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聊丨出道十年后,袁娅维说她自己就是标签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王诗尧)有人说她是灵魂歌者,也有人叫她R&B天后,而袁娅维则说自己不愿被标签定义,因为“袁娅维就是标签”。出道十年,她不断寻求音乐上的创新,“我的音乐在变,但我人没变,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出道十年
谢谢自己的热爱和坚定
2012年,袁娅维参加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成为刘欢组四强,就此出道成为歌手。今年是她出道十周年,本次采访便是袁娅维为了即将发行的十周年专辑做宣传。当天已经接受一下午采访的袁娅维,面对记者询问“说话累还是唱歌累”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说话累。但是当提到老师刘欢时,她便一扫疲态,眼睛亮了起来。
“这次专辑里有首歌叫《蒙古姑娘》,是我老师(指刘欢)创作的,而且是他30多年前写的一首老歌。我觉得非常美,想把它延续下来,因为我想继承老师的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听到。我觉得这是对他的一个致敬。”
据袁娅维透露,《蒙古姑娘》其实是一首求爱歌曲,讲述的是当年她的老师在追求妻子时的一段爱情故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让大家了解到刘欢老师原来是那么浪漫的一个人。
除了致敬老师,新专辑里袁娅维还为粉丝准备了一首歌曲,将自己的“悄悄话”说给他们听;另外她也送给自己一首歌,分享这十年一路走来的感悟。
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交给音乐,袁娅维从没有后悔心中只有感谢。如果要选出一个最感谢的人,“那就谢谢自己的热爱和坚定,因为如果感谢别人,感谢不过来太多了。”
这一路见过繁花似锦也遇过荆棘坎坷,袁娅维感叹所有人都很不容易,自己只是其中一人。“但不要把不容易想的那么可怕,不容易反倒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强大。如果人都在顺境中成长,我觉得也挺可悲的。如果能在逆境中变得越发强大的话,我觉得这才是生命赋予你更多层意义的东西。”
误解常在
因热爱不放弃表达
从第一张专辑开始,袁娅维就身兼歌手与创作人身份,如何在两个身份中切换自如,她自有应对办法。
当歌手时只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歌唱好,其他很多事情不需要她过多操心。但身处创作者或制作人的身份时,她经常要花费两倍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虽然消耗大但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在她看来,自己的最终诉求就是好作品,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觉得当制作人很自在的原因是,我可以不用担心最终出来的想法跟我不是如出一辙。作为一个唱作人,你要表达自己就很重要,但是你如何表达这个过程,是需要去研究的。过去的十年,我可能一直在探索和体验这件事情。”
每一个完成的作品都包含了袁娅维希望表达出来的态度。有一些可能是她更深度的自我表达,有一些是她帮别人表达,还有一些可能是被动表达,但更多的还是她主动的表达。“每一个阶段我想表达的内容都在变化,但是我表达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就是希望把每个作品做到最好,做到精致不敷衍。”
然而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袁娅维也毫不避讳这个问题。她认为外界对于自己的误解从未间断过,但这些误解是合理的存在,因为没有人会被所有人喜欢。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虽然不同行,但是一定也会遭遇到很多否认的声音,会不被理解,难道有这些不被理解的声音你就放弃了吗?如果真的放弃了,证明你也不够热爱。”袁娅维说,“我觉得就应该活得更漂亮一点,更自在一点,更自信一点。”
我就是标签
音乐万变,唯我不变
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听歌,这已经成为袁娅维日常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习惯。可以说,音乐就是她的生活,所以她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寻找灵感,因为做音乐从来不是一件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在她看来,最好的状态就是顺其自然。
2017年底,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上映,由袁娅维翻唱的主题曲《说散就散》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对于翻唱歌曲比原创歌曲更广为人知,是否会感到遗憾?袁娅维的答案是没有遗憾,“因为那个(翻唱)也是我唱的呀,我作为一个歌手,能把歌唱到大家心里,无论是翻唱还是原创,我觉得都是我的成绩、我的收获。”
虽然大众、粉丝对自己的期盼与自身的音乐追求或许会有不同,但袁娅维仍坚信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在她看来,不需要用大众和小众来衡量音乐,音乐就是音乐,喜欢与不喜欢都很自然。
她在乎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对自己的反馈,赞美或否定皆可全盘接受。只要是听了她的音乐,从中体会到的真实感受,袁娅维都很乐意倾听。而她也会从各种反馈中汲取能量,在理解中感受爱,从批评里学会坚定。
这些年来,袁娅维的音乐不断创新,因为她不想被框在某个限定词中,Jazz、R&B、Soul、 Hip-Hop等各种曲风都可以在她的音乐里听到。她不想被打上有形的标签,也不怕大众对她的音乐产生模糊的定位,因为“袁娅维就是标签”,一句话就让自信显露无遗。
“我的音乐在变,但我人没变,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袁娅维坚定地说道。(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五篇大文章”,平安人寿启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丽江至曼谷国际航线复航
- 河南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各重要时空节点
- 灵魂歌者,归来仍是主场
- 参军报国、绽放青春!一起奔赴火热军营建功立业
- 商务部:1-7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2%
- 邮储银行携手中国银联、瑞幸咖啡 发布“邮幸小绿卡”
- 晋港两地书画家开展“墨赞三晋”联谊交流活动
- 多家中小银行近期下调存款利率
- 上半年中国PM2.5浓度同比上升 生态环境部回应
- 202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3.4万亿元
- 京门铁路公园月底开放
- 斯里兰卡向七国游客实施免签证入境政策
- 一季度长沙新港货物吞吐量超200万吨 创历史新高
- 贷款余额破万亿元,消费金融如何实现更好发展?
- (两会观察)中国精准发力再挺民营经济
- 两名中国公民在巴厘岛酒店被发现不幸身亡 中领馆回应
- “秋之月韵”黄蒙拉、罗维二重奏中秋音乐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 粤医院“组团”帮扶县级医院药事管理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中国宠物行业加速崛起 千亿级别新蓝海蓄势待发
- 热门推荐
-
- “兰马”体育嘉年华正式启动 文体项目展演依次登场
- 山西高平“95后”青年与美丽乡村“双向奔赴”
- 厦门海上(沙滩)运动会启幕 打造首个一站式水运动目的地
- 鄱阳湖南矶湿地数十万只冬候鸟开始陆续北迁
- 网红“抗幽牙膏”真能管用?医生回应
- 云南华坪通报第二中学预收费情况:已制止违规收费行为
- “铁马”驰骋 黑龙江佳木斯绘就现代农机发展新图景
- 中国经济增量政策“组合拳”逐步展开
- 菲律宾马尼拉发生火灾致6死1伤
- 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项目开工
- 2.98亿股权一天内两次换手,这家“国企”的操作让人看不懂
- “泰戈尔访华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举行
- 黑河创意设计大赛落幕 中俄特色文化元素亮眼
- 在北京 “公园20分钟”有1065个选择
- 乌兹别克斯坦金融机构去年在陕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数居全国首位
- 从出行工具到第三空间 中国汽车懂创新更懂生活
- 宁夏遭遇大范围强沙尘天气 已连发13条预警
- 机器人操刀电线“外科手术” 助力新疆棉花增产丰收
- 回家过年,大学生怎么成了“德华”?
- 老人感染新冠,家里要配备制氧机吗?医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