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脚印去“追风”:一部电视剧,唤醒一座城
阅读提示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开播后,大理的美景美食吸引着各地游客,随着春节假期到来,大理迎来了久违的旅游热潮。
“这里有清爽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还有无比奢侈的好天气。”最近,治愈系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大理的美景美食和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再次走入观众视野,也带动了当地旅游复苏。
剧中隽秀婀娜的自然风光与悠闲惬意的慢节奏生活,把郭沫若笔下“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的大理具象化地呈现出来,田园诗意的生活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跟着许红豆吃大理鲜花饼”“总要去一趟有风的地方”……不少人纷纷留言。
《工人日报》记者日前在大理采访时发现,借着《去有风的地方》这部剧的热度和春节假期,大理迎来了久违的旅游热潮。据美团数据,1月3日以来,大理春节假期的旅游订单量环比上涨超过11倍,景区、酒店、餐厅纷纷感受到旅游市场升温的暖意。
紧急增加两个停车场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主要拍摄地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凤阳邑自然村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电视剧播出前游客量在50人~100人,现在一天的游客量已经暴增到近3000人。”刘官厂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琴告诉记者,随着这一波打卡热,此前乡村为旅游规划的一个停车场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又紧急增加了两个停车场。
凤阳邑村是位于千年茶马古道的一个传统白族村落,日前,记者顺着村口的小道一直往里走,平坦的水泥路渐渐变成了古旧的石阶,两侧的土库房高低错落分布,耳旁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藤条爬在土黄色的墙面。
据介绍,《去有风的地方》拍摄取景地的布置经过双方多次沟通,力求一砖一瓦一墙一草都体现古村落的原汁原味。“喜欢电视剧的观众可以长期来小院打卡互动,实地感受电视剧里的场景。”陈琴说。
记者在村落巷道间穿行时看到,村民在台阶上聊天、打盹,安闲地生活。游客在古院落学习扎染、体验制作陶艺,俨然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陈琴介绍说,植物染、陶泥、咖啡等业态早在6年前就已经引进,将产品和游客共享,游客在村子的小院可以深度体验式旅居,共享一种生活方式,“几个朋友约着在院子里吃个晚餐,自弹自唱玩点音乐,非常舒服。”
电视剧是催化剂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写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这是中国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取景地沙溪古镇、喜洲古镇、凤阳邑、云龙天灯海坪等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去偶遇“许红豆”与“谢之遥”,开启治愈的“有风”之旅。
来自云南昭通的杨敏告诉记者,“许红豆”从大都市忙忙碌碌的日子到适应悠闲生活的过程很温暖也很治愈,“谢之遥”在创业过程中帮助村民乡村振兴,非常激励年轻人,找回自信,找到重新生活、重新出发的力量。
记者日前在取景地之一“有风小院”采访时发现,小院门口已经挤满了游客。
“天特别蓝,每天可以晒晒阳光,在洱海边走一走骑行一会儿,很放松。”来自江苏南京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她对大理就有好感,电视剧相当于催化剂,看了之后觉得特别美好,1月9日晚就买了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喜欢旅游的丁丁告诉记者,虽然从大学到现在已经去过大理五六次,景点也都去过了,但看了剧后还是想再去一次,找一找剧中人的足迹,和阿奶坐在咖啡馆晒晒太阳,在洱海边吹吹风,学做手工……感受当地的慢节奏生活。
美景美食关注量同步上涨
从《五朵金花》到《心花路放》,再到如今的《去有风的地方》,从苍山洱海、蝴蝶泉、大理古城到沙溪古镇、凤阳邑,大理被冠以悠闲、治愈之名,也在影视作品的呈现下让人心驰神往,随之而来的是旅游经济的向好。
