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马晓辉:二胡像中国人,低调却有张力
“二胡就像中国人,低调谦和,同时很有智慧和张力”——马晓辉:为二胡“鸣不平”的文化使者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杜雅楠 报道】“二胡只有两根弦,但这两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宇宙阴阳理念,一根弦代表逻辑,一根弦代表感性……”中国上海民族乐团著名二胡演奏家、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统战部知联会理事马晓辉近日接受《中国新闻》报专访,倾谈其所悟的“二胡哲学”。这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是舞台上典雅端庄的“胡琴女圣手”,也是朋友眼中的“二胡仙子”“现代玉娇龙”。她用数十年穿梭东西方舞台的从艺经历,不断探索二胡的表达边界,也为中华文化在海外觅得越来越多知音。
“二胡的魅力在于简约和深刻”
作为中国当代二胡演奏界的代表性艺术家,马晓辉为乐坛留下了《天山牧羊女》《悲歌》《命运》等经典作品。然而,她与二胡的结缘却是不期而遇的巧合。
成长在一个“文艺范”知识分子家庭的马晓辉,幼时家中有三样乐器,小提琴、手风琴、二胡。马晓辉误打误撞选择了二胡,那时她没想过它将成为终身专业。
直到13岁时,她离开家乡成都,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求学。当年去学校报到时,中国知名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曲作者之一的何占豪亲自到车站接她。入校后,马晓辉师从著名二胡教育家王乙,从此走上专业道路。
二胡古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经过多民族文化的浸润和融合,不断升华,终成中国传统民乐的代表性乐器。但少年时的马晓辉,没少为一些外行对二胡的刻板印象“生闷气”。
“每当我介绍自己拉二胡的时候,人家真的会投来看不起的眼光——一个长得挺洋气的女孩,怎么学了个‘讨饭’的二胡?我就一直为二胡鸣不平。”马晓辉说,“二胡的外表可能没有小提琴、大提琴那么洋气,相比钢琴好像也简单、朴素了一点。但越简单的东西越难,我觉得二胡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简约和深刻。”
在马晓辉眼里,“二胡的两根琴弦可以代表太多东西,1+1=2,再加上弓,就是三生万物了。我不能说二胡无所不能,但二胡确实风情万种,它既东方又西方,既传统又现代,它不止于悲,也可以传递人的喜怒哀乐……二胡也蛮像中国人的,低调谦和,同时又很有智慧和张力。”
一曲《茉莉花》征服世博官员
20余年来,马晓辉一直坚持在海外推广二胡文化。在联合国、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级舞台,她曾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二胡演奏家。2003年她首创制作的“二胡与世界握手”、2006年制作的“音乐与心理——二胡艺术疗愈之美”及2011年制作的“回家圆梦”等全球巡演和赏析讲座,在欧美亚非诸国已举行千余场,她也被誉为中国的“丝路公主”。
舞台上,马晓辉多喜以中式传统女性的装扮示人,但她天南海北的演出经历和作品中呈现的多元气质,却让人领略到她温婉形象背后,飒爽义气的另一面。
马晓辉在荣获奥斯卡原创音乐大奖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中担任二胡独奏,有乐评人评价她是“现代玉娇龙”;还有朋友说她像“吉普赛女郎”,凭借一己之力,在世界上传播二胡文化。
马晓辉也自觉不可思议,“这么多年一个人云游世界,拿几把二胡,没拿政府一分钱,完全是靠市场走出来的”。
马晓辉始终坚信,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仅有理论知识不行,还需要民间“践行”的力量。以琴为媒,知行合一,马晓辉在越来越多元的舞台上担当起中国文化使者的角色。2007年,她担任“特奥会”爱心大使,2010年成为上海“申博文化大使”,2020年担任“全球世博文化大使”,2022年成为“联合国和平艺术家”……
马晓辉向记者讲述了她参与上海申博的一段经历:“当时去非洲游说,谈判过程一度很紧张,后来一次午饭后,我给世博局官员拉了一曲《茉莉花》,整个氛围顿时天壤之别,一下子就轻松了,大家变成朋友了,这就是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走出国门的这些年,马晓辉不仅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壮大,也观察到了华人群体的变化。
马晓辉回忆道:“在海外经常与侨界打交道,‘四海同春’的慰侨演出我也经常参加。早期华人的力量很薄弱,我的一场音乐会中,经常是偶尔只看到一个华人观众。但到后期,特别是世博会之后,台下的华人观众越来越多,海外的许多活动也都有华人参与。我觉得华人地位不一样了。在慰侨演出的时候,当地华人以我们为荣,我们其实也以他们为荣,特别欣慰和温暖。”
“期待音乐能慰藉和疗愈生命”
