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在川剧之魅中的年轻演员们
吴琴在学习川剧快40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师父。师徒二人年龄相仿,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的获得者陈巧茹,也是第一次收徒弟。
在《中国有川剧》的舞台上,吴琴圆梦了。
恰逢“川剧振兴”4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川剧文化创演推广节目在7月底拉开帷幕。26位青年川剧演员齐聚一堂敲锣打鼓。
川剧之魅
在吴琴成为26个人其中一员之前,她担心自己选不上,没有和剧团的同事们说。
参加这个节目的选手里,最小的只有18岁,但大家的经验都已经非常丰富了。部分选手出自梨园世家,从小就客串在父母演绎的川剧之中。在当地的剧团里,吴琴是最年轻的演员,但在《中国有川剧》的舞台上,她却是年龄最大的。
对于吴琴来说,川剧已伴随了她半辈子。小时候,在四川达州老家小镇的茶馆里,她听着锣声、鼓声和老人的唱腔长大,老人们闲来无事也会教她唱上几句。
18岁那年,达州川剧团招生,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了进去。后来,身边的前辈慢慢都退休了,她主要靠在网络上找视频来学习进步。
为了学剧,她把茶几搬到了客厅的角落里,留出一整个“排练场”,跟着电视机里的教学视频逐字逐句地唱。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中,她也认识了一些川剧艺术家,但因为年龄太大,没有向任何人开过口。
吴琴来到这个舞台,才第一次用上水袖,穿上“凤冠霞帔”。刚到节目组录制的时候,她看着其他的川剧演员,有彩鞋、贴身的衣物、演出服,而她什么都没带。平时她们到乡镇或学校演出时,都是穿着民族风格的连衣裙,简单和日常的穿着区分。
在这里,她不用担心上场需要穿什么衣服,画什么妆,现场有她见过最好的音响灯光,她感觉自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没见过,也没有来过这么大的舞台。
一轮演出结束后,陈巧茹提醒她刚刚的表演有点“喷麦”,以后需要注意,给她理了理衣服,身边人打趣她“有了师父马上就不一样了”,吴琴感觉自己这几十年的学习,终于有了根,不再孤军奋战。
川剧之缘
在这里,每个人与川剧,有着不同的缘分。
从事川剧表演27年的雷云,小时候家穷负担不了3个孩子的生活,父亲恰好看到了电视上川剧培训班招生的公告,便把他送去了城里。面试的时候,雷云观察到老师在看其他小孩手脚直不直,他为了留下来,就努力地绷紧自己的手脚。
专攻丑角的万多12岁进入川剧艺术班,因为父母觉得他太调皮了,需要一个封闭式训练的地方好好磨磨他的性子,后来因为和班上同学互相较劲谁的戏好,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川剧上,收获了观众的掌声。
而刚满18岁的雷文婷,也是从小跟着奶奶看戏曲频道长大的,现在还在苦练基本功中。
除了《中国有川剧》,文冬去过各种舞台演出。
文冬的父母作为川剧演员常年奔波在演出的路上,包括怀胎十月挺着大肚子时的母亲,几乎天天都有演出。他在剧团里出生、长大。他能说话的时候,就会哼唱两句,七八岁就看了几百出戏剧了,才10岁就成了川剧演员。
万年台是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戏台,这种戏台多建在寺庙周围,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的人都挤在戏台前的坝子里。父母怕他跑远了,打击乐附近便是他的位置。
这个位置,也成了他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的时候,父亲站的地方。他心里还没底气,不知道自己演得好不好,只能不停地偷瞄父亲的表情。看得多了,父亲更生气了,他压力更大,又多看几眼。父亲直接一个乐器丢上台来,逗得下面的观众看着十多岁的他哄堂大笑。
练功苦的时候,文冬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去寺庙花两块钱买香,让菩萨保佑他明天不要那么痛,然后回去接着练功。这些都没有让他离开川剧的舞台。
在文冬成年之后,剧团的数量慢慢减少了。他估算了一下,以前成都三环城区内,有40多个剧团,如今他知道的只剩下一个。他和妹妹都陆续转行了。
家里的表兄弟们,在工地上干活,2004年左右可以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他工资加上平时的商演,入手只有六七百元。
为了生活,他平日里除了剧院的工作,还接一些商演做副业,他在重庆的朝天门演过旅游性质的商业剧场,舞台出现在红白喜事现场、房地产开业、手机大卖场。
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川剧舞台。他在工地上,听不到锣鼓声,只能听自己的哼唱,身边的人听不懂,还会用怪异的眼光看他,或者唱完一句,被周围的人起哄多唱几句。
仅仅3个月,他找到一个回到剧院的机会,工资都没拿就离开了工地。
从此文冬就与川剧继续相伴了20年。其间,在专业上,他取得不少荣誉奖项,开过个人的川剧专场,在春晚、人民大会堂和鸟巢的舞台上表演过;同时为了支撑自己的川剧事业,他晚上下班后,还会接一些演出的副业。他记得一位老川剧艺术家和他说过,做这一行会有“玩不完的格,丧不完的德”,他知道自己什么世面都见过,也什么脸都丢过。对于文冬而言,川剧既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
然而川剧从诞生起,就是一门海纳百川的艺术,它融合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5种声腔艺术。它包容着各种艺术门类,广泛出现在各种舞台,可以是剧院里长达两小时的一出好戏,也可以是分秒中惊艳路人的“变脸”“喷火”。
川剧之坚守
王裕仁第一次表演“变脸”的时候才3岁,幼儿园需要才艺展示,出生梨园世家的他顺理成章地学了川剧。他的外公张开国退休前是四川省川剧院的院长,张开国执导的川剧《刘氏四娘》《变脸》等,都获得了国内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外婆、父亲都是著名的川剧演员,母亲也从事川剧相关的工作。
