响彻全场。
决赛进入飞花令环节,飞的是“叠字”。朱彦军用“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诗句从容作答……
凭借满腹诗书和对诗词意境的深度揣摩,朱彦军从黄土高坡的小山村走上央视大舞台,荣获《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
生活中的朱彦军,总是随口吟咏,将琐碎的生活带入诗句的意境中。新闻里纵观天下大事,就背毛泽东的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生活中不顺心了,就背李白的诗,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
儿子朱保行记得,“有一次过年回家的路上,也是个雪天,我爸说了一句‘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意境瞬间就出来了。”
30多年间,朱彦军背诵了1000多首诗词,摘抄诗词的笔记本有厚厚一摞,七八个本子分门别类地记录着诗词原文、字词翻译和典故,随身还带着一本陪伴他20多年的《新华字典》,书页已经翻烂,撕裂的地方用胶带粘着。
作为水暖工,朱彦军曾辗转全国十多个大城市,每到一处工地,当地最大的图书馆或书店他必定要光顾。许多书买不起,遇到好诗好文,他会用手机拍下,等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铺上抄下来。
朱彦军说:“待在书店一整天,也不觉得饿,晚上回到工地啃馒头都是香的……”
风雨无阻,人生坦荡
早在2020年底,朱彦军就通过了《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的海选,但最终“出镜”却晚了两年。
当时,还在内蒙古打工的朱彦军接到央视导演的电话,告诉他可以来北京参赛了。但是,朱彦军和妻子一合计,“诗与远方”不能代替子女上学,“那年赶上疫情,只出门干了不到两个月活儿,女儿念本科,儿子要高考,打工挣钱要紧呀”。
“耽搁务工损失的工钱,由节目组承担,捐钱给你算工资。”导演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
但是,自尊心强的朱彦军更急了,“我们家需要钱,但必须自己挣!”
导演对这位倔强的农民工大哥打心底里佩服,俩人加了微信。2022年10月,《中国诗词大会》第8季启动,第5季导演向第8季导演推荐了朱彦军。
这一次,朱彦军没有拒绝,随着节目播出,他一“战”出彩。
屏幕上的朱彦军,诗词知识储备海量,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处处透露出质朴、豁达、自信和阳光。许多人惊叹:经历了怎样的付出才能达到如此让人折服的境界?
其实,生活中的朱彦军早已被诗歌滋润得从容而坦荡。
16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朱彦军主要做锅炉管道、漏水维修之类的工作。
“别人一天工钱180元,朱彦军必须给200元。”袁根义作为曾经的“工头”,对朱彦军在工地上干活的实诚、精致赞不绝口。
“作为一个平凡的农民工,也许不能成为别人的偶像,但一定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朱彦军说。
常年在工地打工,朱彦军并没有把孩子放到老家不管,而是走哪带到哪。他陪孩子玩魔方、九连环、数字华容道这些益智类玩具,给孩子教唐诗宋词。“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怎么‘涂’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10年前,夫妻俩将孩子们的学籍转回老家静宁,在县城租了间房,妻子陪读,朱彦军继续外出打工。简陋的出租屋,夏天雨水淹,冬天结成冰。后来,朱彦军拿出所有积蓄,还借遍了亲友,终于凑齐30万元,买了二手楼房,让孩子安心学习。
“爸爸舍不得花钱,舍不得为自己买书,却特别舍得给我们姐弟俩买书。”女儿朱灵现在已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正在读硕士,儿子朱保行正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诗词如同庄稼,朱彦军在这里,用30余年时间,收获了屏幕上的荣光,也收获了儿女一生的成长。
心中有光,做最好的自己
曾经,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在冰冷的工厂流水线边、在简陋的异乡出租屋里,朱彦军一遍遍咀嚼着李白、杜甫、陆游、白居易、苏东坡的璀璨诗文,在生活遭遇挫折的时候,找寻治愈的力量。
如今,从农民工到《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朱彦军在很多人眼中实现了人生“逆袭”。
其实,每年《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都会出现很多像朱彦军一样在烟火里谋生、在诗意里追梦的人。他们可能是外卖员、是农民、是卖菜大姐、是“窗帘夫妇”、是警察……是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既能“为五斗米折腰”,也能为梦中月、镜中花停留。
起初,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朱彦军并不出众,“年龄大、方言重”,许多人对这位西北选手“印象分”并不高。但是站在镜头前,从容咏诗的朱彦军就像一盏灯,寥寥几句就点亮了观众的心灵。
在家乡,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一直被朱彦军霸屏,他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的惊鸿一现和励志故事,让静宁人收获了开年最美的礼物。静宁县向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全县学生于2月2日和2月3日集体收看了《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9、10场播出,为朱彦军“打CALL”,全县也由此形成了一股崇尚经典、诵读诗词的“热浪”。
面对这些,朱彦军也很欣喜,他希望,“让更多人能爱上诗词,绘就诗意人生”,也希望,“能够重新出发,在余生做最好的自己。”
日前,朱彦军还收到了甘肃省总工会职工书屋的邀请,他将在“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交流会上,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与更多工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诗意人生。(工人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白皮书:北京已拥有大模型创新团队122家 数量居全国首位
- 广西多举措深化与东盟合作
- 北京将实施第三批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
- 海外网评:美国再爆窃听丑闻,“黑客帝国”本性难移
- 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 这份安全消毒指南请收下
- 从“因油而兴”到“以旅促发”,大庆试答资源转型考题
- 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浇筑首交“双百”答卷
- 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 古城泉州花灯俏 非遗传承人话传承
- 北京六大景区举办菊花展 开启秋季赏花之旅
- 浪潮信息彭震:加速智算系统创新,切实解决大模型算力难题
- 俄媒:俄海军上将莫伊谢耶夫被公开介绍为海军代总司令
- 以色列防长:加沙北部“高强度”战斗已结束
- 外媒:美国8月就业数据低于预期 加剧外界对其经济的担忧
- 探访夏威夷毛伊岛大火重灾区拉海纳:小镇几乎完全被摧毁
- 中国工信部:三方面发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 官方:旅泰大熊猫林惠被殴打致死系谣言
- 湖南芷江侗乡“长治久洁”成就特色乡村文旅
- 3月以来中国官方查获“特供酒”超66万瓶
- 湖南零陵种粮大户“抱团”当“田保姆”
- 热门推荐
-
- 中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船闸年过货量首超2亿吨
- 巴基斯坦西北部一检查站遭恐袭 已致16名军人死亡
- 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于意大利举办
- 辽宁抚顺一金矿发生坠罐事故4人被困 正在救援
- 突发!美国爱达荷州一在建机库坍塌 已致3死9伤
- 中国职业教育深耕埃塞俄比亚
- 拜登签署法案 结束美国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
- 【世界说】欧媒:应打破全球金融体系的不公正态势 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金融格局
- 南非豪登省发起公共医疗行业“微笑服务”活动
- 九年造《封神》:乌尔善的野心与耐心
- 河南招才引智大会启幕 各地花式“引”才
- 荆州通报一无人机坠落:无人机失控撞向构筑物后起火
- 6888元的露台酒吧跨年餐售罄!你为跨年仪式感花了多少钱?
- 外媒:冯德莱恩公布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委员提名名单
- 第六届重庆·奉节国际橙博会开幕 奉节脐橙品牌价值381.7亿元
- 生态环境部公布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美国北达科他州一列火车脱轨 有毒物质遭泄漏
- 文化中国行|当艺术系毕业生遇到汉画像石 走进“复活”的汉画舞蹈世界
- 困在“618”购物节规则里的中小商家
- 中国中车全球首发两款新型“绿色智慧”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