近年来,除了舞台演出和二胡文化推广,马晓辉担任了众多社会公职。“我做了三届上海政协委员,同时是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她说,“我从来没有缺席过政协会议,天大的商演都会推掉。”
她的提案多关注美育方面和音乐疗愈等话题。“主要是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东西方礼仪,然后结合美育、音乐疗愈进行建言,包括如何用音乐来净化、融化心灵,提高审美。”
与许多艺术家坚持音乐厅路线不同,马晓辉热衷于跨界尝试和探索,倡导将高雅的音乐艺术呈现给普罗大众,“所以我入驻抖音了。视频号做起来了,有网友留言说晓辉老师‘下凡’了”。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马晓辉首创制作了一系列公益音乐雅集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她说,“一直在用音乐传播正能量。越是当生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越需要通过文化艺术,特别是音乐来慰藉和疗愈”。
未来,马晓辉希望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升级尽绵薄之力。“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辉煌的事情,现在静下来做一些精品,我觉得是很好的。”她笃定地说,“未来我们不仅要传递二胡艺术,更重要的是传达‘高于二胡’的中国人文精神和理念。”(完)(《中国新闻》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费城发生枪击事件致4死2伤
- 你被“小帅”“小美”骗过 点开电影解说短视频吗?
- “新国风”舞剧《李清照》在沪开启预演
- 河姆渡文明发源地的农业盛宴:3600余种农产品亮相
- 用药保安全,监管跑在风险前
- 全球光伏产业加速发展 各国积极推动技术运用
- 聚焦阿乙《未婚妻》 “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举办
- 18家房企争夺北京首宗“带方案入市”地块
- 天津发行首单民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
- 北京199家市级部门“晒账本” 加大国有资产公开力度
- 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展现“天下第一行书”的传世故事
- 海南岛西南海域商渔船碰撞事故:在沉没渔船上发现6具遇难者遗体 仍有2人失联
-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复工
- 闽西连史纸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 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陕西检察机关提升调查取证科技化水平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冬候鸟鸳鸯已抵达杭州西湖 “原住民”盛装迎“北方老乡”
- “毒品够杀死所有加拿大人两次” 加拿大破获最大最复杂毒品实验室
- 中国锂矿储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 “任建国、任国忠、任立红艺术展”在悉尼成功开幕
- 热门推荐
-
- 博物馆探寻历史:江门五邑先侨搭起中美交流的桥梁
- 数读中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 产业发展、外贸助推 中国会展“走出去”蓄势加速跑
- 海关总署: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匈牙利鲜食樱桃进口
- 北京海归科协成立绿色可持续发展专委会 聚焦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企业新机遇
- 浙江遇强降雨 新安江水库时隔四年再开闸泄洪
- 浙江龙港漆器体验包热卖 非遗技艺焕新进入寻常百姓家
- 王计兵:低处飞行的诗人
- 青海“河南蒙旗”:打造产业IP 助力文旅发展
- 云南多地最高温破历史纪录 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 “东方的菩提——中国禅文化展”在巴黎举行
-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 全球明年或更热
- 陈杰:地方政府对保障房要舍得投入
- 多地发文要求减少药店“无序竞争”
-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项目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 东西问·中外对话|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中国绿色转型成就惊艳世界
- 雄安多了咖啡馆
- “敦煌遗书数据库”线上线下“上新”
- 1.3万亿斤以上,连续9年的丰收答卷
-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