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今年将全部完成 录制有声剧 上译厂“跨行”出新
四大名著今年将全部完成 《简爱》《基督山伯爵》等上线播出
录制有声剧 上译厂“跨行”出新
从2018年至今,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厂长、著名配音演员刘风一直忙活一件事——为《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古典名著制作有声剧。2019年,全球首部《红楼梦》精品有声剧上线,截至目前收听量已达到1.1亿次。之后,《西游记》《水浒传》陆续推出。如今,《三国演义》已经录制了三分之一,今年年底可能上线播出。
伴随着这些有声剧的推出,账号“上译厂刘风”的粉丝也涨到了116万。更可喜的是,通过录制有声剧,刘风和“老字号”找到了互联网风口下的生存新路。
录《红楼梦》迈出第一步
报道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月活人数超过了8亿次,超过七成的用户曾在音频平台付费。但刘风接触有声剧,始于2017年。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2017年喜马拉雅APP的制作人找过自己好几次,请他录制“名著有声书”。当时的刘风抱有怀疑态度,觉得“我们主要是配角色,对‘讲述’不是特别的专业”,便没有太当回事。直到2018年,刘风被喜马拉雅APP制作人多次邀约的真诚所打动——“我们就认定了您的声音,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什么时候录”。
就这样,作为声音总导演,刘风开始了全网首档《红楼梦》全本有声剧的制作。在发刊词中,他告诉听友,《红楼梦》有声剧就是要听众听电影的感觉。为此,团队邀请了上译厂30多位配音演员加盟,其中包括为贾政配音的乔榛,为贾母配音的曹蕾等声音表演艺术家——他们曾经为《大明宫词》《汉武大帝》《魂断蓝桥》等几百部中外影视剧配音,曹蕾更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的配音。
除了专业配音演员加盟,这版《红楼梦》有声剧还设置了首席知识官和讲解专家,分别由资深《红楼梦》阅读者张国立和资深《红楼梦》研究专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担任。对于自己的角色,张国立定位为“陪读”,至于陪读的作用,张国立定位为知识解惑。他说:“《红楼梦》作为200多年前的小说,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宗法礼仪、诗词曲赋等,和今天的读者有隔阂。陪读,就是解疑释惑,帮助今天的读者更好理解《红楼梦》的内容,理解语言文字、文化习俗。”
而欧丽娟研究《红楼梦》已经20年,她的角色更多是讲解和赏析,分析人物形象,剖析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讲解诗词曲赋等,让读者真正理解《红楼梦》。
刘风告诉北青报记者:“《红楼梦》有声剧本来计划录制6个月,后来延长到10个月乃至整整一年,越录越感到有难度。比如说,如何把控语言风格,因为我们不能错一个字;怎么用现代语言的节奏去体现原词、原句,体现时代特色。”
最终,全球首部《红楼梦》精品有声剧2019年上线。一炮而红,截至目前收听量已达到1.1亿次。
四大名著有声剧今年将完成
有声剧《红楼梦》的成功,促使平台和上译厂继续四大古典名著有声剧的录制工作。刘风又亲自策导了《西游记》,上线10天就已经超过了62万播放量,完本共有400集,每周三更。
《西游记》有声剧有超过50位配音演员加盟,包括演绎孙悟空的刘钦,还有佟瑞欣、何政军、周野芒等实力派演员。乔榛、曹蕾再度出山,为玉皇大帝等重要配角献声。
有声剧《西游记》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书中的打斗场面在有声剧里用单口快板的形式来表现。刘风告诉北青报记者:“录制的时候,对景色和打斗场面总觉得不足,靠我一个人配音总感觉达不到预期。因为这个问题,《西游记》的录制停滞了三到四个月。后来想了很长时间,从刘兰芳的评书里找到了灵感,用单口快板再现原著打斗场面,评书播讲表现景物。这样互相衬托,再加上角色,就比较完整了。”
《红楼梦》《西游记》之外,《水浒传》有声剧目前正在连载中。而他透露,《三国演义》已经录制了三分之一,今年年底可能上线播出。
画外音
“老字号”上译厂的互联网风口
有人说,经典的译制片配音如同在咖啡中加了糖,“味道好极了”!65岁的上译厂,数度春风中曾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译制片,如《王子复仇记》《简爱》《巴黎圣母院》和《功夫熊猫》等等。但进入新世纪后,电影和电视配音的译制片逐渐遇冷,如今不少电影院线已经不将译制片进行排片。作为我国曾经的译制片行业巨头之一的上译厂,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开始了潜伏期。
“互联网+”让“老字号”焕发新生
从2018年起,现任上译厂厂长、著名配音演员刘风,带领上译厂在音频平台开始尝试有声剧的制作,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播上译厂的经典声音——四大古典名著之外,2021年,刘风带领上译厂配音演员,承担了为平台录制《红与黑》《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等10部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精品有声剧的任务,其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小妇人》《简爱》《基督山伯爵》等上线播出。
“互联网+”正为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这样的“老字号”带来转机。“我们的前辈在上世纪80年代遇到了改革开放,做出了译制片的辉煌。”刘风说,“我们现在遇到了互联网有声剧,我们将它作为未来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样一个企业就存活了,而且焕发了新生。”
