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基会:将拓展国际人道援助志愿服务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张素 马广志)“下一步,基金会将持续深耕红十字事业,拓展国际人道援助志愿服务,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特色项目,携手社会各界继续并肩,传递温暖、汇聚善意。”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迟宇棋26日在北京说。
今年是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成立16周年。成立以来,北京红基会募集款物超过11.71亿元人民币,为推动首都慈善事业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12月26日,由北京红基会主办的“人道领航 志愿飞扬 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第四届志愿者大会”举行。北京红基会供图
12月26日,由北京红基会主办的“人道领航 志愿飞扬 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第四届志愿者大会”举行,为长期以来对红十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团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会上还举行“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喜剧院爱心基地”揭牌仪式。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轶凡在会上表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红十字志愿者是重要力量。她说,中国红基会将助力首都红十字事业,望志愿者坚守,携手共创红十字事业新辉煌。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坚在会上提出,今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中国红十字事业已走过120年光辉灿烂的历程,并迎来新的勃勃生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京市红十字系统决心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奋力推动首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建设发展贡献红十字应有力量。
本次活动旨在更好激发广大红十字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热情,积极促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广大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互鉴。会上,来自平谷区红十字会的代表通过快板《心心相印》彰显红十字文化传播的多元魅力,红领巾志愿团队合唱《钟鼓楼》展现独特的京韵情怀。(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中国完成造林、种草改良超800万公顷
- 北京曲剧首部沉浸穿越剧《京城拍卖会》在京首演
- 上海专家攻克“气管替代研究”难题:患者成功实现气管“再生”
- 特朗普突然回归,推特沸腾!
- 哈尔滨太平海事处联合5家客运公司开展水上综合应急演练
- 施瓦布:迈向全球经济脱钩的任何一步都将带来额外负担
- “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在沪开幕
- 柬埔寨计划新建两个机场 增强与全球旅游目的地联通能力
- 守护“世遗”千年文脉:浙江五地联动勾勒运河动人图景
- 孩子故意使坏?缺的其实是爱!
- 多国民间组织携手成立婆罗洲-中国友好联盟
- IFF参会学者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北京周六或迎初雪 雪后降温体感冷
- 百余家企业及科研院校南昌“掘金”数字经济与新基建产业
- 新疆北部有风雪降温天气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 (两会速递)中国央行行长: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 2023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开幕
- 俄国防部:已击退进入俄领土的乌武装团伙
- 东莞客家“焖年鹅”飘香 市民游客共享“百鹅宴”
- 李家超:将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
- 热门推荐
-
- 2024岭南影响力年度活动在广州开幕 逾千人参与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嘀嗒出行宋中杰:创新,让顺风车事业有了更多新可能
- A股市场优胜劣汰加速 年内面值退市公司数量大增
- 北京:国庆假期首日近百万游客游园
- 院士专家学者聚首鹏城共议能源绿色发展
- 沈阳创新工业文化 “凤舞工潮瓶”成功首发
- (两会访谈)短视频时代,戏曲文化如何走近年轻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再向阿根廷提供47亿美元贷款
- (新春走基层)西岳华山“开新年” 非遗民俗尽显浓浓年味
- 拜登下令,美军打击叙利亚境内两处设施
- 德国现已拥有300多万套太阳能发电系统
- 暑期三亚体育旅游“圈粉”亲子客群
- 四川公路总里程40.5万公里居全国第一 多地开展爱路日活动
- 江西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在六个国家建立中医药中心等平台
- 创历史新高!全国铁路年度发送旅客首次突破40亿人次
- 探馆中关村论坛“集成电路展”,多项DPU硬核产品亮相
- 冰上龙舟邀请赛新年“开桨” 全国18支队伍参赛
- 日本青年爱上川剧变脸:一个月可上台表演20余次
- 非洲葡语国家议员感受贵州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 AI来了,“智能”抢了“人工”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