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如约而至 近百场文学活动打造文化盛宴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即将启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如约而至,从九月初开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近百场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全方位铺开、多领域呈现,以文学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北京文学风貌。
北京十月文学月创办于2016年,是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以文学界和出版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现已成为培育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摇篮,成为全民阅读、“书香京城”的靓丽风景,成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一张文学金名片。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支持,北京出版集团主承办的本届十月文学月将主题定为:“文学新时代·人民新史诗”。
据介绍,在前六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七届文学月将以“立足北京、影响世界,拓展内涵、引领阅读”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十月”资源、提升活动品格、创新运作模式,丰富“出版+内容”,促进书香北京建设。
在整个活动期间,将汇聚铁凝、王蒙、梁晓声、格非、曹文轩、刘庆邦、万方、徐则臣、乔叶、石一枫等知名作家,孟繁华、贺绍俊、白烨、陈晓明、孙郁、刘文飞、张莉、杨庆祥等学者、批评家。文坛名家云集北京,畅谈新时代北京与全国文学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呼应“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主导思想。
作为十月文学月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新时代新北京新文学”第七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将邀请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及青年新锐,共同探讨在新时代中,文学应如何塑造新的北京形象。
“中国好书工作经验交流会”,将邀请中宣部出版局和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部分国内主要文艺和少儿类出版社负责人、部分知名作家,在总结历届“中国好书榜”评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和出版进行研讨交流,旨在探索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出版规律,推动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为助力青年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王蒙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同设立“中华文学基金会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本届十月文学月开幕式上,王蒙将宣布并颁授“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荣誉;随后在十月文学院举办“新时代与新的文学”论坛,十位顶尖青年批评家以及本届“年度特选作家”将与王蒙等嘉宾共同出席论坛。
“一城三带”系列活动之“爱我中华,铸我长城”优秀诗词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型诗歌朗诵会,将邀请知名诗人前往延庆采风,聚焦长城文化带,看长城,感受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深入开发长城的精神内涵,书写并朗诵“爱我中华,铸我长城”的优秀诗篇。
在文学走出去的脚步中,作家们的作用不可或缺。“北京作家日”是“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之一,围绕“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这一主题,通过“译·北京——世界的北京文学”“阅·北京——汉学家分享北京故事”“读·北京——北京作家朗读名篇名作”“访·北京——作家与汉学家体验北京”等活动,采用24小时大联播的形式,加强北京作家与海外汉学家、海外出版社的交流合作,助力更多优秀的北京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文学之桥连五洲”诗歌朗读活动面向全球华侨华人青少年开展征文活动。作家阿来“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云中记》将推出阿拉伯语版本。北京出版集团与阿拉伯文学出版中心连线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以战略签约为新起点,深化合作,推动中阿文学交流迈向新阶段。
作为十月文学月的一项特色设置,今年进行到第六届的“小十月戏剧节”,将邀请全国中小学优秀戏剧社团同台演出,展演优秀原创儿童舞台剧,将文学阅读和戏剧表演充分结合,以戏剧教育的普及为核心,用戏剧多元的艺术形式引导少年儿童进入文学领域,让戏剧作为文学的延伸,丰富少年儿童对世界的理解,传承文学的灵魂。
“城市·星空·中轴线:诗歌点亮西城”主题诗歌朗诵会,在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诗人、作家深入西城申遗区域采风同时,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展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内涵,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据悉,本届文学月在举办高品质文学活动的同时,还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从内容上看,突出“1+1+N”两环拓展的特点,即以纯文学构建起文学月的核心层,以网络文学为中间层,以文学“+游戏”“+音乐”“+演艺”“+研学”等为拓展层,共同展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从空间上看,突出“1+100+N”的特色,即1个主活动举办地+100个特色书店、学校、军营、“十月作家居住地”、线上国际论坛等场景,覆盖国内10余个省市及五大洲的国家,策划举办近百场活动。(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亮相中国科技馆
- 从教育扶智到产业振兴,中国平安“35周年司庆感恩回馈”系列活动走进安徽阜南
- 山西省人大代表毛凯:加强科普能力布局建设 打造山西科普新名片
- 安徽宣城某宾馆承办夏日祭动漫展活动?当地文旅局通报
- 北京台湖演艺小镇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打造副中心演艺明珠
- 黄绮珊:逆生长的不只是容颜 “绮望三十”巡演走进更多城市 登上春晚圆40年的梦
- “胡柚女王”修桥铺路建果蔬基地 上万农户过上好日子
- (经济观察)厚植先进制造业“沃土” 辽宁振兴发展“成色十足”
- 元旦假期旅游产品预订量大增
-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展亮相广州
- 外媒:德国向乌克兰交付“山猫”步兵战车
- 宁夏:到2025年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健全
- 闽南影雕传承人:石上“绣”画绘形神
- 预售冬装延迟发货,律师:消费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俄安全会议秘书:美英在“北溪”事件上散布谎言
- 5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0.4% 保持平稳走势
- 经济随笔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带来这几条深刻启示
- (聚焦中非合作)野生动植物观察者: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潜力巨大
- 三峡船闸通航20周年 通过货物19.1亿吨
- 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中外戏剧人对话“百姓戏剧”
- 热门推荐
-
- 河南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 抢收重心将转至黄河以北
- 中老2024至2025年度榨季甘蔗跨境运输启动
- 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人民时评)
- 福建古田合力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打造家庭教育“绿洲”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首位70后女作家乔叶:写作从来不负我
- 传递青年声音,汇聚青春动能
- 四川: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 安徽今年前两月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省份第一
- 瑞银预期最早下周完成收购瑞信
- 中德企业家共探“智造密码” :产教融合助力制造业创新发展
- 中新健康丨专家科普:怎样实现“饮料自由”?
- (聚焦中非合作)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用语言铺路促中非民心相通
- 海南出台房地产市场“一揽子”新政 提振市场信心
- 北京丰台推出一揽子人才计划 发布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机会清单
- 2023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破100亿元 刷新最快纪录
- 深圳国际美术馆项目冲出“正负零” 打造文化地标
- 高校教师分享送外卖经历 每一次事关劳动者的发声都有意义
- 北京老字号门店现摇元宵热销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 加速建设海外仓 吉林延边跨境电商经济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