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黄河生态之变?看看这些鸟儿就知道
这里是山东东营,黄河下游的入海口段。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这里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九曲黄河尾闾美。黄河最下游的这片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它承接着整个黄河流域输送来的物质流和生态流,也因此,黄河口湿地的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健康状况。
张树岩在黄河口工作已30年,最近这十年,他主要负责河口湿地的鸟类监测工作。
这是2024年秋季的迁徙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里,各种候鸟结队而至的壮观景象。 现在,每年来到黄河口迁徙、越冬的候鸟多达数百万只,其中还有许多是国家级珍稀鸟类。
就在2024年7月,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作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可它们并不知道这片湿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因为黄河断流、海水蚀退,遭遇了严重的盐碱化。
从这样的盐碱化程度,到如今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的生态改变见证了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的变迁。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中心负责人 王安东:黄河不断流是决定了我们黄河三角洲逐年向好的基本因素,黄河不断流之后每年给我们两侧的湿地补水是我们淡水补给的唯一客水来源。
2024年8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从1999年施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已经实现了连续25年不断流。这也是黄河健康生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理念引领下,上游保护、中游治理、下游修复的系统观念贯穿到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从断流到不断流,黄河的生态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水沙关系协调是关键。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跨越九省区,蜿蜒5400多公里的黄河,是世界上公认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多年来,黄河的年平均输沙量在16亿吨左右。而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的水资源仅占全国的2%,水量不及长江的十分之一。
水利部黄河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李群:水沙关系不协调,这是一个症结所在。这种不协调的关系带来什么后果呢?一个是黄河善淤,善徙,善决。同时,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这种严重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除。
因为水少沙多难以治理,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曾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而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现在,黄河的水和沙分别来自不同的区域,水沙异源也增加了协同治理的难度。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部负责人 杨俊峰:黄河流域的水一半以上产生于上游,但是沙子来源于中游地区,就是咱们说的黄土高原地区,就是晋陕两省地带,来自不同的源头。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总工程师 喻权刚:沙子是怎么来的,从坡上来的,坡上哪儿来的,坡面、耕地。这个泥沙下去到河道里面又造成黄河下游的悬河,就相当于黄河下游河道里面河床比两边陆地高。
如果在上游高寒脆弱的黄河水源涵养地保护是重中之重,那么中游的治理便是水沙关系协调的关键之一。 一个逐渐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爆破巨响,黄河古贤水里枢纽工程建设正式开工。
这是继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营之后,黄河干流上的又一个控制性骨干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之后,它将和450多公里之外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共同在黄河中游形成调水调沙的双动力。
这是2024年黄河汛期,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时的壮观景象。位于黄河中游和下游交界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从2002年首次启动调水调沙以来,已经参与黄河调水调沙29次。大流量的下泄,重刷河道;水库和河道中淤积的泥沙被足够的水动力推入大海。
运行20多年,小浪底水利枢纽有力保障了下游河道秋伏大汛的防洪安全,也改善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情况。
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汛期前,下游主河槽高度平均下切了约3.1米,主河槽的最大过洪能力从之前每秒不足1800立方米增加到每秒近5000立方米。
尽管如此,黄河下游的悬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未来,有了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加持,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后续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工程师 李振国:有了古贤之后,再给小浪底提供10到15亿方水,可以保证在调水调沙期间用五天左右的时间,把小浪底的泥沙水全部冲到河口。
包括古贤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共同构成了黄河干流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发挥着联合调水调沙的作用。
