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火出圈 杂技艺术创新不忘本
天津市杂技团演员王磊,演出《三个和尚》。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天津2月5日电 题:《三个和尚》火出圈 杂技艺术创新不忘本
作者:张少宣 崔景圣
元宵节的清晨,天津市杂技团练功房内搬挪道具声、排练声不绝于耳,迎着照射进室内的缕缕阳光,一切都显得温暖而美好。
春节期间,登陆河南卫视“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的一个滑稽杂技《三个和尚》火出了圈,引起广泛讨论。它的表演者便是来自天津市杂技团的三位演员王磊、何然、王松。
传统文化借由荧屏和融媒体再一次引起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鸣。有人找回了童年的欢乐,有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人新奇于杂技还能玩得如此“有故事性”。
记者在排练场上与王磊和天津市杂技团的演员们聊起文化发展,聊着中国杂技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欣喜。他们说,每当谈起“中国文化”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太抽象。但当它以杂技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就像是有了生命。
传统杂技通过一个个高难度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今日的杂技,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更多手法吸引众人津津乐道。“三个和尚”火了,火的不仅仅是一个节目,而是传统文化在焕发新生后闪耀出的文化自信和创新之光。
儿时创意成就“宝藏节目”
登陆河南卫视的滑稽杂技《三个和尚》,以中国故事演绎中国式滑稽,复刻了70后、80后记忆中的经典故事。以动画片为创作背景及故事主线进行了艺术延展。
2018年11月1日,在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中,《三个和尚》曾获得当届滑稽比赛评出的唯一金奖。
不过,这并不是它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初创时的《三个和尚》从表现手法到节目形式也并非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模样。
尽管如此,当时它就曾斩获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文华奖创作金奖、第九届武汉光谷杯国际杂技大赛金奖、第四届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际马戏大赛银奖。
2023年1月23日,滑稽版《三个和尚》登录河南卫视“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后,在互联网引发好评如潮。不少网友用“童年复刻版”“逝去的回忆又开始攻击我”“滑稽杂技竟然看得我泪目”“没想到杂技能这么好玩”等形容词刷爆网络。
在天津从事进出口贸易行业的澳大利亚人艾迪,看过《三个和尚》,也伸出大拇指:“中国文化很淳朴,又好玩。节目中俏皮的音乐我太喜欢了,演员们竟然能把坛子耍得像手帕一样轻松,厉害!”
《三个和尚》春节期间迅速蹿红,实际上,它的创作过程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完善,最终成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样子。
年少时的王磊曾在天津市三毛艺术团学习少儿舞蹈,10岁时表演的舞蹈剧《三个和尚》曾获天津市少儿舞蹈大赛一等奖。彼时,台下的阵阵掌声在王磊幼小的心灵里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进入杂技团后,王磊熟练掌握了顶花坛技巧。在一次偶然翻阅到儿时的舞蹈剧照后,他和好友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石晓亮一拍即合,共同创造出借由京剧形式辅以杂技顶花坛为表现手法的节目《三个和尚》。
后来,节目经戏曲名家赵德芝指点,又将它与昆曲《双下山》结合,创作出杂技《坛技》。
通过演出,王磊发现《三个和尚》广受喜爱,为了让节目故事性更加完整,王磊开始萌生了复原童年回忆的想法。
改良后的滑稽杂技取材于1981年曾获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的经典动画,充分运用杂技门类里的“顶花坛”“滑稽小丑”“魔术”等专业技巧,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小和尚救火直至最后三人合力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落后思想,又宣扬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传统美德。
“那时候我们一共有四位演员,王磊、何然、王松、周晨光。周晨光扮演一位村姑,是故事的见证者,也起到串联作用。但在今年河南卫视播出的版本中,受时长所限,这个角色被去掉了。”王磊说道。
滑稽戏作为中国杂技的一个门类,有着千年的历史延续。如何寻找一种适应当代审美的方式,做中国式滑稽,一直是王磊和无数中国杂技人所追求的。
在欧洲出演滑稽专场时,王磊和搭档反复研究过“卓别林”“憨豆先生”等著名滑稽演员的表演特色,认为民族特色才是滑稽表演应该蕴含的中心思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定要深挖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题材来承载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创作出中国滑稽人自己的经典作品。”王磊表示。
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更鲜活
