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给后人听
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它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
【发光吧,文化遗产·伍】大运河: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给后人听
本报记者 陶稳 吴凡
阅读提示
流淌2000多年的大运河,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日前,记者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设现场了解到,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博物馆主体结构已于早前封顶。形似风帆的主楼屋面、宛若木舟的共享大厅,与不远处静静流淌的古运河交相辉映,似乎一艘满载历史文化知识的“运河之舟”即将扬帆起航。
与此同时,首都博物馆向全球征集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等相关文物展品。“征集帖”还提示,预计明年年底,首博东馆,即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精彩亮相。
“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创造的产物,要进一步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好大运河文化,讲好大运河故事,仍需要各地加强大运河考古工作,充分发掘各地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漕运大动脉到运河文化带
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2013年5月,大运河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的状态和主要功能不同。”贺云翱说,在农业文明时期,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为两岸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其中又以漕粮运输为主,服务于国家政治。随着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兴起,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减弱,一些河段甚至被废弃。近些年,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包括运输价值重新被人们认知和重视。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市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千百年来流淌的运河水汇聚于此,凝结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近些年,为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副中心在运河沿岸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三大建筑,此外还对“三庙一塔”,即燃灯佛舍利塔、文庙、紫清宫、佑胜教寺等文物建筑群进行重点修缮,形成一个个闪亮的大运河文化地标。
去年6月,京杭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迎来旅游通航;今年6月,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实现通航,来往客船在宽阔澄澈的水面往来交织,古老运河洋溢着新的生机。依河而建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也已经成为市民踏青赏花、游玩避暑胜地。
“看着宽阔碧绿的水面,想象古代这里‘帆樯林立,轴舻蔽水’的盛况,内心很受震撼,也为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和辛勤劳动深深折服。”在北京通州大运河2号码头一位正在登船浏览的游客说。
闪亮珍珠串连出璀璨文化带
大运河沿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八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35个城市。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告诉记者,目前,大运河沿岸各省市均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除了引人瞩目的北京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城市,杭州近些年围绕运河建立了众多文化休闲设施,包括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大运河亚运公园等。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锡清名桥、苏州盘门、常州青果巷、镇江京口闸、淮安河下古镇、徐州窑湾等,正在成为年轻人网红打卡地及学生研学地。”贺云翱告诉记者,河南、安徽、山东等大运河沿线省份的运河文化发掘、保护和文旅工作也正如火如荼进行。
“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既在空间上绵延,也在时间上流淌。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串连起运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大运河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贺云翱说,在新时代大运河文化正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运河沿岸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村、文物、非遗、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水利遗产、交通遗产、地名遗产、文化景观、建筑遗产、名人遗产、文学遗产、老字号、红色遗产、自然遗产,等等,以及重要考古发现,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大运河干流和支流串连成一条条璀璨的文化风景线。
挖掘地方特色展现运河魅力
大运河作为一条横贯南北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对推动南北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与世界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同地方的运河,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人文风貌、河道建设等条件不同,因此在现代背景下保护开发运河文化遗产,应该充分重视挖掘地方特色,展示运河文化独特魅力,避免雷同化和重复建设。”贺云翱强调。
陈喜波印象深刻的是,为保护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北京通惠河上建于明代的大型石拱桥——八里桥于2019年实现“退役”。
“这座桥有着近600年的历史,连接北京和通州之间的京通大道经过于此,它也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为了保护这座桥,北京市专门在其西侧修建了一个新桥。”陈喜波说,在对大运河的保护开发中,各地都做了很多重点文物腾退、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8月1日,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以大运河污水治理和古建筑保护为叙事线索,讲述推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故事,对观众了解大运河保护和开发利用历程提供了形象化的影视资料。此外,关于大运河的文学和文艺创作也越来越多。
贺云翱表示,通过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体育健身运动等方式,让大运河文化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出去,是让大运河在新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甑糕粉汤羊血等有了制作标准
- 以色列称人质释放时间将被推迟
- 纵享雪境,国窖1573×中国滑雪人大会2023-2024冰雪嘉年华启幕
- 好客山东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民俗文化成地方发展“金名片”
- 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状况评估 建立个体识别数据库
- 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 第23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开幕 为“双节”赏花游预热
- 洞庭湖区约1500公里堤段超警 十万守堤人奋力保安全
- 美联储启动本轮第9次加息进程 专家称将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 防控措施优化后,居家可做哪些准备?自测阳性怎么办?
- 流感进入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明星药”能预防吗?
- 化沉睡资产为发展活水
- 打折秒杀不再新鲜 我们还需要双11吗
- 中国贸促会:10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仍然处于高位
- 广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9万亿元
- “美好中国行”走进伊春 采风团做客“森林里的家”
- 中新网评:成长没有固定的方程式
- 调查数据:北京现在吸烟者尝试戒烟率提高至41.8%
- 秋收季里涨知识丨《诗经》里提到的这些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 对不符合减刑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 呼和浩特一狱警被公诉
- 热门推荐
-
- “柿柿如意”汤圆热销 网友:好寓意!你想尝尝吗?
- 国家统计局:下半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 发展质量继续提高
- 大山深处的“护林人” 半生守护一片林海
- 油画名家齐聚辽宁 描绘壮美“万里海疆”
- 台湾高雄民宅起火事故遇难人数升至4人
- “东北大炕”热度持续上升 今年在东北还将有哪些新场景、新体验?
- 受台风“格美”影响 福州永泰白云乡进出乡道路中断
- 两人被困海拔5000米无人区 青海玉树警方历时39小时紧急救援
- 菲律宾极端高温天气已致7人死亡
- 多举措发力显效,7.41万亿千瓦时!电力消费增长折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 莫斯科一建筑突发火灾致8人死 系电网故障引起
- 外媒:美国和英国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 (新春走基层)陕西安康:铁路“老兵”的最后一班岗
- 外国友人良渚谈文明交流:一见胜百闻
- (第六届进博会)中国汝瓷“三进”进博会 “妇好鸮尊”等创新产品受青睐
- 深刻变革!中国经济政策更加重视消费
- “盐多油大”?预制菜是你的健康之选吗
- 哈萨克斯坦7月通胀率环比增长0.6%
- 投资广西|风起北部湾 电从海上来
- “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