水利部黄河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李群:我们也是几十年的治黄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拦、调、排、放、挖,治理泥沙这样一个途径。拦呢,就是拦截泥沙,通过工程水库拦截,调就是调水调沙,排呢就是利用下游的河道把这些泥沙通过塑造有利于排泻的这种形态,把这些泥沙能够安全输送入海,减少淤积。放呢,就是放淤,引洪放淤,这是综合的治理泥沙的措施。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沙调控体系和以小浪底为核心的骨干的水库群进行联合调度,然后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维持下游主槽的过流能力。
一边是工程性措施的保障,另一边,在黄河泥沙的集中来源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带来的改变也正在发生。
从上游的龙羊峡,到河南桃花峪,这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这里也是黄河泥沙的集中来源地。有多沙区21.2万平方公里,其中多沙粗沙区7.86万平方公里。
绥德,正是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核心区域。
抵达绥德当天遇到了降雨。绥德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工作队员们带着记者,分别在经过多年治理的辛店沟、韭园沟和未被治理过的裴家峁沟和桥沟这几个小流域的水文监测断面,收集了降雨之后形成的径流水样,准备检测其中的含沙量。
在经过测量得出的数据中显示,治理程度较高的韭园沟,径流中每方水的含沙量在1.23公斤;而在未被治理的裴家峁沟,每方水的含沙量在2.48公斤。裴家峁沟的面积是韭园沟的一半左右,但径流中的含沙量是韭园沟的两倍多。治理和未治理的成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这天的降雨量属于普通降雨。工程师党维勤告诉记者,在二三十年前,植被没有恢复成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在韭园沟这样的治理区域,沟道中形成的径流每方水也会有大几十公斤的含沙量。和今天测得的一两公斤相比,这样的结果已经可以反映治理的整体效果。
水土保持专家党维勤告诉记者,今天测得的这样一组数据,也可以说明在一系列小流域深度治理的基础上,整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在整体变好。
绥德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是黄河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也是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成立于1952年。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他们已经进行了7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水保工程师们总结出了一整套以小流域为单元、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
而综合治理指的是在小流域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水土保持。修梯田、打淤地坝,这些是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在坡面植树种草,这是林草措施。
在绥德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坡顶,总工程师喻权刚向记者更直观地展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在正在采用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
经过“三道防线”几十年的综合治理,从绥德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已经大幅减少。
绥德水保站对比了1977年和2017年发生在当地的两场暴雨数据,雨量几乎相同,都在150毫米左右,而向黄河的输沙量从764.2万吨降低到了13.4万吨。相隔四十年,绥德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减少了98%。
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原总工程师 党维勤:从水量上计算,整体上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来比较,径流总量,就是流出去的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持平,但是泥沙拦截是非常大的,达到了98%,这么大的拦蓄,就是现在常说的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清水长流。
这些年,“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已经推广到整个黄土高原上千万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
黄河流域的林草植被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不足20%提高到现在6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从1990年的46.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约25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5%提高到现在的67.4%。
这里是潼关,黄河几字湾的最后一弯。黄河的一级支流渭河从这里进入黄河。
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向黄河输送的泥沙都会经过潼关水文监测断面。根据潼关水文站的测算和《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统计,最近这十年是黄河输沙量减少最快的十年。从2014年到2023年,黄河年均输沙量在1.61亿吨,和过去相比,平均每年减少的输沙量达到7.6亿吨。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总工程师喻权刚,拍摄记录黄土高原和黄河的变化已有20年。他镜头里的黄土高原在一年一年地由黄转绿。
黄土高原——这片曾经向黄河大量输送泥沙的广袤区域,也一度被认为是生态绝望之地;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它在减少向黄河输送泥沙的同时,也逐渐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生态价值。
在抵达绥德的前一天,在西安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进行了一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的签约仪式,这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的先行者。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指通过水土保持措施,使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或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供给与服务。
