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览入口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于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也是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
殷墟甲骨 文化根脉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专题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资料图片、相关研究成果集锦等,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突出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揭示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亮点展品包括记载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的龟腹甲残片甲骨2174,上面的“兔”字象形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5405,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218字,内容为向殷先公和山神祭祀;甲骨5509记录了商代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之一;甲骨6006经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展览结合互动科技,通过多样化的创新设计进行场景复原,设置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以及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呈现震撼、绚丽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居延汉简 历史见证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简文内容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居延戍边吏卒的工作生活面貌。“居延汉简”专题包含“有册有典”“流沙坠简”“居延汉塞”“大漠孤烟”“手不释卷”五单元,展出展品总计81种,155件。
亮点展品包括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论语·知道》(仿制品)等,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癸亥诏》。20世纪30年代在居延地区发现的第一批一万余枚汉简,现绝大多数藏于中国台湾。其间流散出四、五十枚,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两枚,根据“肩水金关”简文可确定为居延汉简。本专题中另展有一枚70年代居延地区出土的现甘肃简牍博物馆藏“肩水金关”简,两枚分属两批出土的“肩水金关”简在本次展览中得以重聚一堂;《塞上烽火品约》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它是匈奴入侵居延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报信号的规定,示警办法包括了举示烽火、燃烧积薪等。
展厅中设计了还原居延地貌的微缩场景,装饰采用了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与简牍等元素,观众置身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恢弘壮阔、苍凉无际的边塞风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控大屏,查询了解居延地区考古调查与简牍出土等信息。
敦煌遗书 中古传奇
“敦煌遗书”专题由“世界的敦煌”及“敦煌的世界”两部分组成。展品共计49种50件,全部藏于国家图书馆,另外还有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提供的数字壁画资源。
亮点展品包括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的《四分律初分》,是现存最早的抄本,同时也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还有为抢救敦煌遗书,1909年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呈送清学部的样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它完整保存了卷轴装书籍的形态;《逆刺占》体现了兴起于南北朝,通过预测来卜者所卜何事及其吉凶的占卜术;海内孤本吐蕃统治时期(8到9世纪)写本《李陵变文》,是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占领沙州后,汉志不灭的沙州人呕心沥血之作,寄托了沙州人痛苦、哀怨、愤懑、不甘的情感,启功先生曾整理校录;还有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唐龙朔三年(663)写本《春秋穀梁传桓公二》等。
展览选取了不同时期敦煌石窟的纹样、佛像等元素,并在展厅中大面积采用经典洞窟壁画,营造出璀璨瑰丽的敦煌特色,展示敦煌遗书中盛衰相继、融汇中西、异彩纷呈的中古世界。
明清档案 国家记忆
明清档案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该专题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内容,展出展品69种123件。
亮点展品包括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明崇祯七年(1634)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共同参与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原内阁大库善本古籍(仿制品)等。
展览还通过大幅墙面投影的形式展示巨大尺幅的舆图、金榜,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庄重沉稳、富丽恢弘的大国风范与皇家气象。
据悉,在展览开始预展的同时,国家图书馆还结合展览主题,与京港地铁联合主办的M地铁·图书馆推出地铁公益文化项目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活动,在京港地铁多个地铁站进行推广宣传。京港地铁沿线的地铁灯箱、步梯等也将呈现精美文物海报,为公众出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乘客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物与展览详情。(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起步成势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图解】强国之路丨中国制造强筋壮骨由大向强
- 探访浙中怀鲁村:“东阳马生”的“孔子情怀”
- 2023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 吸引投资达1545亿元
- 北美票房:《刺猬索尼克3》蝉联冠军
- 美资深调查记者:“北溪”被毁给欧洲经济带来“灾难后果”
- 86.8%受访者呼吁加强治理家政维修服务行业
- 与招生办零距离交流,高招直播间里有“高招”
- 广东台山早餐油炸小吃“炸”出乡味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中方坚定支持柬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网友发布“三亚被宰记” 当地凌晨通报调查情况
- 湖南芷江侗乡全域环境“勤整治” 乡村加速焕新颜
- 春节假期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车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 百万粉网红“一夜消失”,炫富拜金就该“凉凉”
- 《我与地坛》(2024典藏版)全新首发
- “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 美国众议院罢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职务
- 山东打造城乡末端物流服务站 推动农特产品“上行”
- 2023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5683亿美元
- 俄公布美在乌生物实验室最终调查报告:美企图研发通用基因工程生物武器
- 热门推荐
-
- “2024海峡职工论坛”在厦门举办
- 广西加强“人防+技防”地灾监测预警 成功避让和有效预警15起地质灾害
- 刚果(金)政府军收复多座被叛军占领的城镇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救援进入第三天 专家初步分析灾害成因
- 青海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 降雨致多趟列车停运
- 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 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北城车辆段封顶
- “前方到站:高兴站!”首趟务工返乡专列已抵达“快乐星球本部”
- 有没有见过 五颜六色的胡萝卜?
- 飘香七十载,探访中国胡椒“兴隆之路”
- 中国试点开行整列高铁快运动车组列车
- 龙纹里的中式美学
- 当好高端阀门产业“链主”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辣椒迎丰收 特色产业唤醒“沉睡”土地
- 宁古塔苦寒无比?且看今日鱼米之乡
- “夜京城”住宿出行一站式服务将更完善
- “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将在山东尼山举办
- 民航局:上半年国内国际民航运输生产规模均超2019年同期
- 首届“索尼—《自然》技术女性奖”入围名单公布 7人将角逐3获奖名额
- 端午临近 新安中医赶制药囊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