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旅观察:能在西湖群山上题刻的都是什么人?
宋高宗“忠实”榜书 魏祝挺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16日电 题:杭州文旅观察:能在西湖群山上题刻的都是什么人?
记者 童笑雨
来杭州西湖看什么?“西湖十景”一定榜上有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点位:摩崖题刻。
12月15日,“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在浙江杭州开幕,现场展出拓本208件,完整展示自唐代以来西湖摩崖题刻的精华。
摩崖题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等。
自唐宋以来,在杭州西湖周边形成了上千处摩崖题刻。唐代题刻集中在天竺寺、定山风水洞等地,五代吴越题刻主要以造像记为主,宋代题刻集中在飞来峰、南屏山、烟霞岭等地,元代的题刻多为造像记,明代题刻则以大字榜书为主。
能在西湖群山上题刻的都是些什么人?展览负责人、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魏祝挺说,这得分朝代来看。
目前在西湖群山上发现最早的题刻来自唐代,现存数量最多的是北宋。这一时期,题刻的大多是有官衔的文人,如北宋文学家苏轼,杭州知州、司马光之父司马池。
吴越国和南宋时期,杭州是“天子脚下”,文人不敢随意题字,现存的题刻就少。因为国王、皇帝会题刻,比如吴越国王钱镠的郊坛题名,以及宋高宗赵构在圣果寺题刻的楷体“忠实”二字等。
为何题写“忠实”二字?魏祝挺推测,南宋在杭州定都后,圣果寺改成殿前司衙,是南宋禁苑,皇宫的服务机构尤其是御林军,就驻扎在这里。赵构的“忠实”就是写给御林军看的。
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的题刻最多,其中乾隆题刻的现存还有几十处。
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此时四海平定,康熙龙心大悦,为“西湖十景”题了名。后来,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把他的诗刻在康熙题字的石碑背面,共计60首。
因一些历史原因,现“西湖十景”碑中,只有“苏堤春晓”和“曲院风荷”为康熙和乾隆御题真迹。此外,在杭州西湖边的南屏山上,还有乾隆题刻的“入云”二字,以及题写的《游小有天园登绝顶》一诗。
除了这些达官贵胄,魏祝挺说,普通人也有题刻的需求,但他们更多是请僧人造像。
如今,在旅游景点题刻,是不文明的现象,为何在古代反而是时髦,成为一种潮流?
魏祝挺表示,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北宋崇文,文人墨客寄情于自然山水,每游览一处便在山体上题刻,在当时这便是雅士风范,是值得追随和提倡的。
后来时代更迭,这一风尚也流传下来。对后人而言,这是一笔景观财富,也是文化财富,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是历代文献的补充。如唐代杭州刺史卢元辅在杭州飞来峰顶神尼舍利塔院留下的《游天竺寺》诗刻,可弥补《全唐诗》之阙。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农历三月初二这一天,苏轼去西湖哪里玩了,学界也在研究。从南宋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一天苏轼从州治去慈云岭,再过龙华寺,游览了大麦岭,最后到达天竺寺和韬光寺。
但根据魏祝挺在浙江省博物馆库房找到的拓片,认定这一天苏轼去了孤山智果院,而非天竺寺,推翻了800多年来人们对苏轼游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他推测,苏轼去大麦岭、天竺寺的那一天可能是同年的二月初二。
在很多人看来,关于苏轼行踪的研究,只能充当趣闻,但对于文学和历史爱好者来说,他的行踪研究已经细致到了每一天。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看,北宋时期的官员从杭州州治的北门还是南门出发游湖,都值得考虑。在这个过程中,西湖群山题刻就是极好的一个佐证。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20周年。在记者看来,西湖摩崖题刻是中国书法、诗词文化的一个活化石,也是杭州西湖景观发展史的实物见证,奠定的是后世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格局。
但这一历史文化景观不仅要可观赏、可研究,还要做好保护与利用,让后人可怀古、可游览。
一方面,要提升这批摩崖题刻文物保护等级。
据悉,在杭州,鲜少有“国保级”的摩崖题刻,有些甚至连文保点都不是。更严峻的事实是,这些题刻正变得越来越光滑,因为酸雨,它们消失的速度比历代都要快。为摩崖题刻做防水保护,如修建排水沟、设置保护罩或是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文旅融合的好文章。
摩崖题刻是古人游览线路的体现,文旅部门可还原部分游览线路,推出“跟着历史名人游西湖”路线,让当代的游客走白居易、苏轼等走过的路,看他们赏过的景,这不仅是西湖文化历史的活化,亦避免游客走马观花式旅游,让他们深入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底蕴,这也恰恰是文旅融合的体现。(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尺素金声丨稳扎稳打,2024中国经济“上半场”量增质升,“下半场”值得期待
- 美国中央司令部:多架美国F-15E战机抵达中东
- 江苏南通交通事故最新通报: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正在进行
- 中国企业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 成都文化旅游推介泰国专场活动在曼谷举办
-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
- 山西受暴雪天气影响:交通受阻、景区闭园、多地停课
- “一亿棵梭梭”十周年:募集善款超4亿元,推动超6亿人次参与
- 规范研学市场 给孩子们一个“边游边学”的研学之旅
- 爱心托管班缓解职工“带娃难”
- 美国将2家中企列入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 商务部回应
- 国家外汇局: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24亿美元
- 202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产业营收同比增13.92%
- 广西柳州 “玉藕”新上市 清甜“百搭”远销海外
-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建言:2050年全面建成智慧公路路网体系
- 淄博手艺人传承农村老手艺 千层底布鞋渐受新生代青睐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 黄河岸边有人家 作家学者山西太原分享文学中的黄河故事
- 实现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
- 英国诺丁汉市政委员会宣布该市事实性破产
- 热门推荐
-
- 春节出游警惕“低价游”陷阱
- 菲律宾7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5% 创五个月以来新高
- 南珠高铁南玉段开始满图试运行 预计2024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 土特产变“新国潮” 这个展会上中国品牌“新花样”真不少
- 江苏南通一仓库发生火灾 1人因骨折送医治疗
- 特朗普要求美国最高法院暂停执行TikTok强制出售令
- “猴痘”是什么?有哪些传播途径?这些知识你要了解→
- 刘若英:说好的“下次见” 让你们等了三年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坑惨盟友 加拿大被迫应战
- 桂琼海关联手破获走私槟榔案 案值约900万元
- 在线家政维修服务“小病大修”等乱象何解?
- 孺子书房何以解锁“书香”南昌?
- 重庆破获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 主犯回国自首
- 班主任罚学生惹家长不满引诉讼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重庆首个市级“一卡通”社区:小卡片装下便捷生活
-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首次亮相京城
- 浙江龙游:寓外商会情系家乡 助农助学报桑梓
- 橙色预警 暴雨袭海口
- 生态环境精准分区管控 让建设美丽中国有了“绿色标尺”
- 辽宁:家电以旧换新 最高一人可享受16000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