在王裕仁7岁那年,表演“变脸”的舞台就从幼儿园变成了春晚。
王裕仁小时候学习川剧的场地有很多,可能是和外公散步的某条小道上,夏天树上的蝉叫个不停,外公就会让他对着树上喊“不准叫”,来练习吊嗓子。只有当他的声音压过了蝉声,才可以休息一会儿。
从小王裕仁就爱跟在外公身后,学习外公的一举一动和为人处世。身边人看着他背着手走路,说他从小看着就老气。这还体现在他的名字上。家人们希望他“衣谷为裕,衣食无忧,做人仁义”,小时候王裕仁生病去中医药店抓药,护士会看着单子上的名字说这是儿科,老年人不在这儿。
他也喜欢让自己沉迷于古诗词的世界里,读古文看古诗,对他而言是更贴切古代人的思维,理解古代人所思与所做,更好地演绎戏剧里的人物。在王裕仁最痛苦的变声期,也是靠着读书和古诗词度日。
他不仅“念旧”,在戏剧上,王裕仁有自己的新点子。
他最近忙着推出自己实验的小剧场,名字为《离恨天·审》。他看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男性暴力事件,或是抛妻弃子、物化女性的,用传统戏剧中的3个有相关故事背景的男性人物作为代表,借古喻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创新,王裕仁还通过这几年疫情期间的生活观察,编排了一部名为《医生》的川剧。
王裕仁一边加固着自己的根基,一边衍生和发展属于自己时代的川剧。王裕仁形容自己为川剧这座大宅子的“祖屋阍犬”,在他看来川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会回到大众视野,并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他现在所做的事情便是在宅子里坚守着,“当弄潮儿回家的时候,这宅子不会显得那么荒芜,这宅子里面还有人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龚阿媛 实习生 雷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明档电影票房创新高 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 中文应用广 就业途径多
- 日媒: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口附近再次检出氚
- 河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
- 两次更名三十年逃亡 内蒙古警方破获一起命案积案
- 图览丨建交60载,中国和法国情谊为何源远流长?
- 日本民众东京街头举行抗议集会 反对核污染水排海
- 2024春节档票房破20亿
- 可再生能源建设提速 如何唱好环境“协奏曲”?
- 多次尝试失败,这家美国公司再度推迟3D打印火箭发射
- 《北京三山五园古旧地图集》阅读分享会举办
- 北交所上市公司迈入“200+”时代
- 杨兆群:一刀一纸一世界
- 深入发掘天津历史文化资源 《王明九全集》在津首发
- 8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39元 上调219个基点
- 2024年11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851.4万件
- 热!北京今天或现今年首个高温日 明日高温仍不退场
- “Z世代”进入殡葬行业 打破冷门职业的刻板印象
- 广西农机化信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 第六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在武汉开幕
- 热门推荐
-
-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大年初一为观众送“福”
- 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万德昆:中国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脑机接口“解冻”渐冻症患者控制能力
- 韩媒:韩政府通过涉深度伪造淫秽影像法修正案
- 《自然》旗下2024年将新增城市、化学工程、电气工程三刊
- 研究发现: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往往会早衰
- 国际调解院总部将落户香港
- 特朗普:如果盟国“不公平对待我们” 美国会考虑退出北约
- 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推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风电
- 乌总统泽连斯基圣诞之际发表讲话称“想要和平”
- 德勤:中国企业国际化加快 海外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 “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公布 包括重庆火锅、重庆烤鱼等品类
- 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 贸易往来更便捷、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 “夜京城”效应初显 夜间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 中国气象局公布2023年度气象高质量发展十大进展
- “盲人律师”王慧:做盲人朋友的“眼睛”
- 海南启动2022年健康游欢乐购联合推广活动 发出惠游大礼包
- 探讨国际视野下的文物保护 第六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 “我们跨越万里来相聚”(环球热点)
- 角力大模型,城市提升本地算力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