天津市杂技团是一个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院团,在团长刘军看来,老院团也要一直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现如今,全团演员230余人,近40多个杂技品类都能信手拈来。
“团里一直鼓励创新,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把杂技的路走得更远,拓展得更宽。首先,就要创作有精神内涵、有故事核心的作品。中国杂技以前讲究惊险奇绝,重技术而少故事。文艺作品没有精神内涵就少了感染力和生命力。”
无论是《三个和尚》,还是去年博物馆日天津市杂技团推出的“让文物活起来”,以杂技技巧复刻经典文物形象的作品,都是为了让历时几千年的传承变得好玩,把精神内涵赋予到文艺创作当中。
如今,互联网和融媒体将众多文艺作品推至大众面前,其传播速度和传播效应可见一斑。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要推陈出新,要打破常规,归根到底依旧是“内容为王”。
目前,天津市杂技团魔术演员刘芳,也正在打磨自己的作品——魔术《鱼韵流芳》,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再结合现代手段打造一出声光电相融合的新式魔术。
《鱼韵流芳》已入选“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作品根据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彩戏法《钓鱼》改编而来。
“为了提升节目质量和水平,把戏曲元素更深一步融入其中,把魔术技巧精雕细琢,我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传统戏曲和天津地域文化元素。”刘芳说道。
表演中,演员以京剧花旦的装扮和身段登台,熟练表演空手变鱼、空中抓鱼等技艺,舞台布景和节目环节采用和借鉴了杨柳青年画中的《连年有余》,并使用LED显示屏等先进舞台设备作为道具,艺术效果美轮美奂。
“天津人是玩鱼的行家,但是鱼不像鸽子那样可以驯化,而且鱼离开水太久会失去生命。”舞台上,让鱼缸中的鱼和水全部消失再变回来,是一项很大的挑战。2018年,《鱼韵流芳》在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经改良和完善后的节目,也即将走上舞台,并冲击未来国际上的更高奖项。
《三个和尚》和《鱼韵流芳》追寻中华传统的文化本味,让观众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引出对现实意义的思考。而杂技艺术也是一种行为文化,它有技、有情、有理,更有心.
如刘军、王磊、刘芳这样的中国杂技人,正在坚守着杂技艺术的“精魂”,他们创新,也不忘本,新创作,老传统,让这项艺术更加源远流长。(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嘉定艺术之光闪耀巴黎 助力中法文化交流
- 350件作品展示五年来江西美术事业发展新成果
- 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发布大熊猫幼崽新图片
- 一“头”一“尾”看种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将对无人机 电车充电桩等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新疆: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
- 泰国芭堤雅赴成都路演 冀加强旅游合作
- 美国“悔棋翻盘”破坏多边经贸秩序——起底美国贸易战反智本质述评之三
- 河北今年已开放共享城市绿地超6000公顷
- “免签”带动春节旅游潮 马新各界冀“放大效益”
- 成都多家博物馆已陆续恢复对外开放
- 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 环比降0.88%
- 专业人士提醒:“线下”植树建房晾被当心安全隐患
- 立春啦 多来点甜头儿
- 成都世园会开幕倒计时50天 参展城市实现五大洲全覆盖
- 首家宁德时代新能源生活广场在成都开业 展示近百款车型
- 徐俐加盟《生我养我的地方》 与湘籍名人返乡旅访
- 2024年多项民生措施将推出!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收了→
- 菲律宾南部海域发生4.7级地震
- 西藏产权交易中心成立拉萨房产签约服务中心
- 热门推荐
-
- 河南濮阳戚城遗址:龙虎相傍见证中原大地历史沧桑
- 能源工程建设提质升级 保障经济发展“电量”十足
- 人工智能助力天气预报前景如何?中外研究人员最新给出答案
- 预制菜进校园应十分审慎
- 看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中关村论坛展览“炫技”
- 稳中向好屡创佳绩 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持续前行
- 福建龙岩:黄连盂山上的救援故事
- 内行看门道,如何正确解读比亚迪负债率
- 助推“人产城”全面融合 天津打造城市更新片区新标杆
- 北京电影学院首部音乐剧《江姐》亮相“桃李杯”音乐剧展演
- 第二十一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签约超340亿元
- 中央民族乐团与景德镇市将在演出、创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 辽宁盘锦“1·1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调查结果公布:系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 入秋添凉意!今日北京最低温仅16℃
- “你好沈阳,天辽地宁”驻沈领事官员和外籍人士走进浑南棋盘山冰雪大世界
- 青海大部出现降雪致多地高速交通管制
- 三大优势彰显电影市场潜力
- 青海玛沁:5G为远程智慧医疗注智赋能,让患者告别“两地奔波”
-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灰翅鸫 系全省鸟类新记录
- 溺水事件频发 教你学会科学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