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越深入中国文化越感到幸福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越深入中国文化越感到幸福(海客话中国)
弹指一挥间,乔治·西内迪诺远渡重洋从巴西来到中国旅居,已达17年之久。他将自己漫长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视为自我思想与人生的重构,是朝有着“异国情调”的中国的深拓。对他来说,钻研中国语言文化愈持久深入,愈因沉迷其中而倍感幸福。
漫漫中国文化求索路其修远兮
今年,西内迪诺的《南华真经(庄子)内篇——葡语解析》在巴西付梓出版。在该书的编译过程中,他眼前时常浮现出儿时记忆中的庄子形象。他的父亲虽为地道的巴西人,却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家中也不乏中国书籍,这份机缘使他在未满10岁时便接触到道家典籍与相关图书。在亲近东方文化的家庭氛围中,他潜移默化地获取了关于庄子的初步认识。庄子以逍遥自在的方式去理解存在和追求人生幸福的精神气质,吸引着少年时期的他探求心灵的自由。
尽管如此,中国与巴西毕竟相隔甚远。西内迪诺原以为,中国对他也许会永远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国度。不曾想,及至而立之年,他在巴西利亚结识了其时正在当地执教的胡续冬等一群年轻的中国人。与他们在一起感受中国音乐、电影、烹饪,使西内迪诺逐渐领会中国式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亲眼见证和体悟到中国和谐人际关系的力量,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自此,他获得了自己钟爱并乐于频繁使用的中文名字——沈友友。
其后,他与一次短期的中国文化之旅不期而遇。2005年,他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中国文化实地考察课程。在甘肃,参观了夏河县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和兰州的西关清真寺;在福建,登上了泉州的清源山,观瞻了老子像和弘一大师的舍利子;在北京,游览了胡同里弄和老房子,造访了道教圣地白云观,欣赏到道教音乐和道侣们踩着踏罡步斗的身姿。这些都令他甚为震撼,对中国文化更为痴迷。
这次中国之行是促发他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契机。自此,他毅然决定留在中国,立志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身于学习中文、研读中国文学经典、探究中国文化精华。为此,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佛学高级进修班,赴北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注重走出学术象牙塔,到中国各地了解风土人情和当下生活状况。他还善于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者为师,悉心学习佛家、道家、中医和书画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的深厚沃土中,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终有所成。
用中葡双语阐释中华典籍
如今,西内迪诺已然成为葡语世界首屈一指的汉学家。他成功跨越了中葡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的障碍,从原文入手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娴熟自如地使用中葡双语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葡语杰出摆渡者。
他深入探究中华传统美学与文艺等问题,从具体文学典籍与文论经典入手,刊发了《殊途同归:古代文艺论与经典传统》《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一种思路》《自我表现与自由的可行性:竹林七贤的实例》等多篇文章。同时,他还立足自身的跨中葡双语实践,针对中国文化经典葡译过程中的难题,发表了《毛诗〈大序〉翻译与阐释》《〈汉书艺文志〉诸序译评》《陆机〈文赋论〉:葡译及初步的探讨》等文。
在西内迪诺看来,只有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原语境中,方可对其予以深入理解,也才能更好地将这些典籍译为葡文。为此,他系统学习了汉字古音知识,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差别,继而研读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并深入了解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阐释与传播历程。
自2012 年至今,他经过10年磨砺,已在巴西、葡萄牙等国相继出版了《论语——葡语解义》《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葡语通释》等多部中华典籍编译本。
西内迪诺的《论语——葡语解义》注重遵循古代汉语原文的用词、语法、风格规律进行译介,采用通俗流畅的葡语评介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世界。这是首部由古代汉语直译为葡语的中国文化经典,也是迄今唯一一部附带详尽解读的《论语》葡译本,为葡语读者提供对《论语》原文最“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和最贴近中国思想传统的解读感悟。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葡语通释》恪守“一个字,一个意思”的译介原则,不仅开辟了将《道德经》从古代汉语直译为葡语之先河,而且还是葡语世界首个翻译并研究河上公注释的译本。该书引导葡语读者体悟《道德经》的深邃玄妙和广博精微,进而助益其理解该典籍在中国早期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他编译出版的《论语》《道德经》葡语版本都是有着600多页的“大块头”,但却在葡语世界深得读者青睐。这得益于他凭借自身厚重积淀,围绕儒家、道家文化展现中华文化辉煌历史的出色译介工作。
期待中国文化更好走进葡语世界
