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 西藏调查登记石窟寺277处
中新社拉萨10月8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8日从中共十八大以来西藏文物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中国国家文物局2020年启动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以来,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业力量,对西藏全区境内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开展专项调查,共调查登记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77处,其中石窟寺65处,摩崖造像212处。
“西藏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岩画)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曲珍介绍,277处调查登记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一般文物点199处。
此次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西藏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数量、分布状况、年代、周边环境、保存状况等基础信息,编制了石窟寺文物名录和数据,梳理了石窟寺安全防范风险,对石窟寺保护提出了措施建议。
另外,此次专项调查还启动了《西藏自治区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方案》和《西藏自治区石窟寺考古工作(2021-2035年)实施方案》,在考古调查、抢险加固、安全监测、环境整治和数字化等方面投入资金9198万元人民币,提升了安全防范水平,改善西藏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保护状况。
曲珍表示,下一步,西藏将编制西藏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已列入“十四五”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的阿里皮央和东嘎遗址保护设施等工程建设,同时分级分批实施抢救性石窟寺保护工程,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区石窟寺无重大险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防护设施全覆盖;2025年前实现全区中小型石窟寺得到有效保护。(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德总理再次明确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 20岁和亲,70岁归乡,从“罪臣之女”到“大汉功臣”,解忧公主“神反转”的一生|和亲往事之②
- 证监会拟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
- 北京书博会以书为媒 打造中外交流互鉴之桥
- “星际客机”迟迟不归引关注 美宇航员相信飞船可将其安全送回地球
- “到中企”成印尼求职新趋势
- 刚果(金)再遭反政府武装袭击 至少9人丧生
- 宁夏西夏区:走进产区专题研讨 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 中国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产能占比达59.5%
- 云南72所高校师生参与艺术展演 展现云岭学子风采
- 新能源汽车下乡“风起” 车企加快布局
- 中国造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最大海上风机成功抵御超强台风
- 安全与AI创新融合 360安全大模型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摘获两项大奖
- 山西全面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 美疾控中心称李斯特菌感染事件与一公司召回的乳制品有关
- 《封神》导演、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与学者探讨中外电影交流
- 内蒙古林海小城“和谐夫妻”表达爱的N种方式
- (经济观察)中国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有何考量?
- 湖北出台《十条措施》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 青海: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 热门推荐
-
- 展现古代诗歌的当下之美 中央歌剧院推出中国古诗词音乐会
- 广东22个农业品种转化应用 转让金额超5000万元
- 三类“会销”骗局老人最易上当
- 中新真探:乌鸦聚集就说明要地震了吗?
- 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民营经济大区 上海普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采蘑菇也“成团” 旅行社定制路线抢人
- 新西兰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 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任总理
- 湖南怀化试点精准盘活农户庭院“方寸地”
- 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 过去10年我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低于全球
- 俄政府颁布反制西方对俄石油限价的命令
- 避免“缠腰龙”袭扰 最好接种疫苗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数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 国际深一度:虚火的美国大选,上火的美国选民
- 追忆“关羽”陆树铭:敬业的好演员,朴实的好人
- 全国最大!像“搭积木”一样建地铁站→
- 指责别国,自己“嗑药”!美国“长臂管辖”置国际规则于何地?
- 2025年春运,内蒙古全社会人员流动量预计达1.36亿人次
- 江西彭泽:下好防汛“先手棋” 织牢汛期“安全网”
- 数字时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