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汉字起源——到“华夏龙都”濮阳聆听“仓颉造字”传说
图为仓颉文化博物馆广场石刻 王迪 摄
中新网濮阳2月21日电(王迪)提到汉字的起源,很多人都会想起“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淮南子》《说文解字》等古籍记载中,正是这位“龙颜四目”的黄帝史官创造了最初的汉字,使得华夏文明赓续传承。位于河南省濮阳市的南乐县有着十分兴盛的仓颉文化,这里每年正月举办的仓颉庙会是豫北地区最大的庙会之一,2015年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记者跟随“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濮阳南乐县,在“华夏龙都”聆听和探索“仓颉造字”传说。
南乐县拥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的仓颉陵墓和庙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仓颉文化博物馆,包含有字圣坊、仰圣门、万古一人殿、藏甲楼、造书台等景点。博物馆里保存有不少明朝时期与仓颉相关的雕塑、碑刻以及名人题写的牌匾,可以看出历代人们对仓颉造字的敬重。此地也留下了诸如明朝天启年大名府知府向胤贤修碑“诈捐”、东陵大盗孙殿英改“藏经楼”为“藏甲楼”等遗闻轶事,让游客听来不觉莞尔。
据仓颉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庞新刚介绍,仓颉在创造文字和传授文字期间,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活动的足迹。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衣冠冢,比如陕西白水和山东寿光等地也有仓公、仓王、仓圣庙。“但仓颉陵庙这个名称,只有我们这里独有,因为我们这里是仓颉的老家。”庞新刚说。
就在仓颉文化博物馆地下,还埋藏有仰韶、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分析,遗址最下层为仰韶文化层,其次为龙山文化层,上层为商周时期的堆积,以龙山文化为主,堆积厚,延续时间长,遗物最丰富。而在濮阳,最著名的仰韶文化遗物莫过于1987年出土于西水坡建引黄供水调节池工程中的那条“中华第一龙”。
在濮阳戚城文物景区中的“中华第一龙”陈列馆,可以看到三组用蚌壳摆塑而成的动物图案。其中一组出土于一座墓穴中,墓主人为老年男性。墓主人东侧的龙形蚌塑便是“中华第一龙”。其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似遨游苍穹。蚌塑龙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高,而且从中国龙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头部、爪部、尾部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对蚌壳的科学测定,证明其年代为距今6460±135年,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形象最为逼真,内涵最为丰富的龙形象。
从“仓颉造字”的渺远传说到“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实物,华夏文明在濮阳丰沃的文化土壤里由虚入实。在深厚文脉资源加持下,濮阳正围绕做好文旅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积极谋划新布局,相信濮阳文旅的影响终将如古籍中记载曾经建都此处的颛顼帝一般,乘龙而至四海。(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被问现年80岁拜登能否完成第二总统任期,白宫发言人模糊回应
- 《中国奇谭》何以神奇?揭开背后的“流量密码”
- 厄瓜多尔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 全国大面积限电
- 免签扩容后深圳机场迎来广东空港首位免签旅客和首架直航客机
- 公募中考交卷:发行大幅下滑,分红不足千亿
- 台湾海峡中部发生3.7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有震感
- 医护人员连续作战 感到倦怠该怎么办?
- 儿童青少年如何缓解用眼疲劳、预防近视?听听专家怎么说
- 走近那些远程工作者
- 2024可持续发展青年创辩大会(海外)在杭州启动
- 业界“冷”思考:当“黑箱AI”遇到“医药未来”
- 王巍:凌家滩遗址可能成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
- 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一批遗存
- 15年悉心照料瘫痪丈夫 江西一妇女柔弱双肩撑起六口之家
- 当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听听专家怎么说……
- 广州发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 2023年虚拟现实教学应用创新大赛举行 全国37个高校团队同台竞技
- 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制度创新成果赋能千行百业
- 演唱会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音乐“流量”变城市“留量”
- 湖南常德河街:市井百态演绎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 热门推荐
-
- 赞比亚政党人士游行 抗议美方所谓“民主峰会”
- 安徽自贸试验区三周年:通关更智慧 通道更畅通
- 文旅消费新选择新体验(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 哈驻华大使努雷舍夫:“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经贸与投资合作的稳固推动力
- 广州白云站枢纽工程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 女子网购演唱会门票被骗 民警奔袭千里全额追回
-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
- 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揭牌成立
- 山西一新型柏型植物树木化石获国际命名
- 中国现存最早《茶经》版本亮相 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
- 法国艺术家维尔拉个人展25年后再回昆明
- 上半年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面料成交超1800亿元
- 宁夏“六特”产业2027年产值望达4300亿元
- 第四届消博会闭幕 西藏特色产品走上更大舞台销售额较上届增长12.5%
- “甜蜜经济”复苏?婚礼热潮正踏春而至
- 黑龙江省首例人工饲育环境下海豚繁育成功
- 北京开启“护考”模式:地铁开通“三优”通道、公交增配考点周边运力
- 正式加入!瑞典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
- 外媒:伊拉克一军事基地发生“巨大爆炸”
- 4D动画片《象之童话》亮相上海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