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见证书法的革新时代
从汉末至魏晋,书法迎来了转折与革新的大时代。盛行了四百年之久的隶书走向巅峰,草、行、楷等新的书体则从隶书中脱胎并日臻成熟,诸多书法名家接踵而至。从传世的碑帖之中,我们得以感受到三国时代的文脉悠悠。
东汉末年,汉隶八分书正盛,最负盛名的书家是蔡邕。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他博学多才,书法隶篆皆工,且好辞章、术数、天文、音律,是一位全才。蔡邕在书法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刻制了《熹平石经》。
两汉独尊儒术,天下读书人均以研习儒家经典为要义。但在东汉,儒学经典只能依靠手抄来传播,难免出现讹误与曲解。汉灵帝时,担任议郎的蔡邕发现,学子们手中的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与韩说、太史令单飏等,联名向灵帝提案,奏请正定“六经”文字。灵帝很快批准了这项提案,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浩大的刻经工程就此展开。
此次刻经由蔡邕主持,选定《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七部儒家经典正本,据《后汉书》载,这些经籍先由蔡邕书丹(用朱砂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编者注),再由工匠刻石。不过据如今流传的残石文字来看,字体不像出自同一人,书丹可能由蔡邕与多人合作完成。其文字是标准的八分隶书,字体方正,沉稳大气。
据载,石经共刻碑46座,每碑宽约1.4米,高约3米,全部碑文约20万字。刻经工作从熹平四年一直持续至光和六年(183年),历时9年方完工。石经刻成后,被立于京师洛阳开阳门外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佃庄镇)讲堂东侧,供天下士子誊抄校正。石经的刊刻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史载“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石经成为天下学子的“标准教科书”。因为石经刻于熹平年间,故称《熹平石经》。
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今文经学专讲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复古。《熹平石经》全部采用隶书书写,属今文经学,为官方所推崇。到了曹魏正始二年(241年),当时的朝廷为了平衡今古文经学,下诏再次刻经。此次刻经仅刻《尚书》《春秋》与部分《左传》,共35座碑(一说25座),每碑高2米,宽近1米,立于太学讲堂西侧,是为《正始石经》。
与《熹平石经》不同的是,此次刻经同时采用篆文、古文、隶书3种字体书写,篆文即秦小篆,古文即秦之前所用古字,又称“蝌蚪文”。因此这一系列碑刻又叫“三体石经”。《正始石经》的书写者,有邯郸淳、卫觊、嵇康诸说,王国维等学者认为应为曹魏书法家多人书写。
《熹平石经》与《正始石经》自刊立于洛阳后,便屡遭战乱损毁。董卓焚烧洛阳,太学荒废,《熹平石经》开始受到破坏。北魏之初,冯熙、常伯夫相继为洛州刺史,竟取石经为建筑石料。东魏时期,权臣高澄将两部石经迁往邺城,但途中至河阳(今河南孟州)逢河岸崩塌,部分石碑坠入水中,至邺城已不到半数。隋朝定都长安,又将《熹平石经》迁往长安,其间多有遗失损毁,有的石经甚至被用去当作础柱。到了唐太宗时,魏征收集残存的两部石经,已是十不存一。
民国至今,陆续有石经残石出土,散佚各处。据统计,如今《熹平石经》残石共存9000余字,散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等地。《正始石经》残石共存2500余字,散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等地。
三国魏的书法家,钟繇可谓首屈一指。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钟繇的书法体现着隶书到楷书的过渡,被后世尊为“楷书之祖”。张怀瓘《书断》评价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其真迹至东晋时已亡佚,后世所见钟繇书法多为临摹,现传世有“五表”——《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记载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兵败襄樊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遭免官在家,闻听捷报,即向魏王曹操上此表。钟繇在表中盛赞了征南将军曹仁在此次战事中的表现,也嘲讽了魏国的两名叛臣傅方、胡修死有应得。此表是楷书,但还保留较浓的隶书笔意,字形多呈扁方,横画、撇画、捺画伸展得很长。
《宣示表》作于曹丕代汉称帝后,时钟繇已复出为廷尉,表中内容是钟繇劝说曹丕接纳吴主孙权的投降。《宣示表》从书法角度来看是一幅成熟的楷书作品,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为后世书家所推崇。
《宣示表》原帖早已亡佚,但有宋刻原石传世。相传《宣示表》曾由王导送给堂侄王羲之,王羲之临有摹本。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将王羲之摹《宣示表》刻成石。2009年,这件宋刻《宣示表》原石在一场拍卖会上亮相,被首都博物馆购入馆藏。石背面还发现有清代画家金农刻写的题跋。一方石头上竟然凝结了这么多名人的印记,可谓异常珍贵。(成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中国青年报2022年10月11日11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累计已建成充电桩2.36万个
- 哈萨克斯坦总理:确保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发挥效能
- 国门安全知识进社区 北京海关开展系列普法教育活动
-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开幕 千余企业来滇觅新机
- “松弛经济”兴起 “解压”类产品受年轻人青睐
- 云南人大代表建议:规范引导旅拍新业态发展
- (经济观察)新能源汽车强劲增长 为何仍要稳定燃油车消费?
- 金融生鲜季丨果园换种,柑橘树变“摇钱树”
- 近观枫桥丨莲花香里“辣利丹”
-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人如何颐养天年?
- 外媒:阿利耶夫赢得阿塞拜疆总统选举
- 寻合作,探商机,驻巴中资机构组团走访巴西多地受欢迎
- “玉兔迎福·全家福安”福文化主题活动在福建福安举行
-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科技系统分会成立
- “村咖”,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 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在天津启动 聚焦智慧航海
-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 以军方发言人:哈马斯已失去对加沙地带北部的控制
- 福建漳州提升防暴雨应急响应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临时闭园
- “空天地人”一体 擦亮“眼睛”护秦岭(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热门推荐
-
- 27个国家和地区侨领侨商广西玉林恳亲
- 西藏残联为30名低收入缺肢残疾人提供假肢适配服务
- 俄联邦安全局称挫败一起侵犯边界企图 击毙四名武装人员
- 2024华语辩论世界杯初中小学组落幕
- 新冠疫情期间,如何正确挑选预制菜?
- 福建宁德:硫酸出口东南亚剧增
- 各地都在找流量密码,史上最火黄金周来了?
- 十位专家给出实用建议:每年一次体检非常有必要
- “美猴王系列”丛书阿拉伯文版新书在京发布
- 老字号餐饮出路在“新”
- 联大举行防治结核病高级别会议 为未来五年制定新目标
- (经济观察)再迎千人旅行团 海南三亚入境游持续升温
- 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多家外企加码对华投资
- 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项目二期盖上工程启动建设
- 泰国东北部高校举办中国语言文化大赛
- PS不雅照投递敲诈勒索信件 一“业余侦探”团伙被打掉
- 韩媒:韩检察总长批地检传讯总统夫人有违原则,向国民道歉
- 西藏那曲色尼区吉措1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 鲁奖得主李修文推出最新长篇《猛虎下山》 凝练“身经”记录时代
- 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 银行业或承受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