葡语世界长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理解与接受中国文化对其而言并不容易。同时,由于大多数巴西汉学家不懂中文,他们译介中国文化通常需要借助其他语种的转译资料,这难免造成中国文化在葡语国家传播中的衰减和失真。尽管如此,西内迪诺仍对中国文化在葡语世界的传播前景持积极态度。他认为,让操葡语者直接接触中国文化思想并非上策,而是应先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基础的中文训练,如此可更为便捷地引导其逐渐了解中国语言所倚重的文化根基。
言及中巴文化交流,他认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互动前路光明。在他看来,目前巴西在中国语言教学与文化推广等层面渐有成效,已有近10所孔子学院。此外他还多次建言献策,呼吁中国方面能为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巴西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提供到中国留学读研的便利条件和奖学金支持,从而培养更多掌握中文的汉学专家,以发挥他们在葡语世界里的中国文化使者作用。
推动中国文化更为深入地走进葡语世界,是西内迪诺始终追寻的目标。他提出,应先精准把握普通巴西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所在,有的放矢地予以推广。比如,太极拳等武术项目较为契合喜爱体育运动的巴西民众的需求;当代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声誉日隆,在巴西也形成了日益壮大的观众群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典籍凭借多元且丰厚的文化蕴涵,延拓了葡语民众的精神层面,近年来相关受众激增。由此,他建议不妨以这些为切入点,由浅入深、从俗到雅逐渐推动中国文化在葡语世界落地生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独具特色,必将给葡语世界带去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体验与思想碰撞。对此,西内迪诺充满期许。他坚信,以和合包容思想为内核的中国文化,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定能更深更远地走进葡语世界,并在持续对话中形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2月21日 第 07 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AI治理的“乌镇答卷”:数智未来,安全与发展如何并行?
- 商务部:正研究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综合性文件
-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启动
- 国家邮政局:3月份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同比上升3.3分
- 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广东 粤海面风力持续加大
- 黑龙江省最大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基地将落户肇东
- 助民企 “建”行动丨创“五全”模式 助民企高质量发展
- 以独特视角探索家庭新叙事 《烟火人家》迎暖心收官
- 中国民众尽享文化春节 多地景区博物馆迎客创新高
- 5吨医疗废弃物被倾倒 呼和浩特警方破获环境污染刑事案
- 楼市“暖风”为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 中新健康丨专家:眼免疫性疾病致盲率高 吁完善诊疗体系
- 共话新质生产力|部长们谈新质生产力,人才成为重要关键词
- 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工程今年下半年投用 滚装汽车年吞吐量将翻倍
- 深圳铁路10月11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 广西科技创新持续取得新突破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脑机接口时代正在到来
- 湖北省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
- 中国气象局发布“202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 月圆情浓好“食”光 月饼你真的吃对了吗?
- 热门推荐
-
- 宁夏银川一施工工地吊车吊臂倾倒 受伤人员已被送往医院
- 对“第三方测评”多个心眼
- 一季度马来西亚吸引外国游客580万人次
- 巴西减税以降车价 “巴西制造”受益多
- (走进中国乡村)青年创业者“入驻”田园 “新业主”焕新乡村文旅
- 给死亡以“生之解答”
- 央行谈提前还房贷:支持鼓励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
- 从蓝图变实景:“未来之城”雄安迈向现实
- 渔民上岸之后,就业怎么解决?还有哪些现实问题?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六处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 多方位“包容、理解和支持”才能成就体育电影
- 哈马斯拒绝最新停火协议 哥伦比亚宣布与以色列断交
- 著名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逝世
- 众志成城筑牢堤坝——河南南阳防汛救灾纪实
- 北京加强环卫作业 全面开展灾后清淤清扫工作
- 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中资企业利用香港开展跨境融资
- 两艘偷渡船在突尼斯海域沉没 至少29人遇难
- 新疆察布查尔县逾6万亩牧草紫花苜蓿收割忙
-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去世
-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年蝶变 华媒“洞见”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