由“二度创作”到“一度创作”
六年的有声剧制作历程,从打磨剧本到确立语言风格,再到揣摩声音形象,作为声音总导演,在不断摸索中,刘风对于有声剧可谓深有体会,“我们觉得有声剧的表演风格要超过电影、电视剧的表演,因为没有图像,语言夸张一些,这样才能刺激大家的想象。为什么说有声剧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呢,因为它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导演已经告诉大家人物长什么样子了。这就很考验演员的功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林黛玉,我们要去激发听众的想象。”
至于从译制片制作向音频平台的转身,刘风有很多的思考:“为什么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前些年可以做出那么多精品?因为它有一套创作流程,能保证整个的创作质量。我们不可能拿了(名著)就说,肯定要有剧本排练等准备。”
刘风解释,以前译制片的配音属于“二度创作”,更多的是模仿;现在有声剧是“一度创作”,都是原创。“一度创作全靠自己设计、表演;二度创作是浮在人物身上的,去完成他的表演、贴合他。”刘风补充说,“现在录制有声剧不像以前那样拿着剧本进入录音棚就直接开始,而是前期要进行彩排,配音演员甚至要写人物小传,并且采取‘单独收音’的方式去演绎人物。没有配音表演基础的演员,很可能干不了。”
也在尝试中国名著的外文版本
与此同时,刘风表示,上译厂不会彻底抛弃为影片配音这个老本行,对于仍然关注译制片、对配音有兴趣的观众,“我们会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把外国的文化转化为我们中国人能理解的文化,带来更多好的作品。”而且,在他看来,上译厂还有着传承配音文化的使命,“现在的年轻人对配音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解得并不多。我们想通过一些好作品,带动喜爱语言艺术的人去享受更多专业的作品。”
刘风说:“曾经的译制片让国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如今,在继续为国外影片配音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录制中国名著的外文版本,通过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
文/本报记者 肖扬
实习生 杜梓婷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瑞安龙的“船”人:打磨技艺46年 难舍龙舟情
- 呼和浩特警方侦破特大制售假酒案 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
- 中新健康 | 一到夏季就“红眼”? 眼部传染病要当心
- 重回积石山:中国铁塔助力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后重建高质量发展
- 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会见联合国儿基会官员
- 张颐武:中国文化出海在大众传播层面有很多成功范例
- 平遥漆器,光与彩的对话
- 绿博会探馆:绿色食品架起“美美与共”合作连心桥
- 巴西“硅谷”庆中秋 市民花式体验“月亮节”
- 上半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4543亿美元
- 特朗普前律师朱利安尼申请破产!自曝欠债至少1亿美元
- 河北围场:2023年畜牧业年产值达34亿元
- 【透视】美国百姓谈国家现状:混乱,无序,一团糟!
- 1至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7亿元 同比增长10.8%
- 强降雨“暴击”申城 用电安全何以保障?
- 第三届中德品牌创新论坛在德国汉堡举办
- 地震灾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短袖别急着收“秋老虎”要来
- 中国首个全模块化建设超高压变电站落地浙江金华
- 七部门: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 热门推荐
-
- 上厕所也被辞退 合法解雇与非法解雇的边界在哪?
- 浙江建德发布公告 新安江水库即将开闸泄洪
- 上海最大群众艺术殿堂百米外墙元宵节上映“光影秀”
- 科技革命下,专家学者共议计算思维培养
- 河北涿州主城区超九成居民社区恢复用电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5年投入50亿 阿里大文娱联合香港文化娱乐界发布“港艺振兴计划”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首批商用燃气燃烧器具CCC认证证书
- 日本自民党最大派系“安倍派”正式解散
- 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9人死亡
- 走进长三角这些工地,感受“基建狂魔”新变化
- 黄河“孤岛村”的新生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2024年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
- 欧盟宣布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
- 中国专家创新研究:物联网赋能慢阻肺患者管理进入精准智慧医疗新阶段
- 中新人物丨小沈阳:用一夜起飞,用15年学会降落
- 杭州发现两个全球新物种
- 广东省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
- 泉州将深入实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兴:民族村变身旅游“新地标” 村美民富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