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如何从沙漠到香格里拉?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史
青藏高原东部热鲁盆地中晚始新世古生态环境复原图。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四川省甘孜州的稻城亚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如今平均海拔3700米,其壮观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观引人入胜。
不过,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远古时期曾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亚洲季风渗透到这个地区,绿化了这片沙漠,使之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领衔该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并联合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国外同行,近日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最新完成的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研究成果论文,揭秘稻城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
青藏高原东部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关键节点
论文通讯作者丁林院士指出,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2018-2020年连续3年考察青藏高原东部稻城附近的热鲁盆地,开展细致的地质填图和样品采集工作。他们发现,热鲁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层发育有从干旱到湿润的连续沉积:地层序列的下部为一套代表着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相冲积扇-风成砂丘沉积;上部为代表着气候相对湿润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研究团队通过重建青藏高原东部5000万-3400万年前、从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进一步揭示出在距今约5000万-3400万年,一个独特的古亚洲季风系统和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
丁林表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生物汇聚与新生”。
重建约1600万年间从600米到3500米隆升史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何松林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野外科考发现的6套不同层位的火山灰样品,运用锆石铀铅放射性测年方法,首次建立起热鲁盆地的绝对年代学框架,确定热鲁盆地地层属于5000万-3400万年前的沉积产物。其中,下部地层沉积时代为5000万-4500万年前,上部含植物化石的湖相地层的沉积时代4500万-4000万年前,动物化石所在层位的沉积时代为3900万-3400万年前。
利用古土壤钙结核的团簇同位素温度计与植物化石的气候-叶相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研究团队重建了热鲁盆地详细的古高度变化历史:5000万-4500万年前,热鲁盆地海拔仅为约600米;4500万-4200万年前,迅速上升至约2000米;4200万-4000万年前,继续上升至海拔约2900米;3900万-3400万年前,进一步上升到约3500米,接近现今平均海拔3700米。
结合团队此前研究,在5000万-3800万年前,中国西藏地区已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此次研究表明,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从而与冈底斯山脉、中央分水岭山脉共同构成晚始新世西藏地区的高海拔显著地形。
稻城香格里拉在3400万年前已经形成
何松林说,通过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关键区域的古生物资料和气候模型,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出亚洲季风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本次研究中的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与植物化石CLAMP气候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推动热带辐合带季风在4500万年前向北渗透,形成与现今季风系统截然不同的始新世亚洲季风气候。结合气候数值模拟显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地显著增加整个东亚的降雨量,主要降水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这与只有一个雨季的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完全不同。研究团队认为,季风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地貌密切相关,现代亚洲季风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地形条件和全球地球系统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随着青藏高原东部隆升,该区域从一片干热的沙漠演变为一个物种高度多样化的茂盛森林。
该团队还在热鲁盆地下部地层中发现高度分化、保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树、帕里宾尼亚和黄连木等为代表,以及以石炭兽、犀牛、雷兽、豫鼠等为代表的化石动物群。虽然物种组成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表明,横断山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在4000万年前已有萌芽,并推动整个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这比此前现代生物多样性是中新世产生的结论提前了约2000万年。综合古高度数据和区域资料,研究团队认为,横断山在3400万年前已经形成和现今海拔类似的高山森林景观,并萌生出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论文共同作者、英国开放大学罗伯特·斯派塞(Robert A. Spicer)教授表示,这次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史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季风对未来全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沿着高速看乡村产业:广东清远特色产业发展正酣
- 北京环球度假区将继续关闭
- 女性健身图景:掌控身体意味着什么?
- 湖南浏阳持续擦亮“中国花木之乡”名片做强“美丽经济”
- 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揭晓
- 上海:支持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实行弹性工作制
- 文化中国行丨“数字”马王堆、闯关“探长安”……这个国庆掀起文博热
- 设“劣迹名单”监管网红,这个可以有
- 网翎卫星上网机: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卫星通信的“专车服务”
- 暴雨橙色预警发布 东北华北降雨明显对流强
- 22人被追责 山西发布临汾“12·28”较大爆炸事故评估报告
- 海内外古生物学专家学者齐聚南京 共探“远古之谜”
- 今年荔枝收购价较去年提高30%
- 创历史新高!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今年出口商品车突破2万辆
- (身边的变化)湖北远安:“小微湿地+”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 七夕催热“浪漫”夜经济
- 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文译者许钧追忆昆德拉:他的作品可以常读常新
- 超强台风“摩羯”在广东徐闻二次登陆
- “骑行社交”成新宠 不求竞速求放松
- 热门推荐
-
- 崇礼雪场周边酒店最高涨价155%
- 免税购物成为海口跨年旅游消费最大亮点
- 网络文学IP化这十年:求新求变更需求真
- “一带一路”十年之变:中国民企共建幸福之路
- 面向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大会在广西钦州举办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北京宣言》是迈向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关键一步
- 武汉绿色驿站进社区 居民共享生态家园
- 多地出现“俄罗斯商品馆”被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发声
-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何振良:光明之城向未来
- 中国-上合基地成立十周年 为上合成员国培养各类人才逾2700名
- 印度阿萨姆邦洪水加剧 近50万人受灾
- 52.4万人次 哈铁发送旅客创历史同期新高
- 共绘盎然春耕图景,快手三农推出“幸福乡村春耕季”系列活动
- 数字赋能 沈阳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品牌在全国叫响
-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秘鲁强震可能引发海啸
- 国家创新型城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加快制造业转型发展
- 城市医疗集团为居民提供连续医疗卫生服务
- 无人机产业在山东多领域“大展身手” 低空经济渐成新增长点
- 两岸人士在北京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
- 海信与欧足联发起公益活动:助力全球22个国家儿童“圆梦”欧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