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热映,中国科幻电影“风起云涌”
中新社上海2月2日电 题:《流浪地球2》热映,中国科幻电影“风起云涌”
作者 王笈
太空电梯、无人机混战、月球核爆、数字生命……2023年春节,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以“硬核”的科幻表达、奇伟的宇宙想象、动人的人类命运故事,在中国引发观剧热潮及全网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时,该片累计票房已破29亿元(人民币,下同),官方授权模型周边众筹金额突破1.2亿元。
《流浪地球2》何以获得青睐?“风起云涌”的中国科幻电影又将行至何方?
“流浪”的硬核与温情
业内人士将《流浪地球2》视作中国科幻电影在新时代的又一次“破壁”。影片中“硬核”的科幻表达、中国式方案的“温情”成为多方评论的焦点。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流浪地球2》的硬核科技表现非常令人感奋,绚烂瑰丽的视觉质感和奇崛的宇宙想象空间令人叹为观止。在科技表达水准上,代表了中国科技电影的最高水平,也标示着中国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连我在北美的朋友们也称道,《流浪地球2》所达到的科技工业和艺术水准,已经可以与漫威、DC媲美了。”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大开大阖”的高科技场景中,还蕴含着小人物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寄寓了创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和积极的人生价值理想。“影像画面和情感饱满度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人类生存哲学思辨的高度,不仅产生巨大的艺术矢量,也使作品本体得到强有力的情怀和逻辑支撑。”李建强说。
“《流浪地球2》在吸收世界科幻电影营养的开放性中,进一步诠释和深耕了主题,所谓‘中国式方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认为,科幻何以能够硬核,影片的人物和故事首先要立得住;其次,视听真实感与奇观性要足够,如果能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则更好;再者,能否从“幻想”向“思想”跃升,将意识形态和哲学层面的探讨寄寓在视听和故事之中,启发追问和反省。
中国科幻电影波折“出圈”
1980年上映的国产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讲述中国科学家利用激光武器捍卫人类和平的故事,推开了新时期中国电影探索科幻类型片的大门。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因受到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国产科幻电影只是缓步前行,少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直至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异军突起”,为中国科幻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20年,中国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梁指出,从世界角度来看,科幻文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产生较大影响,诸如《星球大战》等顶尖IP都与科幻相关。“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电影强国建设,这就必须要针对世界性的文化热点,提出中国人的理解、想象和方案。今天我们正是在不断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杜梁看来,科幻电影不仅仅是对人类大脑的想象进行文化娱乐性的演绎,还有一定的预想未来、预演未来的价值。早期科幻片中的部分想象在当下已经变成现实,科幻因此成为人们阐释未来幻想的一个重要阵地。“《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时,外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整个地球推着走,中国人对于家园的情结为何如此深重,而西方电影里的普遍做法是再去寻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比如《阿凡达》。但中国人选择把家园和所有有关的回忆都带走,这就是一种中国式的想象和方案。”
浪潮已至,向未来“加速”
客观来说,当前阶段的中国科幻电影确有不足,李建强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整体的水准和能力。虽然近年来《独行月球》等国产科幻作品接踵而至,但数量忽高忽低、质量参差不一,这一轮“进击”更多的是“跟风”和“逐流”的产物,创作基础和类型意识尚嫌不足,观念聚焦和视野广度均有欠缺。“怎样自觉依托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和力量,帮助想象力成功落地,同时下大力气培植一大批既有雄心壮志、又有非凡实操能力的团队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不可否认的是,在《流浪地球2》热潮的带动下,中国科幻电影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中国科幻电影向未来“加速”,如何才能将“浪潮”推得更远?系列化、IP化或成为突破口。
杜梁指出,《星球大战》和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系列化创作,更易形成集合作用,自然而然地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但是国产科幻片恰恰在这一点上处于弱势。“我们看到很多国产科幻片只能形成暂时性的热点,不能产生长时间的文化热潮。未来还是要加强系列化、IP化创作,不光是在电影内部,也要与文学、动画、电视剧、游戏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多元的科幻作品网络。”(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各产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蔬菜“温暖”过冬 智能设施助力稳产保质
- 从乌镇之窗看见乘“数”而上的创新浙江
- 比利时前首相桂林探寻故友雕塑作品 感受桂林山水与艺术
- 全球知名书店品牌茑屋北京首店落地朝阳
- 云南建水:陶旅融合“双向奔赴”
- 平台数据:暑期县域旅游火 高星酒店预订量走俏
- 中国证监会: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 多地探索妈妈岗减轻生育负担 专家建议改为“亲子岗”
- 2023中食展(广州)开幕 全球顶级食材荟萃
- 广东河源一小轿车与大货车发生碰撞 致1死2伤
- 湖南2024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活动在永州举行
-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清明
- 新疆伊犁:“指尖”非遗焕发新活力
- 南昌被舞台背景屏倒塌砸伤的9名幼儿初步诊断为轻微伤或擦伤
-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启动 新设赛道聚焦数字文化融合
- 二〇二四中国入境游热潮涌动
- 台湾艺人黄子佼涉强制猥亵 被限制出境出海
- 小积分大文明 “绿色银行”让嘎拉村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发展实惠
- 感受文物中蕴含的绚烂传统文化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大棚蔬菜长得“欢” 特色农业添增收活力
- 热门推荐
-
- 广西宾阳县将推出民俗盛宴 千年“炮龙”舞动龙年
- 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处暑
- 就业促进周启航 中国银行助燃青年就业路
- 平价店受追捧,平价消费赛道能长期走下去吗?
-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 李白的书法《上阳台帖》,藏着哪些历史故事?
- 当书法遇上奥运:艺术家写“福”送“福”“为奥运喝彩”
- “中国正成为驱动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 京冀“两市三区”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举办
-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第七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启幕在即
- 以案说法:学生在校受伤 责任如何分担
- 过境免签再放宽 入境游升级深度游
- 慕思以优质睡眠助力游泳健儿出征欧洲,为体育强国贡献睡眠科技力量
- 开启新春文化之旅 774件中国艺术节作品在沪亮相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队到贵州省毕节市调研
- 赛诺菲启动新投资项目深化在中国市场长期布局
- 澳大利亚人每年因诈骗损失数十亿澳元
- 酒泉瓜州:“农闲”变“冬忙”,为明年丰收按下“确定键”
- 菲仕兰在广西巴马启动2023孤儿喝奶公益项目
- 面对人口变化,教育资源如何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