1月16日,大理州景区(A级景区及洱海生态廊道、理想邦)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而在1月9日接待游客量为5万多人次。
大理市客栈协会会长李海忠介绍,目前大理有约7000家客栈,1月初的预订量上升很快,从近段时间的预订情况看,环洱海周边等位置较好、风景观赏条件好的客栈很早就已经订完了。
黄焖鸡、乳扇、鲜花饼、炸洋芋、樱桃酒……电视剧中,大理的美食不断出圈。数据显示,该剧开播以来,剧中同款美食的搜索量不断上涨。
其中,“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的乳扇搜索量涨幅最大,同比上涨544%,由新鲜玫瑰腌渍制作的鲜花饼搜索量同比上涨215%,菌子火锅、炸洋芋、玫瑰茶、包浆豆腐等搜索量也均有上涨。
“已经点过过桥米线、酥皮鲜花饼、玫瑰乳扇卷、炒饵块的外卖了,剧里的美食都太诱人了,总是忍不住想立刻吃到,边看剧边吃,假装我也在大理。”在北京海淀工作的刘黎告诉记者,最近因为追剧,她“解锁”了很多以前没尝试过的云南美食,“因为工作我没法立刻前往大理,但能同频吃上当地小吃,也算让我的舌头抢鲜体验一把‘大理风情’。”
在陈琴看来,电视剧给“有风小院”所在地凤阳邑带来很高的热度,但不希望凤阳邑只有一时的热度,而是希望当热度退却后还能长久地治愈人们。
“我们在文旅规划上打造了村庄旅游环线,还有半山茶园,可以俯瞰整个海西的田园风光。”陈琴说,希望能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营机制,持续发展下去。
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3月6日起西安青岛符合条件人员可申领往来港澳“个人旅游签注”
- (走进中国乡村)走进“中国温泉之乡”温汤镇:银发族乐享“硒”式养生
- 文化“春雨”润边疆 开启京新文化交流新篇章
- 如此“仪式感”有必要么?北京一女子卖车,请交响乐团来举办仪式
- 台湾青年“黄土地”上秀脚法:始于足球,不止于足球
- 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2024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 北京禁飞“低慢小”航空器
- 持续探索宇宙和人类认知前沿
- 广西柳州轨道集团:将对违建轻轨墩柱进行拆除
-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BC电池时代来临,“奢侈品”开始走向大众市场
- 京津冀服贸会上全球招商 重大项目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 抖音:重点打击造谣蹭热、侵犯隐私等水军行为 处罚账号超133万个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国际最新考古研究:埃及金字塔起初或沿尼罗河支流建造
- 青年画家吴霜绘画作品展再现“又一年花开”绽放春意
- 人民时评:进一步激活暑期旅游市场
- 第32届广州博览会开幕 低空经济吸睛
- 5年走进1468个社区 北京链家老人手机课堂惠及12万人次
- 云聚年轻力量 上海夏季音乐节云开幕
- 来点刺激找回失踪的味觉嗅觉
- 热门推荐
-
- 考证武王伐纣时间为何用了2000年
- 俄外交部宣布驱逐两名美国外交官
- 东北储秋菜进行时:年轻人接棒传统乡俗
- 硅谷银行重新开放 储户形容心情:犹如从地狱回到人间
- 穿汉服品古乐 鄂台青年共赏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 机构:泰国社会“老龄化”推高医疗保健支出
- 江苏徐州“植物”勇闯海外
- 撤军两年后资产仍被美冻结 制裁下的阿富汗艰难重建
-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谨防“神奇洗菜机”推销骗局
- 拯救老屋,不只是拯救记忆
- 调查显示看过科普短视频的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比例更高
- 2024年“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开学礼在北京举行
- 恐永久失联!日本小型登月探测器已无法与地球通信
- 打造中部算力新引擎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揭牌
- 支付宝上缴错电费怎么办?
- 长三角四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 促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
- 浙江瑞安龙的“船”人:打磨技艺46年 难舍龙舟情
- 从磨刀山“看见”最早的广东人丨文化中国行
- 以军称已完成在加沙城南部的军事行动
- 报告:惠民保正迈向以规范和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