这次交易的产品正是绥德辛店沟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成交金额150万元。
在黄河中游的、广袤的黄土高原区域年复一年所展现出的这些绿色中,有母亲河的生态改变,也有黄河的保护和治理之于黄土高原的更深刻的意义。
不仅是丘陵沟壑区的小流域生态在改变,在城市周边的流域,治理同样在进行中。
流经富平的石川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十年前它是荒滩沟,当地人这样形容:汛期洪水漫滩、旱季就是臭水沟。十年间,经过了修筑防洪堤坝应对汛期洪水、再借助上游水库进行生态补水,再到污水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措施,石川河呈现出了现在草美水清的样子。
黄土高原生态的改变是黄河生态保护的缩影。正是一个个像毛细血管一样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最终带来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的改变。从源头到入海,黄河的生态是有机整体。在黄河口,这一片湿地能够重获新生与黄河生态是否健康有直接的关系。
这是黄河尾闾的现行入海河道,也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北边这条,是1976年改道的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黄河频繁断流的那些年,没有黄河的水量补给,刁口河曾严重蚀退,河口湿地的生态奄奄一息。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 王安东:不进则退嘛,现在我们整个黄河三角洲,在有水沙补给的区域它是往外生长的,失去水沙补给的其他区域,比如76年的河道(刁口河道)它是侵蚀的,它是往后退的。从1976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是没有补水的,后退到10公里,海就上来了,200平方公里的陆地潮间带就没了。原来林子非常多,很多林子在盐渍化严重的情况下就会退化枯死。
改变的力量正是来自上中下游对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水沙关系的统筹协调和治理。1999年,沿黄省份开始严格执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2006年国务院颁布《黄河水量调度条例》,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使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的法律手段进一步完善。
严格的用水制度,和黄河干流上 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形成的水沙调控体系,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有效加持,从2008年开始,黄河逐步实施了对现行河道的生态补水。2010年,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也开展了生态补水。
十六年,累计补水超过14亿方。
在黄河口工作三十年、最近十年负责湿地鸟类监测的副站长张树岩,应该算得上是来到这里或定居在这儿的鸟儿们最熟悉的人。十年间,张树岩在这片湿地发现了包括红胸黑雁、黑脸琵鹭、鹈鹕在内的许多珍稀鸟类。
这些年,黄河口三角洲的湿地,因为黄河水量的丰沛以及湿地生态修复的一系列手段,呈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在采访张树岩的这天上午,他拍摄到了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在保护区里嬉戏觅食的美妙场景。
张树岩:第一次,第一次拍得这么近,有小小的幸福感。你看鹈鹕多么悠闲,就像一家人在一起野餐似的。你说我为什么要放这么大看,我希望我还有新的发现,只有你看到这些细节,你才能发现新的鸟种。你一定要相信,你会记录到比这些更难得,更珍贵的镜头。这片湿地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相信有更多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 三部门:加强农村电网薄弱地区电网建设改造
- 中国医师节,致敬每一位医者
- 中缅边境云南芒市发生4.0级地震 多地震感强烈
- 广东落实两类人群税收优惠政策 预计每年减免税额超过10亿元
- 山东海阳三代核电项目发电突破千亿度
- 泰国知名演员阿卡潘·纳玛去世 曾主演《情牵两世》
- 第二届委拉斯凯兹绘画与雕塑大赛在北京落幕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10800人死亡
- 中国证监会拟延长相关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禁止期
- 俄新型导弹为什么叫“榛树”?普京:说实话我不知道
- 六国学生在内蒙古体验剪纸艺术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亲历者:我们是靠自己活下来的
- 牡丹花开二十年 白先勇携新书与北京读者见面
- 多地中小学公布寒假天数,明年元宵节基本可在家过
- 文旅部: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准备充分,多姿多彩
- 美媒:马斯克与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会面 讨论美伊关系
- 百级台阶的天桥能装电梯吗
- 青海首例生鲜空运起运 开辟省内生鲜流通空运渠道
- 小学生极端欺凌事件:除了训诫还能做什么
- 热门推荐
-
- 日本玻璃艺术家松藤孝一在沪举办个展探讨自然与人类之关系
- “边缘智力者”考取多个职业证书 不愿成为社会负担
- 韩警方:暂不考虑拘留刘亚仁 涉毒鉴定结果出炉后再传唤
-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绘本集《中华传说真奇妙》出版发行
- 打好“三峡牌” 重庆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 3万套《黑神话:悟空》邮品5秒售罄
-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7月20至24日在青海西宁举办
-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76种
- 东方雨虹一项发明专利获澳大利亚授权
- 法国逾百万人再度示威游行反对退休制度改革
- 三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印尼文明对话会举行
- 台湾音乐人王又彤:让两岸潮流音乐的花朵并蒂绽放
- 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 “银发族”为何热衷跨城养老?来这些地方看一看
- 以色列国防军袭击多个叙利亚军事目标
- 30名“匠心杯”优胜选手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 为何说黄山处处弥漫着创新因子?
- 第七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京举办
- 5月27日-6月2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590.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