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挂历已有40多年 皇城根儿78岁“挂历金大爷”想找“继承人”
皇城根儿78岁“挂历金大爷”想找“继承人”
卖挂历已有40多年,将收集的挂历展览,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
深秋北京,西四的灰墙胡同中,一红色招牌极为显眼。不到一米五宽的门口,左右两边分别摆着红底白字的“中国挂历文化传承”“网红金大爷挂历展”,像是对联。门头挂了12本红色小挂历,做“横批”。
这里,被市民称为“北京最后一家挂历店”。店主金大爷说,很有可能明年这家店就没有了。
承载了40多年回忆的小店
金大爷,本名金安光,78岁,地道北京人,卖挂历已有40多年。
40多年前,金大爷在平安里卖杂志和挂历,后来平安里改建,才搬来这里。金大爷的店以前叫“挂历地图动漫京华书店”,后来他专心收集挂历,店名也变成了“挂历金大爷”。
一进门,一本1988年的“大美人挂历”映入眼帘,挂历旁挂了张写着“您好”“hello”的双语硬纸板,纸板已经泛黄,边缘也已褶皱翘起。
20多平方米的小店分成里外两间,屋子里的每一面墙壁都挂着三四层挂历。让本就不大的屋子更显拥挤,过道也只能容下一人通行。
一晃40多年过去,泛黄的墙壁被层层叠叠的挂历遮盖,随手一翻,就能看到四五十年前的挂历。山水戏曲、古今名作、红楼梦、明星肖像;四开的、对开的、全开的……各种主题尺寸挂历应有尽有。金大爷指着墙上几十年前的挂历说:“这些都是艺术品,很多人买来收藏的”。
金大爷回忆,挂历当红时,更多的是单位集体来买,“都是以车为数量单位购买,那一车好几百本呢,都是送人用的。”后来,电子产品普及,挂历不再是刚需。
挂历店、生产的厂家都越来越少。现在,金大爷的挂历只能由南方的厂家快递发货来。因为卖的时间长了,金大爷和厂家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都知道我要哪种,到时候给我送来就行了。”
11月26日一下午,店里只来了两个顾客。与往日的顾客不同,李大爷买了11本挂历来送人,“我来这里要骑10里地,每年都来,已经来了20年了。”李大爷说,挂历当红的时候,过年送别人挂历是一件很有格调的事情。
“来这儿的都是老年人,也都是老顾客,他们每年都来。”金大爷说,“有些搬走了,就让儿子女儿开车从昌平、顺义带着过来买挂历。”不少顾客对金大爷的店“门儿清”,挑中款式后,自己就从角落的库存里找,付款,离开,一气呵成。
在这里,时间以年为单位来计算。每次送走一位顾客,金大爷就附上一句“明年见”。
挂历中有情怀,也有记忆
金大爷将收集来的不同年份和主题的挂历做了展览。“这些挂历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每一年都是不同的主题”,金大爷指着1966年的挂历封面说,“这是当年上山下乡的”。
墙上的挂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多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七八十年代,大多是富有革命精神的标语;再往后,挂历款式丰富起来,山水画作、明星照片、美女豪车、卡通动画……
挂历虽然一层叠着一层,但哪个年代的挂历在哪个位置,金大爷非常清楚。用挑杆挑开最外层的挂历,1955年的挂历露了出来,这是店里最古老的挂历之一,用塑料袋包着。
这里满是时间的刻度。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新中国成立周年大庆,“以年为单位”的盘点,述说着中国和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在网络平台上,“金大爷挂历店”的评价区成了北京孩子回忆童年的地方。小时候姥姥家挂历的模样;每年春节送长辈、送老师挂历;记忆里伴随着成长,挂历的变化等等掀起了一番“回忆潮”。
不少人慕名来参观。“他们一进我这屋里就想起小时候了。说童年用家里撕下来的挂历包过书皮、做过钱包。”金大爷笑着说,“不用问,我就知道他们肯定是80年代的人。”
在店里,金大爷有个留言册,专供游客进来参观后留言。有国外游客用法语、英语留言;也有留学生下了飞机就到店里参观;还有客人将挂历带到加拿大和法国,送给当地的华人和外国朋友,借此消乡愁,传播中华文化。
“生活不必波澜壮阔,不必多姿多彩,但必须有滋有味,这滋味有时就是这挂历中的记忆。”一位顾客在2023年11月2日这样留言。
从2017年的第一条留言到现在,厚厚的留言册已用完了半本。
今年,金大爷因病腿脚不便时常坐在里屋盯着监控的屏幕。“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时候,想找人接班。顾客说希望百年之后这个店还在,我也希望。”金大爷说。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实习生 张湘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说睡就睡”可能是病 专家:青少年发病率高 关注孩子嗜睡
- 专家提醒:梅雨季警惕因误食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
- 国家发改委连发三文回击欧盟
- 石家庄回应“摇滚扰民”:将严格控制时间、远离居民楼
- 浙江文化观察:国宝黑陶罐记载了良渚先民啥秘密?
- 湖南长沙警方通报“刘某杰遇害案”:两嫌犯坠楼身亡
- 2018年以来 青海省共侦办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330起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昨日闭幕
- 世园会百蔬园迎来夏季“大换装”
- 青岛至台北航线恢复运行
- 今年前10个月河南接待游客8.82亿人次
- 黄奇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加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 江西南昌:秸秆变饲料 增收又环保
- “智改数转” 高山风电集群实现智慧化管理
- “自律挑战”岂能没裁判
- 广东云浮罗定江流域出现超警洪水 危险区域民众7960人被转移
- 湖南出台举措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 ZIWI滋益巅峰全球CEO访华 拓展高端宠物食品市场
- “中铁1403号”盾构设备在天津下线 将应用于意大利西西里岛
- 青海海东:4名“驴友”被困山中 消防连夜搜救
- 热门推荐
-
- 浙江开化:小小羊肚菌 共富新产业
- 2023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信息通信业加快发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剑南春携手,为“文物活化”赋能!
- 美国阿肯色州一架小型飞机坠毁 5人死亡
- 夜经济激发消费潜能
- 新长城科技小院助力计划试点启动
- 新《噪声法》让百亿市场迎机遇 你会为宁静居住付费吗
- 从豫剧晋京展演看“豫剧现象”
- 大家电到“小神器” 中国家电为何全球“圈粉”?
- 新疆阜康农旅融合新场景:美了乡村、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 8月中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888.7万人次受灾
- 上任当天精简一半政府部门 米莱“大刀阔斧”兑现竞选承诺
- 安徽颍上多措并举保农机跨区通行 助小麦抢收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首家电子企业投产
- 加拿大央行宣布再度降息 预期通胀进一步放缓
- 事关核武器,普京首次宣布部署,五角大楼回应!
- 胡宏哲:探索短视频和图书阅读推广结合点,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
- 锚定数实融合发展机遇 浙江民建加速引“燃”现代产业
- 阿联酋驻华大使:推动行动计划以重申对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承诺
- 以“智”提“质” 陕西光伏产业持续向“新”发力