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诵读二十四史:正史为主 野史为辅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子曰诗云)
两百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发出一句感慨: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历史著作连续不断,这实在是任何其他民族都比不上的。
这话没毛病。中国有深厚的写史传统,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光看分类,就让人惊叹。《四库全书总目》分史书为15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排位第一的正史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主心骨。
每当王朝更替,新朝建立,都要组织人力编写前朝史,是为正史。这一叫法见于《隋书·经籍志》,到清代备齐了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直至《元史》《明史》,历时1800多年,共3200多卷,4700万字。
二十四史开始几部不是国家行为,都是个人写作,后来得到国家承认,才立为正史。到唐朝开始把正史列入官修,国家出面,征集史料,选调学者,设置总裁、编纂官、监理、提调、缮写、校对等一系列职位,成了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参与其中者,多为一时俊杰。
比如北宋的宋祁,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名句,被誉为“红杏尚书”。宋仁宗时,他和欧阳修一起撰写《唐书》,历时17年修完。为区别五代时期修的《旧唐书》,就称为《新唐书》。修史的时候,宋祁工作发生调动,他就带着书稿去了成都。每晚吃完饭,他就拉下帘子,点上蜡烛开始写。“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成为一时佳话。
正史的编纂体例都是纪传体,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此外,还有《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
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周代史官创造出来的。《左传》完善其体例,东汉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北宋司马光则成通史编年体。其他编年体史书,还有起居注、日历、实录等。
像《资治通鉴》这样一部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的编年史,因它只是逐年记述,好像账簿一样。一件事情如果连续发生好多年,想了解某事全貌,便要翻阅好多卷,挑着拣着找,很不方便。
为解决这个困难,南宋的袁枢就把分散在《资治通鉴》不同年份的同一件事的材料集中起来,编写出《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这种体裁就此诞生——以说清具体事件为主,不以年代、人物为主。
回过头再说二十四史,其内容丰富,是万象兼备的百科全书,最有价值之处莫过于原创性——因其据以编写的原始材料,包括档案、实录、家传、碑志、行状等,多是反映某一朝代史实的最早记载。后来原始材料多不存世,得亏正史得以流传后世。
正因为保存史料多,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前人想表达“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怎么做起”的意思,往往就引用清代作家李宝嘉的话:“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对此,南宋学者朱熹有自己的观点。
有学生问他读史之法时,朱熹说:“《资治通鉴》难看,不如看《史记》《汉书》。这两本书里记载的事情多有贯穿,同一件事散见在本纪、列传、表、志之中。《资治通鉴》是逐年记事,一年一年看过去,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不容易找到某一件事的头绪。”
学生请他具体谈谈“正史是怎么一件事多处说的”。朱熹说:“拿刘邦赴鸿门宴这件事来说吧,《高祖本纪》和张良、灌婴等人的传从不同角度叙述,意思详尽,读起来让人心情欢洽,容易记住。《资治通鉴》是在一年的某一处说到这事,没说完就去说别的了,预知后事如何,得去下一年找,记性好的人才能看得下去。”
朱熹的见解有道理。读史,先读正史,收获会更显著一些,这是正史的特点决定的。他还有一个读史总纲:“先读《史记》,再读《左传》,再读《资治通鉴》,有余力就读全史。”有余力的人当是不多,但这种“先重点后一般”的读法是适合大多数人的。
熊 建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浙江金华酿冬酒:年夜饭中的“点睛之笔”
- “全新中型都市智电SUV”比亚迪海狮07 EV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 首批25家 北京市演艺新空间授牌仪式举办
- 厦门朝宗宫“拜斗”信俗传香马来西亚
- 续原创绘本新篇章 “卓越大师·中国2025”评选长名单发布
- “老爸评测”曝光:警惕这类产品!已在校园出现…
- “华夏东极”抚远:35万尾大马哈鱼苗放流中俄界江黑龙江
- 中医里的“湿气”指的是什么?
- 今年前九个月广东法院诉前调解民事、行政纠纷成功率达57.2%
- 中新教育丨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出炉”:中国排名前进15位
- “千万工程”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 迁地保护江豚放归长江20余天:融入野外种群
- 这两项新规程,将对汽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 儿童减肥的那些坑,你入了几个?
- 共享“风光”之利 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
- AI眼中的中国|最忆是杭州
- 福州海警连续查获3起涉嫌走私案 总案值逾3000万元
-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运行满3月 进出境旅客超1.6万人次
- 早于三星堆,郑州商都遗址首次出土“金面具”
- 12月13日央行开展205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何种饮食方式更健康?国际最新研究称肠道菌群“有话说”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天津供水超100亿立方米
- 送水、开放防空洞、检修线路……南方多地高温持续 多措并举保民生
-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 2024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消协联合8家协会共同发起倡议
- 商界女性赢得大选 冰岛选出第二位女总统
- 中国工信部: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
- 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履职尽责有作为 聚智聚力助发展
- 互市,只是推动了经济发展吗?
- 性格测试被一些企业当成招聘“硬杠杠”,靠谱吗?
- 伊朗最高领袖首次回应以色列袭击
- AI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人工智能技术也有“成长的烦恼”
- 云南彝良两河镇暴雨引发内涝 356名学生已安全疏散转移
- “外国小店”人气旺折射中国经济回暖
- 哈萨克斯坦总统:欢迎亚阿外长在哈举行会谈
- 科技为“中国速度”点睛加油
- 产业振兴,苹果变成“金果果”
- 外媒: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传出爆炸声,响起警报声
- 大连通报“知名网络博主在大连遭遇‘鬼秤’”事件:已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